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刘成荣]瞽史、音乐与《左传》口传说(3)


    二、瞽矇职能考察
    “瞽史”不但是分属“瞽”和“史”两类,而且之间的差别很大。我们并不否认瞽或者乐师具有传播史事的职能,而是强调瞽或者乐师在这种职能上的局限性。我们非但不能将瞽作为整个乐师体系的代名词,而且还应该区分他在早期和晚期的职能乃至于地位的差别。从《左传》中的材料来看,瞽的功能是很单一的,而且也比较明确。先秦典籍对包括瞽在内的早期乐官体系,也有十分清楚的区分。《周礼·春官·大司乐》中记录的大司乐,既是一个庞大的乐舞机构,同时又是一个掌管教育的机构。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机构中各个成员的具体分工与职能。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部门人员的身份差异很大,他们或表演,或教授,或者集二者于一身。接受教育的有国子、瞽矇、视瞭,三者学习的内容和教授的对象都不相同。就国子而言,他们主要是接受乐舞的训练,这只是整个教育内容中的一部分,并没有如有些研究者所说的那样重要。盲人只有三种,即大师、小师、瞽矇,共计306人。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大体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从教学到表演,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除了演奏之外,还有讽诵的工作。如瞽矇,其任务是“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瑟”。在整个大司乐的机构中,似乎只有这三者有歌诵的任务,其余诸人包括国子,都只是或演奏、或舞蹈而已。瞽者讽诵的内容有六诗,即“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另外还有“世系”。郑司农曰: “世莫系,谓帝系,诸侯卿大夫世本之属是也。小史主次序先王之世,昭穆之系,述其德行。瞽矇主诵诗,并诵世系,以戒劝人君也。故《国语》曰:‘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左传》襄公十五年,就记录了卫国这样一件事情:“卫献公戒孙文子,宁惠子食。……使大师歌《巧言》之卒章,大师辞。师曹请为之。初,公有嬖妾,使师曹诲之琴,师曹鞭之。公怒,鞭师曹三百。故师曹欲歌之,以怒孙子,以报公也。公使歌之,遂诵之。”在这里,师曹就是以宫廷乐师身份出现的。
    虽然瞽矇也有讽诵的职能,但他们的讽诵主要是出于表演,是以仪式性的形式存在着的,与史官所记录的内容用于国家典藏截然不同。职能的分工,决定了瞽矇对于历史内容的叙述是有选择性的,当然也不可能是全面完整的。这种讽诵在瞽矇的整个表演程序中并不重要,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娱乐场上的陪衬。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春秋时期瞽矇甚至乐师的地位已经十分低下了,甚至沦为列国在外交上往返赠送的礼品。如:
    郑人赂晋侯以师悝、师觸、师蠲,广车、 车淳十五乘,甲兵备;歌钟二肆,及其镈、磐;女乐二八。(襄公十一年)
    (郑人欲以赂换取居宋国之盗)纳赂于宋,以马四十乘与师筏、师惠。……师惠过宋朝,将私焉。其相曰:“嘲也”。惠曰:“无人焉。”相曰:“朝也。何故无人?”惠曰:“必无人焉。若犹有人,岂其以千乘之相易淫乐之矇?必无人焉故也。”(襄公十五年)
    显然这时候的乐师已经沦为倡优的地步了,师惠的不满也无法改变整个乐师的衰败命运。在整个乐师阶层没落的时代,即便我们承认他们能够传诵诗史,我们也不能将他们传诵的内容作为历史的主体。从这种意义上讲,后人所谓的春秋瞽史口传之说,并不属实。
    三、瞽矇与音乐的关系
    音乐对于上古社会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从先秦典籍中我们发现古人无事不用乐,音乐构成了先民生活的底色,也是他们的生存状态。关于音乐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诸如模仿说、游戏说、性本能说、中国儒家传统的情动说、劳动说等。杨华将“乐”划分成巫祭之乐和民乡之乐两种文化趋向[5](p.11),他认为,巫祭歌舞来源于原始先民生产生活内容的民间俗乐,“中国古代的乐舞乃至所有的文化艺术就是在原始巫祝文化(巫史文化)时期氤氲弥漫和顶礼膜拜的神秘气氛中得以成长、成熟并传承、发展的。”[5](p.37)他强调了在音乐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宗教、巫觋的重要地位,但在他所描述的上古音乐的文化体系中,我们却找不到瞽矇的位置,然而,瞽矇与音乐的关系密切却是无可怀疑,众多先秦典籍的记载,都在显示着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瞽者在音乐体系中到底承担了怎样的任务?他们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瞽者很早就与音乐结缘了。
    瞽者之所以成为音乐工作者,很大程度是受时代发展程度影响的。这种影响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社会生存能力的限制。早期社会还不足以有一个福利系统来保障这个弱势群体的生存,瞽者在失明之后对于音乐较之常人更为敏感,成为乐官是他们很自然的选择。《汉书·艺文志》:“六国之君,魏文侯最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人窦公,献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颜师古曰:“桓谭《新论》云:窦公年百八十岁,两目皆盲。文帝奇之,问曰:何因至此?对曰:臣年十三失明,父母哀其不及众技,教鼓琴;臣导引,无所服饵。”二是文字记录手段的限制。早期历史乃至于事件的记录,在文字之前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的口传和结绳记事的过程。瞽者便具有更多的优势承担了记录的使命。他们的记录方式是背诵,是采用一种音乐话语的方式来背诵。或者正是这种诵的方式促进了音乐的繁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