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痴心制谜的郭乃朋


    在辽宁鞍山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灯谜世家,猜谜是全家人休闲时的最大乐趣。每逢节假日,大家团聚在一起,你出谜我来猜,其乐融融。如今这个大家族的核心人物是郭乃朋,他已被命名为鞍山台安民间谜语的市级传承人。与往年一样,这个元宵节,他又为当地赶制了一道龙年的谜语文化大餐。
    47岁的郭乃朋现在是辽宁鞍山供电公司台安分公司的工程师。他出生于一个“灯谜之家”,其父郭育德被称为“台安谜圣”.郭育德儿时是和奶奶在农村度过的,乡间的娱乐少得可怜,“破谜儿”便成了他唯一的娱乐方式。他整天缠着奶奶和屯里的大人们给他“破谜儿”,丰富多彩的谜语伴他度过了学生时代。郭育德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小学任教,课余时间他买来好多有关灯谜的书籍钻研,猜谜的技艺愈发提高。郭育德的妻子杨佩卿也对猜谜情有独钟,不过她最拿手的还是讲谜语故事,对于古今中外的许多谜语故事几乎倒背如流。在这样的环境下,郭乃朋兄妹7人从小都对谜语情有独钟。
    兄妹中,猜谜技艺属郭乃朋提高最快。郭乃朋5岁时,有一次父亲给他出了一则谜语:“锛锛头,片片脚,水红裤子,白大袄”,打一动物。郭乃朋猜的是鸭子,答案却是鹅。这次失利,使幼小的郭乃朋备受打击,于是他下起了功夫,没事就缠着父母陪着他猜谜。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手中的1000多则民间谜语,他能倒背如流,一般的谜语根本难不倒他。
    1990年,郭乃朋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一则灯谜征稿启事,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出一稿,没想到真被选中发表了,这使郭乃朋大受激励。这之后,他经常琢磨谜面,逛街时看到商家的招牌、企业的名称时,他都会想一想,看看能不能制谜。一次,他看电影《女驸马》时,唱词“流泪眼望流泪眼”让郭乃朋脑海中呈现出一幅画面:两个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眼泪一点一点流下来。于是他用这段唱词做了一个谜面,打两个体育用语(人盯人、落点)。
    郭乃朋制谜不辍,相继在《中华谜报》、《中华灯谜》等报刊上多次发表作品。1993年《中华谜报》举办了一个全国灯谜函授班,专门教授制谜、猜谜的专业知识。郭乃朋报名参加了这个函授班后眼界大开,制谜的水平也得到提高。
    随着制谜水平的不断提高,郭乃朋意识到,任何一则好的谜语,谜面必须严谨无误。为此每次制谜后,他都请父母做第一听众,帮他查找漏洞。有一次,郭乃朋用“阐”字做谜面,打两个金融名词(存单、入户)。母亲听完谜面后,连连摇头说:“谜面和谜底都有一个单字,这样制谜不合理。”于是,郭乃朋将谜面改为“闩”字,母亲这才表示赞同。
    1999年,鞍山市台安县文体局邀请他为当年的台安元宵猜谜会制谜,要求郭乃朋增加原创谜语的比例,而且这些原创谜语必须与台安的历史人文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台安特色。于是,郭乃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制谜200多则,这些谜语无不带有鲜明的台安特色。比如,他以“件”为谜面,打台安两个镇名(西佛、达牛)。这些颇具台安特色的谜语,使得参加元宵猜谜会的台安人眼前一亮,不少本来对猜谜不感兴趣的人闻讯后,也纷纷参加猜谜会。自此,郭乃朋成为台安县元宵猜谜会的“指定制谜人”,年年为元宵猜谜会制谜。
    闲暇时,郭乃朋还收集整理了不少民间谜语,他的目标是出一本自编的《谜集》。为此,他四处走访,足迹遍布台安的每一个乡镇。2009年,郭乃朋被吸收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委员。2011年,他又成为鞍山市非遗项目台安民间谜语的市级传承人。
    郭乃朋说,现在许多年轻人对谜语不了解也不喜欢,为此他正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筹备成立台安县谜语协会,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教授学员猜谜、制谜技巧,以期发扬光大台安民间谜语。
    本报驻辽宁记者   袁艳   通讯员  姗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