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

“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虽然是当代社会哲学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却同历史学研究 不无关系。这首先是因为,它是用来表述人类历史的一个特定阶段(即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 结构性特征的。在《公共领域的结构性转变》一书中,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从兴起到解体的 过程进行了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他关注的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公 共领域,但他认为,其起源要追溯到古代希腊。在论及这一点时,哈贝马斯说,在希腊城邦 中,“城邦领域”(sphere of the polis)同“家庭领域”(sphere of the oikos)严格区分 开来,公共生活“以市政广场为中心,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只是在这一特定场所进行。公共 领域由讨论和共同行动组成,前者包括参与议事和法庭陪审,后者包括参战和体育竞赛”(注:J�rgen Habermas,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An Inqui r y into a Category of Bourgeois Society,The MIT Press,1989,p.3.)。在此之前,汉娜.阿伦特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区分可追溯到 城邦兴起之时,而且同样把公共领域定义为城邦领域,把私人领域定义为家庭领域(注:Hannah Arendt,The Human Condition:A Study of the Central Dilemmas Facing Mod e rn Ma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pp.27—28.)。社会 哲学家们的这种视角具有启发性,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角度审视城邦的政治生活。众所周知, 希腊城邦最主要的考古遗迹是它的公共建筑,如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祭坛、露天剧 院 、体育馆、运动场等。然而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希腊史学界,都较少从社会史和政治史的 视角对它们进行解析。诚然,艺术史家和文化史家们有较多的讨论,但其视角全然不同。艺 术史家主要关注其艺术形式,这一点自不待言。文化史家们关注的是不同的遗迹所传载的不 同文化活动,如宗教崇拜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等等。如果从公共领域的视角来看 ,这些遗迹具有共同性,即它们都是城邦公共生活的场所,是城邦的公共空间,亦即社会哲 学家们所说的“城邦领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同城邦的政治生活又有着非常密切的 关系。本文试图从公共空间的层面,结合文献资料,对希腊城邦的公共建筑及其空间格局进 行历史的解读,并试图由此揭示城邦政治文化的一些重要特征。
    一
    在希腊城邦中,公共领域或“城邦领域”是以公共生活空间作为表象的,而公共生活空间 又是通过公共建筑之格局而形成的。同时,希腊城邦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城市形成的,这个 中心城市即是城邦公共建筑的首要集中地。根据考古学家以现代理念为基础的划分,城邦最 主要的公共建筑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宗教性公共建筑如神庙、圣殿、祭坛和公共墓地;二是 城邦的市政建筑如市政广场、议事大厅、公民大会会场、法庭、公共食堂等;三是城邦社会 与文化活动的场所如体育馆、运动场、摔跤场、露天剧场等。这些公共建筑雄伟、坚固,它 们成为城邦恒久的人文景观。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许多古代希腊的神庙、露天剧场和体 育场还屹立在城邦的遗址之上,一面向后世的人们无言地展示希腊文化独特的魅力,一面也 将希腊城邦最为引人注目的特征恒久地固化了下来。
    考古学的研究表明,公共建筑的出现同城邦的兴起是密切相连的。前城邦时代的典型建筑 遗存不是公共建筑,而是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王宫和城堡。就连宗教性建筑,也通常 是 同王宫联系在一起,以圣室或圣殿的形式出现(注:Water Burkert,Greek Religion:Archaic and Classical,Oxford:Basil Blackwell,1 98 5,Chapter I.)。显然,王宫及其附属的宗教建筑主要为王 室成员所用,并不向公众开放,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建筑。在迈锡尼文明毁灭之后的 “黑暗时代”,任何形式的大规模建筑都已不见于考古记载,尽管荷马史诗中描述了一些宏 伟的宫殿。而即使在荷马史诗的描述中,宗教祭祀活动往往因地而宜,而不是在某个固定的 圣地(注:如荷马《奥德修记》Ⅲ,1—68行(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38—41页)记载 ,派洛斯王国的人们是在海滩上祭祀海神波赛冬。参见 de Polignac,Cults,Ter ri tory,and the Origins of the Greek City-State,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 5,pp.15—16。)。
    【本文摘自】《历史研究》(京)2001年05期第100~107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