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立璠]《汉江缘·序》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5:11:33 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 陶立璠 参加讨论
中南民族大学杨万娟副教授将她的新著《江汉缘》文稿通过电子信箱发送给我,邀我作序,我欣然同意了。 我和万娟认识有年。记得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编纂《中国谚语集成》的时候,他是《湖北卷》的责任编辑,和徐荣强教授一起担纲运作。当时谚语集成的编纂刚刚起步不久,还没有成熟的体例,一切都在摸索之中。《中国谚语集成》总编辑部寄希望于《湖北卷》,希望能通过它的编纂完备体例,课定分类,充实内容,为后来各卷的编辑提供参考。徐先生和万娟果然不负众望,使《中国谚语集成·湖北卷》在已经出版的各卷本中质量堪称上乘,给了《中国谚语集成》的编纂诸多启发。万娟酷爱民间工艺,之后不久,听说她“下海经商”去了,创办了一个小小的民间工艺作坊“泥芳斋”,可能是在民间工艺爱好中寻找乐趣。不过我也为之惋惜,总觉得她思想活跃,有创新能力,完全可以在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上有所作为。不久,听说她经营的“泥芳斋”很有特色,那时正好出差,有机会去武汉,于是参观了她的“泥芳斋”。看到开发的民间工艺产品琳琅满目,确实不俗,市场行情也不错,暗暗为之高兴。但不知什么原因“泥芳斋”很快就偃旗息鼓了,再也闻不到泥土的芳香,又为之可惜。“泥芳斋”的淹没,在她的生活中的确留下一片灰色,每每见面提起此事,总见她情绪上有点懊丧,有时还不免伤感,没有对民间文化的钟爱,我想不致如此。 2004年6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在韩国江陵召开,又正值韩国江陵的“端午祭”。这是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的一次盛会,万娟是学会工作的积极参与者,所以请她参加。记得学会在蒙古国召开的会议时,不知什么原因,她只提交了论文《从“南船北马”说起 ——南方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通民俗比较谈》,未能出席会议。此次江陵的会议她带着论文来了,而且在整个会议期间,显得特别活跃,流露出对韩国民俗文化的浓厚兴趣。事后我才知道,这此韩国之行对她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回国之后便撰写了《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近源》一文,意忧未尽,又继续写成了《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渊源关系初探》,文章发表之后,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研究荆楚文化和韩国文化关系的学者,印象至深。很快中南民族大学成立了韩国文化研究所,这真是意外的收获。于是我想到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成立10年来的活动。学会成立伊始,就把加强亚洲各国民俗文化研究与交流,创造学术交流平台作为宗旨。10年来学会先后在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蒙古国和台湾召开过8次学术大会,每次会议都有不同的议题。会议之后各国还以不同的文本出版论文集,扩大亚洲民俗研究方面的影响。10 年来亚洲各国学者的交流范围不断扩大,泰国、老挝、柬埔斋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学者也参加进来,其中仅中国出席这些会议的学者就有80多人次。有些国家之间还建立了学者之间的定期研究和交流。比如中国蒙古族学者与越南学者关于史诗的研究和交流。中国学者与越南、韩国、日本学者的交流更加频繁。这对促进亚洲民俗学的交流与研究是十分有益的。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中国学者的韩国学研究,有了长足进展。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而荆楚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大文化,它不仅在中国文化的形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影响了中国的周边国家。今天当韩国文化走进我们的视野时,比较民俗学的研究自然接踵而至。韩国是中国的近邻,历史上文化的互动源远流长,在中韩文化的比较中,学者们首先注意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源流关系,是两种文化的相似与变异,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中国文化与韩国文化同处于“汉字文化圈”内。在民俗学的研究中,“一国民俗学”曾一度影响着跨国界的民俗学研究,但是民俗文化的交流并不受国界的限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它们的互相吸收与接纳,交流与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并由此形成具有特色的风俗文化,融入本国或本民族的文化之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近几年来出现的中韩之间的“端午之争”,尽管立场和观点不同,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韩民俗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韩国“端午祭”和中国“端午节”的比较研究中,可以探讨两种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和中国的端午习俗在传入韩国之后产生的巨大变异。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杨万娟的《江汉奇缘》将这一研究作了很好的延续。这部巨著分为七章,分地理篇、神话篇、历史篇、宗教篇、文体篇、民俗篇、其他篇,内容涉及古代典籍和民俗传承资料,图文并茂。读这样的文字,使我们跨越时空,走进历史的长河,去体验文化的强大影响力,享受两国人民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我想,“江汉奇缘”不是偶然的巧合,因为文化的传播从来都是具有选择性的,即选择性接受,选择性传承,体现着一种自然融合状态。江汉文化正是将地理的、历史的、文化的、情感的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壮丽的人文景观,供人们去思索、去品尝。 《江汉奇缘》在中韩文化研究中是一种新的角度,新的尝试,它的出版无疑是新的收获。今年秋天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在湖北襄樊市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是“荆楚文化的传播与影响”。我们期待《江汉奇缘》能和亚洲民俗研究结缘,结出丰硕的果实。 在万捐的《江汉奇缘》出版之际,写了如上的话,以此共勉,是为序。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周兵]以新体裁说新概念
- 下一篇:[何蓉]今读韦伯《中国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