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十大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2)


    沧州武术
    沧州位于河北东南部,古属燕齐,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毅、勤劳、勇敢、豪迈、直爽著称。据史料记载,沧州民间武术,源于春秋,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经形成,至清末,武乡威名远扬海外。
    沧州武术特色鲜明,既有大开大合的勇猛长势,又有推拨擒拿的绝技巧招,讲究实战,章法严谨。具有刚猛彪悍、力度丰满、长短兼备、朴中寓鲜的风格特点。在南有莆田(武当)、中有登封(少林)、北有沧州的中华武术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源起或流传于沧州的武林门类、独立拳械,除失传者外,共有53种,占全国129个武术拳种的40.3%。上自技击,下至内家与养生、导引、按摩、气功、硬气功,不一而足。数百年来,沧州武林精英荟萃,丁发祥、王正谊(大刀王五)、李凤山(燕子李三)等名人辈出,为光大中华武术作出了贡献。沧州武术集传统性、群众性、国际性、产业性于一身,目前已成为营销城市、塑造城市品格、拉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独特资源。1992年沧州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地级市“武术之乡”,2006年,沧州武术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井陉拉花
    井陉拉花产生并流传于石家庄井陉县,据传说及服饰、道具等推测,可能始于宋金,发展于元明,盛行于晚清。有关“拉花”的传说很多:一说是运输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另一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谐音;还有认为拉花舞蹈中的女性角色叫“拉花”而取名拉花等等。
    传统拉花只在井陉部分乡村庙会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井陉县不仅村村、校校有拉花队,还建立了专业的井陉拉花艺术团。井陉拉花以“拧肩”、“扭臂”、“翻腕”、“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表演人数多少不等,形成刚柔并济、粗犷含蓄的独特艺术风格。它舞姿新颖、舒展健美、屈伸大度、抑扬迅变,善于表现悲欢、情恋等各种不同的情绪。2006年,井陉拉花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蔚县剪纸
    蔚县位于河北西北部,张家口市最南边。蔚县剪纸又称窗花,是民间的一种传统装饰艺术,以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工艺独特等独树一帜,被誉为华夏剪纸之最。
    蔚县剪纸底蕴丰厚,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集南北各家剪纸之长于一身,又借鉴吸收了武强木版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民间刺绣、民间建筑彩绘等诸多艺术形态,创造出“精彩绝艳,难能并对”的民间美术杰作。蔚县剪纸的产生和发展与当地民俗息息相关。从农耕祈雨到衣食住行,从吉祥纳福到百姓的物质生活,无不是蔚县剪纸的题材内容。因此,蔚县剪纸是研究民俗学的重要素材,它既有艺术欣赏性,又有实用功能,每一幅剪纸都包含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2006年,蔚县剪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蔚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剪纸)艺术之乡”。
    易水砚制作技艺
    易砚产于易县,是中国最著名的古砚之一。相传始于战国,史料记载和易墨同时成熟于唐代,为中国石质书写砚之先驱,与端砚、歙砚齐名,素有“南端北易”之誉。千百年来,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优等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在中国砚文化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易水砚是易砚的杰出代表和当家品牌,由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独家注册经营。易水砚石料是名为“紫翠石”、“玉黛石”的紫色、灰色水成岩,石质优良,堪比端、歙。易水砚不仅石质优良,而且创意独特,造型完美、内涵丰富、工艺精湛。制砚师根据石料的形状、石质、色彩等设计构思,因材施艺,雕刻出山水、花卉、瓜果、人物、鱼虫、名胜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既是理想实用的书写工具,更是欣赏收藏的高档艺术珍品。2008年,易水砚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为清道光年间广府杨露禅所创,发源于永年县广府古城,此后永年县先后出现杨班侯、杨振铭等三十多位大师级拳师,被尊为“太极圣地”。2006年,杨氏太极拳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露禅曾外出学艺18年,悟得各路拳术精髓,创编了108式的永年杨氏太极拳,回家后专职开馆教拳。此拳传承脉络清晰,历史上名人辈出,海内外广有习练者。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结构严谨,刚柔相济,轻松自然,轻灵沉稳。其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太极拳套路,分大、中、小架、快架、炮锤等;二是太极拳器械,有太极剑、太极刀、太极十三杆(杨家枪)等。杨氏太极拳在练习方法上突出整体性、连贯性、圆活性和内外身心的统一性。从起式到收式,前后连贯有如一线贯通,势断劲不断,衔接和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