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明]聆听女书之声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0:11:55 《中国民族报》2009年5月 黄建明 参加讨论
女书文字 世界上曾有不少民族有过性别文字,然而,随着岁月的磨砺,现在保存下来的不多。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如今还在使用着一种女性专用的文字——女书,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很罕见。 2006年10月1日,我去江永调查。对女书我并不陌生,从上世纪80年代参加中国民族文字研究会,就对它有所关注,但没有做过研究,更没有实地调查过。这次到民间征集女书展品,其难度要超过普通的田野调查。 随行的何祥禄是江永县的一位副乡长。在江永,女书可以说已到了“泛滥”的地步,但真正意义的传承人却没有几个,研究女书的专家更是凤毛麟角。为此,当地政府派何祥禄离职师从北京大学赵丽明教授,为的是培养几名本土学者,让女书在江永继续发扬光大。据何祥禄介绍,目前70岁以上识女书的老人只有两位,他给我们介绍了今年73岁的何静华老人。何老师在农村长大,幼年时曾学习和使用过女书,成年后进城,就不再“摆弄”女书了。10年前,小儿子出车祸不幸去世,何老师的眼泪几乎哭干,于是用女书来宣泄心中的痛苦,这样又拣起了女书。凭着幼年时打下的深厚基础,没用几年的功夫,何静华就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女书专家。 女书,顾名思义是专供女性学习、使用的一种文字,过去男人是不涉足这一领域的。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文物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将这一神秘文字公诸于世,于是出现了一批研究女书的男性。何祥禄就是新一代研究女书的男性,他执著于女书的传统性,排斥女书非传统的内容与形式。 女书基本字符有1000个,常用字有600多个。字形呈长菱形,笔画线条纤细,基本笔画有弧、点、竖、撇4种。其书写笔顺为从上到下,从右至左;书写顺序为先中间、再写右边,然后写左边。行文时,从上到下直行书写,没有标点。女书多为七言句,也有少部分五言句,散文则更少。 女书的传播范围和渠道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文字不仅局限于女性,而且还仅局限于部分女性,并非当地的女性都学习和使用这种文字。其使用范围也非常狭窄,很少使用于生活领域,主要用于创作书写民间文学作品、纺织工艺和纸竹工艺等。 女书的传承,过去没有专业学校和教师,是女孩子做家务、做女红时,断断续续向自己的女性长辈或女性朋友学习。过去女书没有印刷出版物,只是用硬笔或竹签写在毛边纸上、折扇上或手帕上,也有的绣在手绢上,或织在花带上。妇女们很珍惜自己的作品,除吟唱外,还把它当作贵重礼品、祭品和信物看待。目前在江永已很难找到历史比较久远的女书实物,多为现代抄写或制作的本子。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书写女书的人特有的习俗,在她们死后,须把死者使用过的女书焚烧掉,意在供亡灵继续使用。 由于女书研究起步较晚,彻底揭秘女书,还有遥远的路。对于女书是属于汉族还是属于瑶族,成了几十年来争论不休的老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女书是当地汉族创制和使用的俗文字;一些则认为使用女书的人不是汉族而是汉化了的瑶族,所以女书当是瑶族创制的。凭心而论,凭理而言,女书是后来迁入的汉民族创制和使用的文字。尽管这里融汇了百越民族、瑶族、汉族的血统和文化,但在今人身上还是很难甄别出血统和文化族属。 女书真正出名,并豪迈地走向学术殿堂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这一时期的女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古文字备受人们的关注。一些语文专家的介入,把女书的研究推向了深入,出版了一批很有分量的著作,这一时期还吸引了一批外国学者对女书的研究。上世纪80至90年代,在江永、北京等地召开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研讨会,专门讨论女书的学术问题。同时新闻媒体也竭力推波助澜。这样,女书慢慢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作为文字原理,女书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同样是文字,女书却引来了更多人的好奇和关注。我想女书的神奇之处在于其“女”字。本来人们创制文字的动机是作为全民性的交际工具,通过文字打破时空的交流。可女书却不同,只在女性之中使用,这就是它与其它文字不同的地方,也是它的神秘之处。 何祥禄带我去逛江永县旧县城,在一个文物古董小摊上,我问是否有女书古抄本和方块瑶文古抄本,摊主说有,但须跟随其到家中看货。他拿出一卷外形古色古香的女书手抄本,经何祥禄辨认是一本赝品。在何祥禄看来,“文革”对女书的破坏是一种灾难,而如今旅游业引入女书,也让人产生担忧。通过几天的考察,我也感到确实有些“开发”过度了,有许多项目确实太牵强,让人感到不舒服。 女书是上天赐给江永人的一份神圣礼物,但愿后人不要玷污了她,让她纯洁、清澈地流传下去。 (黄建明 文/图 ) ·女书· 女书流传于湖南省江永县潇水流域,为农家女子专用,故称“女书”。关于女书的产生年代,学者们看法不一。女书是一种音符字音节表音文字。它的字符为斜体,呈“多”字形,是方块汉字的一种变异形态。它还是一种民间文学书面语,是记载民歌的文本形式,一般书写在精制布面(婚嫁礼物)、扇面、布帕、纸片上,分别叫做“三朝书”、“歌扇”、“帕书”、“纸文”,绣在帕子上的叫“绣字”。江永的妇女有唱歌堂的习俗,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唱读、传习女书,被称做“读纸”、“读扇”、“读帕”,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女书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