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关于历史年代计数的规范化问题(3)

五、中历、公历及其文字表述
    中国是历法科学最发达的国家,辛亥革命前的二三千年间,我国一直行用自己制订颁行的历法和历书,有自己独有的历日制度。民国以后,虽然废除旧历,甚至有一个时期国民政府内政部、教育部颁行的“国民历”索性不刊布农历对应月日,但民用历书却一直刊有农历月日,民间采用农历纪日始终未断。直至今天,国家颁行的历书仍含公历和农历两部分。农历又称夏历,俗称“阴历”,它是一种阴阳合历(本文统称中历)。它的年月日三个基本计时单位全依据天象来确定,与广大群众生产劳动、社会活动有紧密的关系。几千年中历和公历的对应关系,现在出版有各种历表可资查检对照。一般说,除少数年月由于校勘不精或学术观点有别而略有差异外,这方面问题不大。但是表述方式不规范、不统一仍会引起误解和差错。仍以李大钊生卒年为例。李大钊烈士陵园墓碑刻有:“先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月六日生,民国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死,春秋三十有九。”这里清代年月日为中历纪时,而民国纪日却为公历。类似纪日情况是很多的。许多文献资料、报导中,将中历、公历月日皆用汉字数码表示或一律写成阿拉伯数码。我认为,中历和公历日期如不加说明,至少文字表述上要有所区别,应将中历年月日用汉文数字、公历用阿拉伯数码表述。对于兄弟民族历日资料,如傣历、藏历等,还应予以注明。
    中历和公历不同,其中有个很大的差异就是岁首不同。一般说来,中历的正月初一约当现行公历(格历)的1月20日至2月20日之间。历史上发生于中历仲冬月中下旬以及腊月的事件,换算成公历就很有可能进入了公元纪年的下一年。对于这种情况纪年的计数应该特别注意。在没有统一的表述方法以前,应加以说明。此外,现行公历(格历)是1582年3月罗马教皇格里高里十三世颁行的, 它是由罗马原行的儒历修改而成的。儒历是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凯撒颁行的。格历将原行的儒历于该年10月中减去10日,定1582年10月4日之次日即为10月15日。儒历原4年设一闰(2月29天),格历改为400年设97闰,即公元年数可被4除尽者置闰,但公元纪年整百年只有能为400除尽者才闰,使岁实由原儒历365.25天改为365.2425 天,更接近于回归年真值。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公历纪日方法是,历史上的日期凡1582年10月以后的采用格历,以前的化为儒历。因为格历更接近回归年的真值,它的日期和在年中的位置相对来说更为固定。所以作为历史上的纪念日来说,将古代某些重要历日化为格历对应的月日可能更为确切。但目前历表一般都是采用前述方法标注的。要将儒历换算成格历需加一定的改正。因此,对于16世纪以前的历日,换算者要注明这个公历日期是格历还是儒历。
    上述几个问题,有的认识比较容易统一;有些是历史上长时期流传下来的习惯,改变起来可能就不太容易了。在没有统一、规范以前,行文时应予以说明并注意它的准确性。20世纪所剩年数不多了,是否能通过讨论对“世纪”、“年代”的始年、终年早日取得一个统一的意见。西方历表和科学论著中大都采用天文纪年法(有公元○年),国内出版的历史论著中多采用历史纪年法(没有○年)。历史纪年法标注年代可采用公元前××年、前××年、BC××年,而不要用-××年的表述方式,以免与天文纪年法混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