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传庚/杜靖]平调丝弦大鼓及其传承艺人的调查(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9:11:26 学苑出版社网站 樊传庚/杜靖 参加讨论
继批发城之后,临沂市近些年又很快形成一个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木器加工产业和市场,遍布临沂市三区,甚至有数个相连的乡镇农田已全部变成工厂。可喜的是,在调查期间,大官庄村竟有十二家办起了初级木业加工厂——解板厂。村主任李彦明正在建设自家的厂房。 二、昔日从艺状况 在鲁南地区的乡亲们眼中,不论是唱的,还是说的,只要叙述长篇故事统统叫说书。具体而言,他们又根据自己已有的民间认知系统来冠以不同的名称,比如,只讲不唱的,叫做“说干讲的”;至于唱的呢,则根据使用乐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比如有打洋琴的,打渔鼓的,拉二胡的。林先生说他的曲艺叫“平调大鼓丝弦”或“平调丝弦大鼓”。 这种曲艺所使用的乐器有三种:坠琴、脚打鼓及响板(呈半月型)。琴是弦乐器,用来拉曲子,鼓及板是打击乐器,用来击节拍。鼓放置在鼓架上,板缚于架子中部。演奏时,林先生双手操琴,左脚操板,右脚操鼓,板共两叶,一叶及鼓槌分别用一绳拴于脚上;两脚踏动,颇悠然而富有节奏。三种乐器同奏可想难度之大,但他操之娴熟。铿锵的鼓声、叮叮的板韵,悠扬而略带幽怨的琴音及清爽而流利的唱腔,常常令听众赞不绝口,我们听说当时的几十位艺人中,无人能超过林先生。 大鼓丝弦,是一种讲唱兼有的样式,讲唱结合,韵散相间。押韵的叫唱词,说讲的叫平词。大部分情况,唱词的部分先要重复一遍讲过的段子的内容,然后,再转入叙事。但,说段子的时间明显长于唱段子的时间。说讲期间还不时敲鼓击板。 林先生师从费县汪沟乡白石沟村的民间艺人王开瑞先生,而王先生又于20世纪30年代师从于临沂市兰山区枣沟头镇琅琊庄的赵庆福老人,赵氏以上,林先生并不清楚。赵氏早已不在人世了,但王氏还健在,听林先生说,他的老师(指王开瑞)曲目还多。仅就这三代而言,皆为盲艺人。传承方式是,师徒生活在一起,师傅在民众中演唱时,林先生在一旁记忆,如有不清楚的问题,事后再请教。林先生说,该曲艺由于乐器多,从前是由两人表演的,师祖赵氏作了改创,虽仍由二人演出,但一人击鼓,另一人操弦并且在腿上绑上细绳来击板。至其师父王开瑞,又进一步加以改创,从此完成了三种乐器集中一身的形式。完成的年代是1951年、1952年左右。当地民众有人认为,林先生的书叫河南坠子(我们问林先生时,林否定了这一说法)。从使用的坠琴,演出的曲目,及唱调看,至少肯定“丝弦大鼓”与河南坠子存在着某种关联。 林氏12岁从师学艺,15岁出师,而后又不断回到师傅跟前接受继续教育。他凭着天赋掌握了十几部大书,主要有《响马传》、《八子英雄传》、《白金哥卖丝绒》(又叫《丝绒记》)、《杨文广征南》、《九头案》、《罗章征南》、《罗通扫北》、《冯山卖鱼》、《金边记》、《薛里征东》(以上为古书);《新儿女风尘记》、《新儿女英雄传》(后两部为新书)等。记忆方式采用程式记忆,即故事的叙述都遵循一定的程式,叙述语言高度程式化。例如,武戏中双方交战,常使用下列语言:“二人杀在一处,战在垓心”、“只杀得飞沙走石,昏天昏地”、“大战三百回合难分胜负”等等。故事中人物的肖像也大多脸谱化,呈类型性装束。例如,描述白袍小将则通常是:白盔白甲,足蹬一双白底战靴,手持一杆亮银枪,胯下乘一骑白龙马等。这些语言可在不同的故事间进行切换。如果每天晚上说三个回头(一个回头一小时多点),粗略地估算了一下,林先生唱完自己掌握的全部书目,大约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从故事内容看,既有文戏,又有武戏,但主要是武戏,多为英雄传奇。我们认为,这多半受中国北方民众爱听武侠忠义类故事的审美趣味影响所致。从艺术形式判断,有宋元话本的痕迹,对于研究古代话本和民间说唱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林先生最得意的书莫过于《八子英雄传》,他说,这部书那一带会说的人很少,人们最爱听。笔者之一杜靖小时候最爱听他的《丝绒记》,这个曲目讲的是一个少年的故事,他名叫白金哥。父亲早年为一奸臣所害,母亲又被奸臣所奸,并上吊自杀。家破人亡后,白金哥成了孤儿。白金哥12岁中状元,私访仇人,与仇人的女儿私定终身(这是仇人的一个养女,她的家庭也为该奸臣所害,并被奸臣将其母女带入府中),后来在一个丫鬟的帮助下,终于将奸臣绳之以法,报了大仇。 林先生说书多是在夏天农闲时节被人请去。他的说唱有固定的程式。每天晚上拾掇完家什(指准备好乐器)后,是这样一句过渡话:“行了,天也不早了,客人也不少了,闲着无事(或闲着也是闲着),咱就唱罢!”接下来会说以下三首诗中的一首: ①冰消河北岸,花开向阳枝, 打开金鼓传,论得圣贤词。 ②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下人多心不平, 山上花多开不败,河里鱼多水不清。 ③马鞴雕鞍将挂袍,三国好将数马超, 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张翼德一声喝断当阳桥。 紧接着又说:“这也算四句为诗,八句为纲,十二句为西江月罢。” 在一个村子的第一天晚上,开头常这样唱: 愿听文来,愿听武,愿听奸来,愿听忠。愿听武的个《响马传》,愿听文的有《包公》,愿听奸的《拿国太》,愿听忠的唱刘庸,半文半武的《双合印》,酸甜苦辣的白金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
- 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何“濒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