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莉宋婷]唐装复兴:大国崛起的服饰叙事(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8:11:45 《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姚建莉 宋婷 参加讨论
转型策略 在大环境东风过去后,市场渐趋沉寂,各方谋求应对。 作为全球华人华商联合总会首席服装设计师,徐丹诺踏出了主营西装的第一步,但依旧保留她的唐装业务,专门为一些外交官员定制,“均价在四五千。” 秦艺选择也是适当收缩高端路线,但出于对唐装的热爱,李建秦并未发展其它服装分支。 当时秦艺的服装价格约在四五百元,最贵的1000多元,“一度想用最高档的材料来做唐装,转变后价格上升了不少。”到今天,秦艺的服装均价约在二三千,贵则上万。 工艺复杂后,产量也随着下降,销量受到一定冲击。 据李建秦介绍,过去四五百元的衣服,用的面料价格约在20-50元/米,流水线生产,一天至少能生产五六件;而现在二三千元的衣服,用的面料可能价格在100-1000元/米,一天只能生产一件,甚至有的衣服两天才能完成。 为了更有竞争力,李建秦又带着团队进驻上海商城,为了支付高额租金, “我把房子抵押了,甚至通过向银行贷款来支付员工工资。” 然而,不久后她意识到,当时的唐装市场波动有其客观因素,她为此推出的转型急进策略,起色不大。 “当时蛮挣扎的,毕竟装修什么的都到位了,可是我的事业遇到了短板,实在坚持不了,总体看是产品没有足够成熟。”2007年,她只好忍痛退出上海商城。 回忆起在上海商城的两年,李建秦又爱又恨,“尽管在那里发展了品牌,却流失了资金;虽然流失了资金,却结识了大批客户,很多现在从市中心开车来新地挑唐装。”现在虽然位置变了,但衣服的价格降了,消费者愿意“大老远跑来”。 当然,她并不满足于现状,“当我们的企业积聚了足够的能量,我还是会‘回去’,不仅那里,我们还要进驻法国巴黎。”陈少峰对此感慨,“作为一个细分市场,唐装行业做低端不值得,做高端一般的企业又没这个实力,动荡是难免的。”动荡的过程中,秦艺的消费群体也在变,“我们现在的定位主要是35岁以上的成功人士。不仅仅是外交官员。” 行业窘困 在与其它服装行业的竞争过程中,唐装的筹码并不多。 首当其冲的,原料和人力成本偏高,“两三年内,真丝价格翻了一倍,由于对手工制作的要求高,唐装师傅难找,薪水要求也更高。”李建秦说。 据她所说,一件唐装面料、人力的成本大约各占到总成本的30%,“工艺越复杂,如绣花、手绘等比较多时,人力成本会更高。” “如果定做,大概50%的成本都是手工。”昆明忆江南旗袍服饰有限公司CEO徐坚告诉记者。 忆江南1995年开始在杭州设厂,1999年他到云南开分厂,原因之一是劳动力因素,“昆明比杭州省至少10%。” 徐丹诺认同他的说法,她自己的企业唐装比例已经微乎其微,“市场上的低材质、低成本、差设计,不断冲击着唐装市场。” “这是个国家监管力度的问题。”李建秦指出,2001年APEC会议后,每天都有人到她店里抄样,仿冒,很让她气愤。 但并不需要担心的是,“在唐装行业跟风、假冒并不容易。有些旗袍穿上就像迎宾小姐,而好的唐装一看就是大家闺秀的感觉。”徐坚说,“即使跟风,三年就不会做了。” 服装行业缴纳17%的增值税,却是实实在在的“负担”。政府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与这样的企业无缘,“2003年前后优惠都是给房地产企业等。”一位知情者介绍称。 从国外进口的面料更需交高额关税,“如果从意大利进货,运费跟面料的成本是一样的。”李感叹道。 把这些因素加起来,跟国际品牌一件上万的服装相比,“四五千块的唐装是有点物超所值。”一名25岁的上海女性对记者讲。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李建宗 韩杰]裕固族口头文学传承人钟玉珍
- 下一篇:[田磊]马街书会上的流浪艺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