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读 禅让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争鸣。对于尧舜的禅让,各家提出各自的看法,做出不同的解读,有否认,有质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势利考量说,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尧舜时代,生产力不发达,生活水平很低,即便是部落联盟领袖,也没有过多的特权。韩非指出:尧在位之时,吃、住都很简陋,住的屋顶茅草不整齐,房子的椽梁不雕饰,吃的是粗粮,咽的是野菜,冬天裹着兽皮,夏天披着葛布。当下(战国)一个守城门的小吏,收入也不会这样微薄。禹在位之时,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帝王之尊而高高在上,相反,他经常亲自背着犁耙版筑参加劳动,由于辛劳,大腿上没有成块的肌肉,小腿上没有汗毛。所以,那个时候,“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在韩非看来,那时候帝王轻易辞职或让位,并非品德高尚,而是因为势薄利微。用现在话说,那时帝王并不是什么肥缺,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很多,却未能捞取更多的油水,即使是让位或下岗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有自我解脱说,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认为尧舜禅让的动机并不崇高,只是想从这份辛劳的帝王职位上解脱出来,故而让位给别人,而那些喜爱自由自在的高人往往谢绝王位。在《让王》一文中,庄子记述一些禅让的故事: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又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以患病为由推辞。 舜让天下给子州支伯,子州支伯也以患病为由推辞;后来又让位于善卷,善卷却以自己过得安逸而拒绝,离家隐于山林;再后来让位于一个农夫,农夫也婉言谢绝,举家逃往海岛。受《庄子》影响,后人编撰的《高士传》也记述了一些高士谢绝让位的故事。
     有人心向背说,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否认尧让位于舜,认为天子不可能把帝位让给他人。舜获得帝位,是靠上天的赐予和民众的拥护。孟子在《万章》篇中记述:尧死之后,舜为了避开尧的儿子丹朱,便迁徙于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不去朝见丹朱,却去朝见舜;打官司闹纠纷的,不到丹朱那里打官司或是寻找调解,却去找舜,人们编出歌谣来,不歌颂丹朱,却歌颂舜。由于人心所向,舜就接受了大家的好意,登了帝位。荀子也觉得尧让位于舜的说法不可信,认为禅让是肤浅之人的传闻,粗俗之人的解说,天子职位最高、权势最大,有谁肯让位呢?在荀子看来,上古帝王是依靠自身德行赢得人心而获得天下的。舜以功德赢得民众和诸侯的拥戴,天下就是舜的了。禹治水功勋卓著,同样赢得了民众和诸侯的拥戴,所以禹也顺利地登上了帝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