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恩洪]“心中出现一朵莲花”(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9:11:23 《中国民族报》 2010-04-3 杨恩洪 参加讨论
我们回到结古镇向主管文化工作的副州长王秀琴、时任文教局长现任副州长的周洪源作了专门汇报,得到了他们的高度关注,随即在结古镇召开了《格萨尔》工作座谈会,州委主管领导、抄本世家布特尕及他的儿子秋君扎西、治多县的文扎、杂多县的然杰喇嘛,以及玉树州相关学者参加了座谈会。治多县和杂多县的几位主要艺人都专程前来参加,并在会上为与会者演唱,这其中就有土登迥乃。他的经历、演唱风格及特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年轻艺人。他自报可以说唱《格萨尔》中的160部,此外,还能说唱藏族古代文学传记及汉族的《水浒》等文学作品。对于他如何学会说唱这样的长篇巨制,至今还是个谜。 课题组一直计划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隔5年对艺人进行一次回访式的追踪调查,以观察、记录《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发展与衍变。而对于土登迥乃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万万没想到劫难就在他的身上发生了。而他年轻的生命,连同他大脑中的长篇故事和杰出的口头才华就这样被地震无情地带走了。这是玉树州、青海省乃至全国《格萨尔》工作的重大损失。 反思:痛惜之余须警醒 首先,对于《格萨尔》口头传统的抢救与保护仍然是目前最重要的课题,应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在2009年成功申报《格萨尔》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应把保护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和落到实处。尤其是加强对已经建立的果洛、德格、玛曲《格萨尔》口头传统田野研究基地的工作,对计划中将建立的基地(西藏那曲和昌都、青海玉树及四川色达县)应着手进行筹备,使这些基地在保护《格萨尔》口头传统方面发挥长久、持续的作用。 其次,经过20余年对于《格萨尔》的抢救与保护,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对于史诗《格萨尔》从作为民间文学作品的定位,到口头传统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同时对于以往传统观念上的抢救定式进行了反思。虽然我们在过去的抢救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能否认的是,有时候保护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保护的同时,也在对既有的传统造成破坏。过去我们把艺人请进城市,目的是让他们集中精力录音说唱。然而由于艺人长期离开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有的艺人大脑中的故事逐渐枯竭。为此,建议各方学者尽力在当地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在《格萨尔》的传统叙事语境中,在艺人不脱离其受众——说唱对象的社会情境下进行观察、录音、记录和研究。此外,对民间说唱艺人应更加尊重和关爱,关心他们社会地位的提升与经济生活状况的改善,而不仅仅只是满足于从他们那里“得到”录音和文本。我们必须从关注生命的高度,来关注每一位传承人及其生活状态。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迄今仍然以活形态传承的史诗,而《格萨尔》说唱艺人则是史诗得以世代相传的主要载体,他们是史诗的创造者、传承者和传播者,他们用创造性的口头诗学和叙事才华铸就了这一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史诗传统。民间说唱艺人是研究史诗产生、传播及发展衍变的关键所在。为此,对于艺人的定期跟踪调研,是史诗研究中重要的一环。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开放,《格萨尔》口头传统,这种全凭大脑记忆史诗的传承形式也在面临重重的挑战。在有的地区,鲜活的口头演述正在逐渐衰落,或被僵固的书面形式所替代;在有的地区,由于老一代艺人相继辞世,“人亡歌息”的濒危局面已经出现或正在出现。而近年来在偏远的牧区,如西藏的那曲、昌都,青海的玉树、果洛等地,又发现了年轻的艺人群体。为此,对老艺人的跟踪调查和对新发现的年轻艺人的调查、建档等工作都急需抓紧进行,应从实际出发向有关部门提出保护《格萨尔》口头传统的具体建议及切实举措,使传统文化和学术研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链接:然杰喇嘛笔下的土登迥乃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额尔敦]故事歌手“江格尔奇”
- 下一篇:唱大秦腔的小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