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国强]竹楼: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质点(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9:11:09 中国民俗学网 廖国强 参加讨论
可见,竹楼由于构造灵活,因而能在不断适应家庭形态演变的过程中代代相沿,经久不衰。 最后,竹楼适应云南许多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关于这一点,熊锡元先生曾论述道: 在西双版纳,竹林深处,大青树旁,凤尾竹下,竹楼座座,错落有致,有些村寨竹楼布局还呈井字形方块,每座竹楼前后左右均有一定间距,环境恬静,阵阵古老的纺车声由竹楼传出,展示着田 园诗一般的风情;它不但是傣族在居室建筑方面情趣的反映,而且还可看成是小乘佛教与世无争心理状态的一种折射。(31) A.Rapoport说:“房屋和聚落是各民族对生活的不同看法和对真理的不同认识的外在表现。”(32)从竹楼身上,我们可以窥知云南少数民族归从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态度以及在适应自然、社会中所表现出的特有智慧。 注释: (1)《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37~340页。 (2)《中国民间风俗传说》第210~212页。 (3)《勒包斋娃——景颇族创世史诗》,第291~299页。 (4)《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第332~335页。 (5)《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志》,第259页。 (6)刘怡、陈平编《基诺族民间文学集成》,第198页。 (7)参见《中国民间风俗传说》第208~209页;《景颇族文化》第9页。 (8)《后汉书·南蛮传》。 (9)《拉祜族社会历史调查》(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91页。 (10)熊瑛《云南维西县发现新石器时代居住山洞》,载《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10期。 (11)《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9页。 (12)转引自汪宁生《云南考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50页。 (13)(14)《云南考古》,第127页。 (15)云南省博物馆《云南剑川海门口发掘报告》,载《考古通讯》1958年第6期。 (16)云南省文物工作队《云南祥云大波那木椁铜棺墓清理报告》,载《考古》1964年第12期。 (17)(18)(28)《云南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第5页;第6页;第11页。 (19)对这一事实,前人有大量的调查材料,此不逐族罗列。 (20)《文化变迁》,云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1~32页。 (21)《独龙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云南民族出版社1981年版,第23页。 (22)(23)(25)参见尹绍亭《云南刀耕火种志》,第44页;第203页;第46页。 (24)清代余庆远《维西闻见录》。 (26)《华南主要经济树木》,农业出版社1976年版,第86页。 (27)《布朗族社会历史调查》(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3页。 (29)《中华奇风趣俗》,第103页。 (30)郭家骥《勇敢的猎虎民族》,云南少儿出版社1991年版,第40~41页。 (31)熊锡元《傣族共同心理素质探微——民族心理研究之五》,载《思想战线》1990年第4期。 (32)转引自《滇文化与民族审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91页。* (本文原载《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04期,第41-46页)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刘锡诚]保护民间文化的迫切性
- 下一篇:十姊妹歌,独特的土家婚礼仪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