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王岳川]“非遗”研究新视野


    当今世界已步入全球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正是在应对全球化挑战中应运而生。
    向云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博士课程录》的出版恰逢其时,在“非遗”方兴未艾之际,以其敏锐的学术洞察力、深切的忧患情怀和长期工作在文物抢险第一线的独到经验,对“非遗”提出了独到见解。在人们还在讨论“非遗”时,他已用前瞻性的文化眼光,提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并就学科体系建设、学科定位、学术立场、哲学背景、美学身份、理论与实践等展开了深入分析,将“非遗”由自发状态提升至自觉层面,为“非遗”提供了较成熟的理论体系。
    民间文化近年来尤其引人关注,但向云驹并未囿于此,而是直面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难题。作者对书法文化的保护传承有独到理解,强调书法的发展路径是“坚守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高贵”——这与我多年来在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倡导的“文化书法”不谋而合,即强调继承经典书法精神,我认为其关键是: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
    道不孤,必有邻。此书作者认为,中国书法已成为人类重要的文化形式,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和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既是对本民族文化艺术负责,也是保存、发展、传承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必须。其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一、维护历史传承,其艺术基因和创作形式的主流必须是传统的;二、必须是活态的,一来各种传统书体必须存活于当代书家的书写中,二来必须是人书写的,一切“书法式书写”均非真正的书法;三、原生态的传承和传播,维系其原真性。
    作者对书法界近百年来的变局及当代书法传播的乱象丛生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中国书法如何示人,由谁示人?如何走出去,由谁走出去?”的书法海外传播问题。他认为书法是中西文化传播史上的另类,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也最难传播的文化样式,特立独行的文化个性决定了书法在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中,不能屈尊低就以满足西方中心主义者的观看心态,不应用粗鄙的书写表演迎合西方,而应坚守书法的文化品性,维护书法的尊严。因而,书法传播只能是精英传播、知音传播,只能是他者走进来而不是我们屈尊地走出去。
    该书作者涉猎很广,对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经典文本及研究动向都比较了解,又对本民族文化身份有着难得的清醒认识。他一以贯之地推进“非遗”研究保护,秉持可贵的人文关怀。可以说,该书不仅为“非遗”开拓了新的学术视野,而且为发现东方、文化输出也提供了另一可行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基点。(王岳川)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