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作战一等功臣骨灰16年无人管 父亲病故自杀(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2:11:53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1987年3月,孙兆群到平阴县孝直镇民政所,要求落实于庆玉烈士的骨灰安放问题。所领导表示:“请部队领导放心,一定落实好!您下次来检查就是了。” 1987年“八一”前夕,山东省举行的拥政爱民表彰大会,孙兆群专门拜访了参加会议的平阴县民政局长,再次要求尽快妥善解决于庆玉烈士的骨灰安置问题。局长表示:回到平阴县就马上过问,尽快安放好,请部队领导放心。1999年4月,孙兆群由济南到泰安开会,专程绕道赶往平阴县孝直镇,第三次向民政所的同志提出上述要求,获得的答复是:请部队领导放心走好,我们一定向上级汇报,解决好这个问题。 对于当地父母官一次又一次响当当的承诺保证,孙兆群没有理由不相信。 当天中午,武装部长说他是新任到职,对以往的“历史遗留问题”不甚了解,但当即表示:只要上面发话,他愿意做具体落实工作。酒过半巡,孝直镇镇长从另一席抽出身来给孙兆群一行敬酒,陪坐。这位镇长从别处调到此地不久,对于庆玉烈士受到的不公待遇也不太相信。说来也是,将一等功臣、革命烈士安葬于烈士陵园,本就合情合理合法,为什么迟迟没有落实呢?的确匪夷所思、令人纳闷。镇长痛快地表示:尽快抽时间去核实于庆玉烈士的骨灰到底在何处,倘若确实如老人家所反映,他一定负责将此事落实。 听言谈镇长是个爽快人,记者心直口快,顺带向他反映了烈士老父亲的情况——当时已经年逾七旬、贫病交加的老汉是服毒自杀去世的。也许是觉得说出去不好听,也许是怕多给别人添麻烦,老妈妈从没有对孙兆群提起过老伴死因。详细情况是孙兆群从邻居、村民那里打听来的。老汉上了年岁,一不小心跌断了腿,只能躺在床上由别人来照顾。为了不给家人造成负担,老汉叫不懂事的小孙子拿来自己种花时用剩下的农药,一口气喝了…… 老妈妈说,老伴以前常念叨:“庆玉打仗立了大功,成了烈士是咱全家的光荣,不过他那骨灰咋就没进烈士陵园哩?还给放在火化场?村里人都议论哩,难道说咱庆玉死的还能有啥问题?” 记者听了这些心里难受,想跟镇长说一说,希望能使烈属得到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照顾。客观地说,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矛盾,也有老人的心理脆弱有关,深究起来,当地优抚工作不细致、不到位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 谁知,这位镇长不等记者细诉原委,一听“自杀”二字就粗暴地打断,“自杀这种事情在农村多着呢,那我们哪还都管得了?要自杀什么原因都有,什么想法都有,他自己想不开别人能怎么办?还能派人整天看着他?” 镇长这番话犹如一盆凉水,饭桌上的气氛骤然变化,记者忍不住与他争执两句,几乎弄得不欢而散。看来,对这位镇长也不能抱太大希望了,饭后,孙兆群一行人决定立刻去烈士陵园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情况。 “他家一直没交费,他是烈士,算是个照顾吧。” 原来,平阴县烈士陵园与该县火化场紧紧相邻,都位于县政府机关以南约三公里的一个小山包的西北坡按照老妈妈提供的情况,孙兆群和记者直接到殡仪馆骨灰堂寻找于庆玉烈士。在殡仪馆一间三四十平方米左右的平房里,放置了300多个骨灰盒,孙兆群和记者逐一仔细辨认。查找到第十三号柜时,孙兆群叹了一声:“兄弟,我来看你了。”说完,泪如泉涌。 汉白玉的骨灰盒,这是部队统一制作的,孙兆群再熟悉不过了。记者走上前,一行醒目的毛笔字映入眼帘:“于庆玉烈士”。旁边有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是一个一脸质朴的年轻人。 孙兆群给牺牲的战友敬上一根“红塔山”,轻烟飘散,遮掩不住当年敢死队长铁青的脸色。他强压心头怒火,找来工作人员询问情况。一个戴眼镜的小师傅说,知道骨灰堂里有一位烈士,但没听说要进陵园,这都是领导说了算的。“他家一直没交费,我们这里也是经营场所,别人每年收30元,他是烈士,嗯,算是个照顾吧……” 孙兆群拨通了平阴县民政局的电话,一定要问个明白,互通身份,对方说自己“姓胡,古月胡,是值班的。” 孙兆群:“请问胡师傅,于庆玉同志是一等功臣,是战场上牺牲的烈士,他的骨灰应该安放到烈士陵园。此事我本人和他亲属曾多次向咱们民政部门反映过,为什么烈士的遗骨至今仍在骨灰堂呢?这事你清楚吗?什么?说不清?那请你找一个能说清这事的领导接电话好吗?局长能来一下更好,我就在现场等着。” “你等着,我去向领导汇报。”对方挂机。 在孙兆群与民政部门通话的同时,记者向周围的群众了解到,火葬场和烈士陵园这两个单位同属民政局管理,烈士骨灰的安放问题根本无需牵扯其他部门。记者又到烈士陵园查看,是否“人满为患”没有于庆玉烈士的“一席之地”了?陵园里松柏稀疏、杂草丛生,时有满载石料的卡车从旁边经过,不远处的采石场轰鸣不止。陵园内安葬有九名烈士,空地上长满野草。位于烈士陵园和火葬场之间的“安息园”公墓,正在以每块5000-8000元的价格出售墓地。 火葬场的工人师傅还告诉记者,接电话的“胡师傅”就是主管他们的常务局长。 十分钟以后,孙兆群再次拨通电话:“胡局长吗?我就是刚才和你通话的孙兆群。什么?局长们去检查工作了?你不就是局长吗?请你到火化场来一趟,我等你来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了我不会离开!”然而回答是:“我不去。我现在没有车,有事你到局里来谈?”紧接着是对方猛扣电话的声音。 “我想到民政局要个车,结果是我推着平板车送父亲上路……” 民政局的态度如此恶劣蛮横,记者震惊又愤慨。而闻讯赶来的于庆玉烈士的二哥却说他早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他举了个例子,“我父亲趁家里人没注意喝了药,我们一发现赶快往医院送,但没抢救过来。在医院送丧不是个事,我们这里的风俗是一定要从家里走。我想到民政局要个车,他好歹也是烈士的父亲呀,我们村里人更要讲面子上好看,结果没要来,最后是我推着平板车送父亲上路,先从医院拉回家,又从家里拉到这儿来火化……” 孙兆群问:“你父亲生病受伤住医院时,村里、镇里、县里有领导去看过吗?” “没有,就是在他发丧时村里干部来看了一下。一个小村子,谁家有婚丧嫁娶都要看看的。” 对于这样一个不负责任的民政局再抱有希望就是愚蠢了,孙兆群一行驱车赶往平阴县县委。途中,那位胡局长让武装部长打记者手机传话“这事我们民政局管不了,要找就找市里反映去吧。” 县委办公室的孔副主任接待了孙兆群和记者。孙兆群首先出示了人大代表证,要求面见县委主要领导。据这位副主任说:有的县领导出差未归,有的开会未回,就先由他记录再汇报。孙兆群真可谓不厌其烦,再次说明了此事的前因后果,并且愤然地建议,“这个吃饭不为群众办事的民政局本身就应该受到查处!” 孔副主任表态:“一定如实汇报,一定解决好。” 然而,至今又已一月有余,无论是镇上、县里,那好几位有孙兆群和记者详细联系方式的各级领导干部,又一次杳无音信了。不知他们要唬弄人到几时,不知烈士何时能够安息? 孙兆群和记者将拭目以待。 记者附言:孙兆群将自己写的信和记者写的文章一起交给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决定将此事发内参。内参经省领导批示转山东省民政厅,要求督办此事。2002年1月25日,山东省平阴县民政局陈士尉副局长一行五人来到国防大学找孙兆群通报此事:“于庆玉烈士的骨灰现已安放进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了。2001年12月29日举行的仪式,当时,县六大班子领导向烈士亲属颁发了进竭证明……”记者感到欣慰的是,经过孙兆群和各个方面的努力,功臣终于魂归英雄山,虽然推迟了整整16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