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边嘉措]扎巴老人说唱本与木刻本《天界篇》之比较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9:11:51 中国民俗学网 降边嘉措 参加讨论
一 同其他民族史诗和民间文学作品一样,《格萨尔》基本的传播方式有两种:一是靠民间艺人口头传唱;二是靠手抄本与木刻本保存和传播。而最基本、最主要的是靠众多的民间艺人世代相传。 民间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群众性和口头性。一切民间文学作品,最初都是人民群众和他们的歌手、故事家们唱出来、讲出来的,而不是文人用笔写出来的。《格萨尔》这部古老的史诗更是这样,口头性是她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经过长期的流传和发展之后,才由文人搜集整理,记录成文,出现各种抄本和刻本。 最早的手抄本出现在什么年代?它们是什么样子?有多少部?是什么人搜集整理的?因缺少必要的资料,现在还很难说清楚。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手抄本的大量出现,是在11世纪前后。随着后弘期佛教的发展,得到广泛流传,这就是所谓“伏藏”本《格萨尔》故事,藏语叫“德仲”(gdrsgrung)那些被称作“掘藏大师”的僧侣文人, 对手抄本的撰写和传播,曾经做出过重大贡献。 伏藏是佛教术语。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菩萨将典籍文献藏在深山岩洞,或其它十分隐秘的地方,以免失传。但一般福份浅的人是找不到的,只有有“缘份”、有福气的人,才能发现。 菩萨把经典藏起来,叫“伏藏”,把这种宝藏挖掘出来,叫“掘藏”。藏传佛教宁玛派(俗称红教)的喇嘛里,有不少专门挖掘“伏藏”的喇嘛,称之为“掘藏大师”。 有些人从山洞,从古堡,或从其它地方,发现了些《格萨尔》的手抄本和木刻本,然后让其在社会上辗转流传,这就是一些手抄本、木刻本的由来。 在这些人当中,有的可能真是找到了一些从前的抄本,自己并不会讲,也不会写。但大多数可能是自埋自挖,而假托“伏藏”,以增加其神秘色彩。他们很可能就是藏族历史上最早从事《格萨尔》搜集整理的僧侣文人。 由于过去藏族社会科学技术、出版印刷事业发展缓慢,加之处于统治地位的僧侣贵族不重视民间文化,《格萨尔》木刻本出现的年代比较晚,大约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根据我的调查,过去整个藏区共刊印过7个分部本。它们是: 1、《天界篇》; 2、《英雄诞生》; 3、《赛马称王》; 4、《大食牦牛宗》; 5、《卡契松石宗》; 6、《地狱篇》; 7、《大食财宝宗》。 德格岭仓土司自称是格萨尔大王的后代,历来有收养《格萨尔》说唱艺人、收藏各种《格萨尔》抄本的传统。上述几部木刻本就是在他们的提倡和赞助下刻印的。 二 虽然各种手抄本和木刻本都是以民间艺人的说唱为基础记录整理而成,但加工的成分比较多,与民间艺人本身的说唱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别。下面,我们就以岭仓土司木刻本《天界篇》(以下简称木刻本)与扎巴老人说唱本《天界篇》作比较(1),加以分析: 第一,关于《格萨尔》故事产生的年代:木刻本明确指出,是在“法王祖孙三代”之后,即公元九世纪之后。法王祖孙三代系指吐蕃王朝时代的三位赞普,即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和赤热巴坚,他们为在藏区弘扬佛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后世佛教徒对他们的尊称。书中写到: “从前法王祖孙三代的时候,在雪域藏区,曾将苯教改宗为佛教,降伏了那些凶恶的鬼神。为了改变其狂暴易怒的习性,本应由真言行者(2)莲花生大师将彼等攻伏三次,使其立世听命,藏王方可克享遐龄,百性得蒙安康。可是那时因为奸相窃权,庶民作了国君的主,致使降伏立誓之事,仅仅办了两次,便告中断,福善之因缘错乱,于是四方战乱迭起,边魔(3)窜入中心,法王被废为庶民。”(4)“四方战乱迭起”,“法王被废为庶民”,是指吐蕃王朝后期,在奴隶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强盛一时的吐蕃王朝土崩瓦解,王室成员有的被杀,有的遭贬,有的被废除,沦为“庶民”,藏族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动乱和变革。木刻本的编纂者认为,《格萨尔》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但是,这与《格萨尔》所反映的古代藏族的社会生活与历史事实如:部落生活、部落战争、部落联盟,以及以游牧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劳动、原始宗教等不相吻合。 扎巴老人说唱本《天界篇》(以下简称说唱本)里,对产生年代的叙述比较模糊。老人以深沉的语调唱到:“神子推巴喝瓦(5)诞生之时,正值南瞻部洲的各个地方,被四大魔王搅得不得安宁,各处毒雾腾腾;他们嗜杀成性,残害无辜,百姓痛苦呻吟之声,犹如雷声隆隆;他们象鹰鹫扑食一样,吃人肉、喝人血,凶猛如雷电闪闪;百姓被抛入血海,大地如同血雨淋淋。魔王们将吃剩的赃物抛入南瞻部洲的18个大海(6),神圣的玛旁雍措湖(7)、曼札湖(8)等四大神湖里,被投入360种赃物。”(9)这里泛指妖魔横行,百姓遭殃,讲的是远古的年代,而不是指赞普朗达玛灭佛后的时期。与史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时代氛围是比较相符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报告显示:民族手工艺缺乏设计和创新
- 下一篇:[巫达]传统宗教与凉山彝族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