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瞎话”能讲三天三夜不歇口


    
    王卫东(左)的故事吸引了曹保明 记者 王振东摄
    6月24日傍晚,在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曹保明的办公室里,39岁的王卫东一口气讲了3个故事。随即,他被确认为长春民间故事传承人,并当场被吸收为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曹保明说,王卫东是至今在长春市区内找到的第一个百年老长春民间故事传承人。
    从前,有这么一对两口子,30多岁了终于有了一个儿子,乐得当家的天天跑土地庙上香。儿子抓周这天,他嘱咐老婆子整鸡整鱼,把街坊邻居都请来庆祝一下,随后出门又来土地庙上香来了,就听土地爷塑像背后,有俩人唧咕唧咕说悄悄话……
    他的脑子里全是故事
    王卫东家住长春市二道区东盛大街,有一手雕刻的好手艺,以前在玉雕厂干过,现在专门刻石雕,这两天正在给一家湘菜馆刻双龙,讲故事是他的业余爱好。王卫东说,早几年在建筑工地干活时,天天晚上给大伙儿讲故事,常常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每次身边都围一大圈人。“我脑子里全都是故事,讲三天三夜都不带歇口的。”王卫东说。
    6月24日,在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曹保明的办公室里,王卫东一口气讲了3个故事,一个长的,两个短的,《老汉留子》《双蛇报仇》《老傻子的故事》。听完王卫东的故事,曹保明激动地说:“你讲的故事我真没听过!”听到这句评语,王卫东笑了,他知道,坐在他对面的,是听了一辈子东北民间故事的权威人士。
    “奶奶讲瞎话时,总是吧嗒吧嗒抽旱烟,黑暗中烟袋锅子一暗一亮,满屋烟雾缭绕,讲着讲着,奶奶嘴里一口痰上来,咳几声,没咳出来又咽下去了,我在旁边喉咙也跟着难受起来……”
    上百个故事都是跟奶奶学的
    王卫东说,他出生在长春市二道区三道镇石碑岭一个叫王家油坊的小村,离大顶子山就三四里路,村边有条河叫雾开河,听奶奶说,这雾开河是下了三天三夜的一场大雾后才出现的。他说,他的故事都是从奶奶那听来的,能说得上名字的故事有81个,还有许多没有名字的故事,总数怎么也有上百个。
    王卫东说,奶奶名叫李震英,因为会讲“瞎话”,在村子里很受尊重,天一擦黑,家里就坐了一大炕人,等着听奶奶讲故事。爱听故事的王卫东,更是每天晚上不听故事不睡觉。
    “我觉得这些故事太有意思了,就留了个心眼,每听完一个故事,就在心里边记下来,没事就在脑子里过一遍,慢慢地奶奶讲的故事,我就差不多全记住了。”王卫东说,当时听奶奶讲故事的时候,他才四五岁,却用心把奶奶的故事记了下来,总感觉有一种使命感似的,现在想想,这可能是上天的安排。
    “好故事应该是百听不厌的,听完咂巴咂巴嘴,能咂出味道来。奶奶告诉过我,这些故事是她小时候从她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那听来的,有的故事都传了好几百年了……”
    被确认为首位民间故事大王
    如今人们获取娱乐信息的途径太多了,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听故事了,王卫东说,在没给报社打电话前,他已经三四年没讲故事了,因为没有人找他讲,幸好遇到了曹老师,幸好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国家开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曹保明说,民间故事要有味道,要雅俗共赏,要有股大饼子味,虽然人们现在有面包奶油吃,但大饼子里也有营养,而且营养更丰富。民间故事的传承人是口述的,原生态的,在6大类16个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第一项即为民间文学,而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门类之一,是典型的人类记忆与口述史。曹保明说,王卫东所讲的民间故事,是一百年前甚至更远时间老长春流传下来的原生态民间故事,故事复述具有完整性,故事语言中有鲜明的地方口语,并对东北民俗文化有高度概括性,是长春市区内发现的首位被确认的民间故事大王,初步认定为长春民间故事传承人。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专家组联合本报面向社会寻找民间故事大王,如果您会讲老故事,或者您身边的人会讲老故事,请与本报88488911联系,让我们共同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尽份力。(记者 庄利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