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志图:“讲古佬”的痴古人生(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6:11:56 和讯网 2009年07月12日05:0 谢奕娟/撰文 龙成 参加讨论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谢奕娟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 记者 龙成关(除署名外) 穿梭广州的你,只要留意过公交电视,就一定知道系列短片《羊城度度有段古》,也一定知道当中有位手执纸扇口若悬河、对羊城野史逸事了如指掌的“讲古佬”。他就是颜志图。从艺50多年,颜志图不仅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粤语讲古艺术的唯一传承人,还为讲古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广州螳螂拳拳会的副会长。不过,颜老也颇有个性,讲古中途绝不喝水、传授技艺分文不取、至今仍和老伴住在20多平米的老房子……走近生活中的颜志图,你会发现这位低调的老艺人,可爱又可敬。 严格:讲古不喝水,除非要咳嗽 每逢周六下午3点,文化公园棋艺馆讲古坛上,颜志图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一袭明黄色的飘逸长袍,一把古色古香的折扇,一个音质不算很好的麦克风,便助他纵横驰骋——沙场烽烟、武侠江湖、人间胜景、儿女情长……。 记者探访当天下着雨,但棋艺馆内还是来了不少观众,几乎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他们堪称最含蓄的观众,不仅不会在精彩之处报以喝彩,甚至也忘记在结束时给予掌声的礼仪。不过,他们总会提前到场等候颜志图。一部《洪熙官》讲了3年多,老观众也追了3年多。 观众渐次离场,颜志图方才捧起桌上的茶杯喝水。原来,他给自己定了“规矩”——为了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讲古时不喝水。“除非喉咙干到要咳嗽了,那就赶紧喝一口,也不能慢慢喝,”颜志图说,“以前有些老艺人喜欢在台上抽烟喝茶摆架子穿便装,甚至比平时还样衰。我一直很反对。你够不够格,应该用艺术来证明,抽烟喝茶会影响观众欣赏的。从我开始,我就坚持上台一定穿演出服,多热都穿,这才是对观众的尊重。” 以前在露天场地讲古,颜志图都是骑小摩托车来去,有次他忘记关阀门而导致漏油,“讲着讲着我就闻到一阵味,本来走几步关一下就可以的,但这样故事就断了。我想反正也不是漏得很厉害,也没人抽烟,就由它漏吧。”这些不起眼的小细节,颜志图却如此讲究。他从不迟到,反而时常提前十几分钟到场,加演一段羊城掌故。 因为装了一肚子的故事,颜志图的讲演信手拈来,“即使不做准备,我肚子里的东西每天讲一个半小时,至少也可以讲3个月。”在为广州电视台录制500多集的《羊城度度有段古》时,老人家带着镜头跑遍羊城大街小巷,收集了大量散落民间、不见经传的野史逸事、人们日渐淡忘的歇后语、口头禅……不少人因此认为他是民俗历史专家。殊不知,这位讲古老人仅有初中文化。几十年来,颜志图养成了走到哪儿都做笔记的习惯,平时读书看报时发现的好词佳句、游览风景名胜时看到好对联等,也随时抄录或默诵于心。早年他甚至专往那些“地方又窄,空气又污浊”的低档茶楼里钻,专找剃头佬、三轮车佬们之类的“下里巴人”聊天,从中发掘故事。 固执:授艺分文不取反倒贴 《羊城度度有段古》让颜志图的名字街知巷闻,但许多人有所不知,2001年3月,随着市二宫中最后一张书坛被撤掉,讲古曾一度面临无人问津、后继无人的窘境。身为“广州最后一位讲古佬”的颜志图,必须依靠传授别人拳法、在上下九步行街叫卖鸡公榄维生。直到2003年,经过媒体报道和社会关注,这种局面开始得到改观。而颜志图的身边,也逐渐聚集了年轻的讲古爱好者。这些徒弟除了仔细观摩外,还现场录下参考。而颜志图传授技艺也从来分文不取,甚至还自掏腰包买奖品鼓励学习优异的弟子。 每周六结束棋艺馆的讲古后,颜志图又出现在公园内一棵橡胶(资讯,行情)树下,给徒弟们上课交流。那天下着雨,石凳湿了,无处可坐。雨中师徒三人便各自撑伞站立在树下,一站又是近一小时。小弟子王灏是番禺沙湾象贤中学高二的学生,今年3月拜颜志图为师,如今已可以声情并茂、一字不漏地演讲一段故事。二弟子彭嘉志跟随师傅五、六年,曾在广州电视台主办的“金扇奖”市民讲古大赛一举夺魁,现亦成为广东电视台岭南戏曲频道的小主持。 王灏的一段《相公巷》说完,颜志图欣慰一笑:“你的优点就是语言流畅,说故事时能将全副精神投入到故事中,这一点是最难得的,只有这样故事才会有灵魂。”但他随即一句句地拆解,在停顿、神情、措辞等方面指出错漏和不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师父经常对我们说,徒弟一定要比师父更好,要不然讲古这一行就要一直走下坡路了。”王灏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师傅不收我们一分钱,全部功夫也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他透露,刚开始自己学讲古只是希望多学一门技艺,但拜师后却改变了想法,开始思考如何把这门民间艺术传承下去。目前,由大弟子陈周起创立起的“广东说书网”已经汇集了一大帮说书爱好者,年轻人们苦心研究出了很多吸引年轻观众的创意,比如改革表演服装,加入一些音乐和动漫元素,甚至吸收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手法…… 痴迷:不精普通话,却研北方评书 文化公园内的一草一木,都承载了颜志图太多记忆。这里是颜志图学艺开始的地方。上世纪50年代,文化公园还是青年文化宫,刚上初中的颜志图在此偶见老艺人陈干臣说书,一段《水浒传》中《杨志卖刀》的故事让他着了魔,从此开始天天泡书场的生活。“当时的书场分日场和夜场,日场门票5分,夜场1角。为省那5分钱,我每天一放学就飞奔回家,匆匆吃几口饭,抓起书本就往文化公园跑。赶着日场的尾巴进场,在现场把功课做完,便踏踏实实地等着听夜场了。” “陈干臣的《杨志卖刀》影响了我的一生。”颜志图不仅日日听,回到学校还惟妙惟肖地模仿,同学成为他最初的听众,“古王”的名声很快传扬。不过,那时的颜志图没有想过要以此为生。初中毕业以后,他到街道打临时工,只把讲古作为一项业余爱好继续坚持。直到有一次在文化公园溜达,他又见到一位讲古老人讲完一段后便向听众收钱,受到启发的他也摆了个小摊,没想到一下就赚了1块多。随后的机缘巧合则让颜志图正式踏上讲古路——在人民公园向说书艺人王盖华搭讪时,他得知文化局将举办说书艺人考试,“当晚我就写了简历,第二天一早拿去文化局,谁知当天就考试,有十几个考生。考取后,文化局干部指定我拜侯佩玉为师,我正式踏上了说书路。”那是1961年,颜志图16岁。 几十年过去,颜志图想得最多的就是“传承”。除了身边弟子,他还想借助书籍和影像。“以前的老艺人没有这样的条件,人死艺亡,这是个悲剧。”1981年,身为广州市说书学会会长的颜志图就开始酝酿《老艺人谈艺录》,在曲艺协会主席的支持下,颜志图采访了众多的说书艺人,岂料书稿完成以后,却因经费问题被一再搁置。而今,经过十多年的补充修改,该书终于今年7月开印,下月将面世。 “粤语讲古与北方评书很不同,”虽然颜志图听、说普通话至今都有困难,但却没少研究北方评书,“广东讲古手势少、幅度小,讲究的是娓娓动听;北方评书声音高亢、抑扬顿挫,而且注重舞台演技,听一场书十足像看一场戏。”颜志图对北方说书人的演技佩服并加以吸收,因而曾被一些老艺人视为离经叛道:“你的身份还是学徒!你讲都不曾讲得好,你演什么?”但颜志图认定,“学艺像海绵,随时吸收,博采众长,才能创出自己的风格。”如今颜志图的风格已得到业界的认可,被尊称为“颜派”,他觉得自己的风格就是在传统中带有创新,“以前传统的粤语讲古,说书人动作不多,好像一尊佛,但我喜欢有眼神、手势,这方面比他们进了一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角巴东主]《格萨尔》说唱艺人研究
- 下一篇:然杰喇嘛笔下的土登迥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