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岑]阿昌族的制铁技术及相关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0:11:58 中国民俗学网 李晓岑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对云南省德宏傣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阿昌族的传统制铁技术进行了调查,主要有芒东寨的农具制作、新寨的景颇刀制作、海南寨的铁犁铸造、里蛮呆村的刀具装饰制作,并访谈了解到阿昌族的各种钢铁材质的处理技术。其中有些是前人较少注意的,如错铜技术、淬火技术、渗碳技术及装饰工艺。最后还对阿昌刀的传统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阿昌族;户撒刀;制铁技术 中图分类号:TG14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11(2004)02—0028—06 1 概述 阿昌族制作的户撒刀是云南乃至中国南方最著名的刀具,明清以后一直享有盛誉。2001年1月,我们来到德宏傣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对这里的传统制铁技术进行了调查。 在我们调查之前,汪宁生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曾对这里的传统制铁的民族学意义进行了很好的调查,写出了关于户撒刀的权威论文“阿昌族的铁器制作”,发表于1987年出版的《中国西南的历史与文化》[1]。虽然已过了近30年,汪先生的调查仍是关于阿昌刀综合情况的最好的一个调查报告,但技术的调查只有夹钢和铸犁两部分,有待加强。这次我们调查,主要集中在户撒阿昌刀的制作技术方面。 户撒是陇川县的一个小坝子,海拔约1400米~1500米,东西长约30多公里,南北宽3公里~5公里,是阿昌族的主要居住地。户撒坝又分两部分,东部称户撒,西部称腊撒。坝子中居民有阿昌、傈僳、景颇、汉、回等民族,共2万多人,其中阿昌族占一半以上,约1万多人。户撒乡共有11个村公所,农作物主要产水稻,其他还有小麦、油菜等。 明清以后,户撒刀就十分有名。《新纂云南通志》卷一四二说:“卢撒、腊撒两长官司地所制之长刀,铁质最为精炼,与木邦刀无二。”20世纪以后,户撒刀在整个中国南方都较有名,所谓“北有保定,南有户撒”,享有很高的盛誉。 大多数有阿昌族的自然村都能打铁器。并形成一村打制一种铁器的专业村。这在历史上也是如此,如1958年的调查说土地改革前的情况:“大多以一个村寨专打制一种铁器,如海南寨专门制作犁头,下蛮东寨专门制小尖刀,蛮旦、新寨等专门打制大长刀,蛮来寨善做马掌,而户撒芒东寨则多打锄头,户拉寨制刀鞘,来福寨打制砍刀。”[1]直到近50年后的今天,这些村寨的打铁的专长和品种仍然在延续着,没有什么变化。 打铁一年四季都有,但集中于9月至次年的4月,又以冬季最多。建国初就有上千人从事打铁,现在人数高达数千人,规模极为宏大。农闲时,80%以上的男劳动力投入打铁工作,其中有一多半的人去外地,特别是去缅甸,冬天去,春天回,往返约4个月的时间,做打铁具、修铁具的手艺活,并顺带收些铁料回来。据说,阿昌族铁匠因手艺好,在外面很受尊敬。在户撒或腊撒打铁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居多,一家一炉地分散生产。一般每家2~4人在一起打铁,人手不够就请雇工。也有少数人家合作打铁,共同分利的。 阿昌族打铁的铁料,建国前一般从缅甸输入,现在则多用废旧的铁料或钢板,一般1元多就可买1公斤铁料。铁料的好坏、适于做什么用途,工匠一眼就可看出。当地没有从矿石中直接炼铁的,一般人连铁矿都没有见过。 在习俗方面,过去招徒弟,吃、住在师傅家,干三年活者,出去时自己置工具。若干四年活者,师傅帮置一套工具。女人不打铁,但可做拉风箱等下手活。 我们这次主要调查了户撒芒东的农具和刀具制作、新寨的景颇刀制作、海南寨的铁犁铸造、里蛮呆村的刀具装饰制作,并访谈了解到户撒的各种淬火技术、夹钢和渗碳技术。其中有些是前人较少注意的,如错铜技术、淬火技术、渗碳技术及装饰工艺。在调查中,还注意到了阿昌刀的传统技术与当地社会的关系,以下将进行介绍和若干阐释。 2 芒东寨的农具和刀具制作 户撒芒东寨有120多户人家,家家都有农具和刀具制作,打的农具和刀具很多,主要农具(镰刀、锄头、斧子、铁铲)、刀具(砍刀、长刀、菜刀)、工具(凿子、剪刀)等。一户人家,多则一天能打刀子70~80把,少则能打30~40把,每年该寨打的铁器达上万件。平均每人一天能挣15元以上。很多人家都说, 自家打铁已有8~9代人。 现在使用的工具已有些变化。以前全是手工操作,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 多数人家都买上空气锤和砂轮机。 我们在芒东寨看到打一把砍刀的过程是: (1)下料:把买来的废旧钢材进行切钢等工作。一般在铮子上,用专门的工具进行。 (2)烧料:把铁料放到在旁边一个炉子中烧,用木炭做燃料,鼓风机鼓风助火力。凭铁料的颜色和成品的用途决定烧料的时间。 (3)打料坯:把烧红的铁料夹出,放在铮子上。就开始在上面打铁,通常是两个人协作,一人用钳子夹铁,另一人用大铁锤打铁,边打边用钳子翻动铁料,这是最费力的一道工序。 (4)修成刀子:把铁料放在条凳上,用锉子、刨刀等工具,进行修边、卷把等工作,这样就形成了砍刀的雏形。 (5)磨刃部:用起子和锉子刮,“角铁”锉,再在石头上反复磨,以磨锋利为度。现在为提高生产率,已改为在砂轮上磨刃部。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张金鹏]白族文化与现代文明
- 下一篇:[吴乔]花腰傣的文化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