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弹词保护之虞(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0:11:54 法治周末 2013-01-09 01:12:3 闫格 参加讨论
曾经的城市宠儿 在悠长的岁月中,长沙弹词曾经是老长沙这座城市的宠儿。 在清朝同治年间长沙弹词就已经形成。初以鼓板唱道情,后来发展为一人自弹月琴说唱;再后来有了两人对唱:一人弹月琴伴唱,一人以渔鼓筒板和小钱击节。 清代戏剧家杨恩寿的《坦园文录》中,曾详细记述了长沙弹词先人张跛在1863年(同治二年)演唱《刘伶醉酒》时的情形:“以板鼓唱道情”、“惟妙惟肖”。 辛亥革命时,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曾运用长沙弹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如陈天华的散韵夹杂的弹词作品《猛回头》,在当时就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发源于长沙的弹词,最终流行于湖南湘江、资水流域的长沙、益阳、湘潭、株洲、浏阳等地。据说当时的老百姓人人都能唱上一两句长沙弹词,就跟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 长沙弹词的唱腔早期比较简单,以板式变化体为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一些民间小调和戏曲唱腔,成为板式变化体与曲牌联套体相结合的曲调形式。有“八板九腔”和“九板十三腔”之说。 上世纪七十年代,刚过而立之年的彭延坤,博采众家之长,开始了独树一帜的彭派长沙弹词的创作,形成了自成一派的“滥腔”。像《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野火春风斗古城》这样的新戏,既溶入了时代新鲜的血液,又有彭派弹词引人入胜的特质。 一时间,古城长沙流传开了这样的一句话,“长沙茶馆数不清,不如彭爹喊两声”。 关于这点,彭延坤二弟子,著名的相声演员大兵很是感叹,“万人空巷”。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长沙弹词还有十几个艺人在从事演唱,生机勃勃。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降,各种文艺形式蓬勃发展,弹词寄以生存的书馆慢慢从闹市中消失,茶馆的功能被重新定位,评弹演出之地日渐稀少。兼之受到影视的冲击,独剩彭老一人还在从事弹词的演出和教学。 2010年,彭老在法国巴黎中国曲艺节上表演的《悼潇湘》,获得“卢浮”银奖。 长沙市文联曾提到,作为长沙弹词传承人的彭延坤,现尚存有传统曲目腹本约两千多万言,已记录文本和录音曲目不过3%左右。因此,在濒临灭绝之境抢救长沙弹词,确已迫在眉睫。 这些年里,彭延坤虽然曾先后收徒10多人,但由于种种原因,徒弟们最终都没有从事这门艺术,“大都改行了”。 当前,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不容乐观,正如彭老所说,“后继无人、青黄不接”。而彭老自己,“年岁高了,唱不动了”。 事实上,不少国家级非遗项目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据李丹称非遗项目——苗医药(癫痫症疗法,其项目保护单位为凤凰县龙玉年苗医药诊所,被提出批评、限期整改)正是如此。 长沙弹词还能唱多久 对于长沙弹词的传承发展,李丹有他自己的主意。 “对长沙弹词,政府职能机关更应该起到领导和协调作用,只有专门从事艺术的单位,才能把艺术管好。”想了想,李丹又补充道,“外行怎么能领导内行呢?” 李丹希望自己所在的曲艺家协会能够成为长沙弹词的保护单位,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长沙弹词最终还是要走上市场化的道路,建立起长沙弹词专有的生产线和产业链。 李丹认为,并不是年轻人不喜欢,而是因为很多“80后”、“90后”没听过弹词。“长沙有一个乐队叫做C-BRACK,就是用长沙话演唱的,其中也用到了长沙弹词”,这说明弹词在年轻人之中也很受欢迎。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刘锡诚]往事与新知
- 下一篇:斯塔多吉:西藏最年轻的《格萨尔王》史诗说唱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