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0年前,由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率先组织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不仅启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还促成了中国人民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形成了以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起点
    1840年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一次次英勇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但在五四运动之前,这些斗争都失败了。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却没有改变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悲惨处境。五四运动的爆发,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后,中国人民的斗争虽几经曲折和反复,但从总体上看,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却由挫折走向胜利,开始以崭新的态势向前大踏步迈进,五四运动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起点。
    首先,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入传播。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实践证明各种理论都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于是,怀疑产生了、加剧了。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启了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一个过程,五四运动之前,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只有李大钊等少数知识分子。“五四”时期,以北京大学教师为主体编辑的刊物《新青年》出版了讨论马克思主义的专号,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等一大批先进青年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此后,马克思主义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第二,五四运动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到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近代以来,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先进分子曾虔诚地学习西方,试图把中国建设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但从辛亥革命到“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他们的幻想迅速破灭。在苦苦寻求自救出路之际,俄国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在历史的比较和选择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于是,伴随着“五四”期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将关注的目光从欧美转向俄国,从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第三,五四运动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五四运动以前的中国革命之所以经历曲折、屡遭失败,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能够科学把握革命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充分代表人民意愿的先进政党来领导和推动。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两年之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第四,五四运动展示了群众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一个局限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一个重要的历史进步,在于它是一个群众广泛参与的运动。这个事实,就是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本人也是承认的。1919年5月21日,各地学联代表在上海龙华体育场召开群众大会。北大学生代表在会上说,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仅仅把大清门的匾牌换成中华门,这样革命不算彻底。我们这次要作彻底的革命”。正在参会的孙中山听到这些话后也热烈鼓掌。会后,他还对北大同学说:“我所领导的革命,倘早有你们这样的同志参加,定能得到成功。”五四运动由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率先发起,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的广泛参与,是五四运动胜利的基本保证,体现了人民群众在民族复兴斗争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五四运动孕育了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在我国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但是,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推动爱国主义运动前进的社会力量,却是随着历史阶段和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实现了重大飞跃。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既继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又具有了本质的进步和新的时代特征,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一是“五四”爱国主义精神蕴含着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要求。五四运动以前,中国近现代的爱国运动,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民族资产阶级所发动的爱国运动,都表现出一定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最终导致革命的失败。而在五四运动中,爱国青年不顾北洋政府的镇压走上街头,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具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要求的纲领性口号,使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任务结合起来,提升了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
    二是“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注入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新因素。“五四”期间,已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努力摆脱狭隘民族主义的束缚,把中国人民的爱国运动放到人类文明进步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来思考。这就使“五四”爱国主义精神不仅以反帝反封建作为自己的斗争目标,而且同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促进世界人民的革命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正如李大钊先生所指出:“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
    三是“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与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和觉醒密不可分。历史发展表明,爱国主义只有找到强大的依靠力量,并上升为阶级的自觉,才能真正焕发无穷威力。在五四运动中,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对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的工人阶级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觉悟和鲜明的阶级特点,爱国主义日益紧密地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从此,爱国主义有了坚实的力量基础。
    五四运动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的展开和深化,最终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崭新的爱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将民族复兴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结合起来,集中地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现实需要和长远要求。八十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亘古未有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是中国历史上最恢弘、最壮丽的爱国主义篇章。
     高举“五四”爱国主义旗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团结奋斗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五四运动所体现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一面光辉旗帜。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应万分珍视、大力弘扬。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题,每一代中国人也有不同于上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五四运动以来,围绕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斗争和不懈奋斗。今天,中华民族已彻底告别了积贫积弱的历史和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更重要的是,经过漫长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强国富民的正确道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人民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说,“五四”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改造旧中国、建立新中国,那么,今天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当前,我们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不断深化对我国历史和国情的认识,深刻领会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要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投身于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要倍加珍惜我国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根本利益,任何时候都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要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中把握爱国的新要求,以更加自信、理性、平和、宽广的心态看待和处理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
    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当代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七大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决策,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报效祖国提供了空前广阔的平台和良好条件。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恰好是当代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才立业的黄金期。“五四”以来几代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梦寐以求的实现现代化的理想,将通过我们的继续奋斗得以实现。我们一定要高举“五四”爱国主义旗帜,与全国人民一起投身民族振兴的伟业,决不辜负历史的重任和人民的期待。
    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建立的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是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110多年来,北京大学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30多年来,北京大学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探索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取得了可喜成绩,展现出蓬勃活力。近年来,北京大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丰富多彩的载体和形式,不断加强近现代历史教育和国情、校情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理性报国,促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生生不息,推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代代相传。
    在隆重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将进一步贯彻落实2008年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按照服务国家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发展思路,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断将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谢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