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非遗申报乱象(2)


    企业爱申报
    细心的人们发现,以企业为非遗申报主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今年,文化部《关于评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发出后,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要求将酿酒行业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先进单位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做出较大贡献的代表性传承人,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向国家文化部推荐进行鼓励和表彰;很快,中国日用玻璃协会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记者发现,广州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14项,其中7项的“保护单位”为公共文化机构,如博物馆、文化馆等;另外7项,其申报单位和保护单位则是企业或行业协会。
    王老吉成功的例子给不少企业以巨大的刺激,多种企业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开始高涨。记者在第三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初步名单上看到,酱油类、酒类等饮食行业的申报主体,大多是企业,而且,有的申报者把自己公司的名称直接打在申报项目名称前。
    越来越多的企业对非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肖东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相关企业普遍呼吁:工艺美术行业最好归口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有很好的扶持政策”,其中包括非遗政策及其影响力。广州市莲花彩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传承人陈文敏说,广彩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后,“我们的生存境况有了可喜的转变,之前人们把广彩当成一般的工艺品,非遗申报成功后,文化内涵大大提升,成为更多政府部门和知名企业赠送嘉宾的礼品”。
    和中国不同,日韩的非遗申报以专家为绝对主导。冯骥才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韩国和作为世界上最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之一的日本的专家调查工作做得非常细致,而我们则有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的专家数量远少于遗产的数量,很多遗产根本没有专门的专家去研究,所以往往只能任由地方政府和企业随意申报。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非遗申报往往和政绩或商业利益联系在一起,政绩和利益成为驱动力,没有专家,就找个人,档次也不算太高,写了个材料就报了上去,“问题很大,文化的严肃性、原真性都要打折扣”。
    “申报非遗,如果和政绩或商业利益结合在一起,一定是过热的。而且热得不正常。”冯骥才说,最近他在很多地方都呼吁,应该让专家起作用,无论是申报、审定还是保护规划的制定。文化遗产的第一保护人应该是政府,企业申报容易让非遗申报企业化,最大的问题是非遗商品化,这样就要服从商业规律,而不是文化规律。
    根源在利益
    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两批相加合计1028项。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韩国国家级非遗至今共113项,而且我们和日韩不同的是,人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评了。”冯骥才说。
    康保成结识的一名在日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中国学者,听说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起来超过1000项时,大摇其头:“不可思议!这是一个大笑话!”
    到底每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批准多少项为宜?康保成说,他的设想是,每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几十项就够了,每个省市区一两项,尤其是第一批,应该是树立样本,国家据此制订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申报标准,“按理说,进入国家级名录的应该有全国影响,但现在看来很多只有地方影响,没有国家影响”。同理,很多省级非遗项目也没有全省影响,却一路绿灯地进入了省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每次只能申报一项文化遗产、一项自然遗产或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我们这里,只要是有点历史的,只要是民间的,似乎都应该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说。
    一名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专家说,非遗申报过热,最根本的原因是急功近利,“这种事教育部门一直在做,比如一年建了多少重点学科、争取到了多少重点基地,本科生增加了多少倍,‘211’、‘985’如何如何……教育部门运作‘成功’后,文化部门也在‘学习’,数字一摆出来,容易出政绩呀。”
    由于最近几年非遗申报大热,评委也成了一些申报单位拉拢的对象。每次评选,广州市非遗中心都不敢公布专家名单,“就像申报职称一样,谁敢公布评审者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
    一、口头传统和表述;
    二、表演艺术;
    三、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五、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