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史诗般的战争:汉尼拔血战古罗马(下)


    一、罗马人的斗志被唤起
     坎尼战役后,汉尼拔的原定计划似乎接近成功了,胜利女神正在向他招手,彻底打败罗马人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
     汉尼拔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军事上,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仅用4场战斗使给予罗马人空前未有的重创,消灭了与他作战的三支罗马大军。
     政治上,包括希腊城邦在内的南意大利以及西西里的叙拉古人都背弃罗马,投靠了他。意大利南部只有几个拉丁城邦还在与他对抗。汉尼拔还派信使到马其顿,和马其顿国王结成反罗马的同盟。
     但是,坎尼之战的失败并没有打倒不屈的罗马人,却激发了罗马人更顽强的斗志。罗马军队的士气仍然高涨。南部的许多城市虽离罗马而去,卡普亚、塔林敦、叙拉古等也都先后投向了汉尼拔,中部意大利对罗马的忠诚却并没有因罗马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有丝毫的动摇,罗马组织的坚固性、民族的团结性经受住了坎尼失败的考验。
    汉尼拔
     更重要的是,罗马从坎尼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费边的战略得到了正确的评价而被重新采用了。
     罗马不仅重新征召起一支新的大军。这支军队人数上仍然多于迦太基人。这支新的大军,吸取了以前的经验教训尽量避免和汉尼拔决战,并分成一些较小的战斗单位,牵制和骚扰迦太基人,同时,逐个围困反叛的盟邦
     罗马人的战略战术是正确的、有效的。在外交上,罗马人显示了成熟老练的一面,他们和希腊人结盟,导致希腊出现了反马其顿的暴动,从而阻碍了汉尼拔的盟友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向汉尼拔提供援助。
     在投靠汉尼拔的卡普亚、叙拉古和塔林敦诸城市遭罗马围攻时,汉尼拔没有分兵救援,而是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进军罗马,他的尖刀兵甚至爬上了罗马的城门,他自己也骑在马上,绕着罗马人时刻警戒守卫着的罗马城墙,寻找攻城的良策,但最终他还是无法攻下这座骄傲的、不屈的伟大城市,无功而返。
    而被罗马人围攻的诸城市却因得不到汉尼拔的支援,一个接一个地被罗马人又夺回去了。叙拉古在公元前212年被罗马人攻占,阿基米德发明的优良装备也没能阻挡住罗马人。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卡普亚,一度是汉尼拔的重要军事据点,也在公元前211年被罗马人收复,塔林敦则在公元前209年被罗马人攻占。
     二、陷入孤立的汉尼拔
     汉尼拔开始意识到,靠他个人的力量无法获得最后的胜利,与他对抗的是动员起来了的整个罗马。没有强大的外援,他们有限的兵力不可能实现他在意大利消灭罗马的愿望。 
     可是,令他失望的是,最可能给他援助的马其顿己无力给他实质性的援助了。如果他真能得到地中海另一强国马其顿的强有力的援助,彻底打败罗马不是不可能的,不过,那样,世界历史就要重写了。没有罗马帝国的地中海不知会是什么样子。亚历山大大帝的后继者们并没有看到迦太基与罗马争雄的世界意义,也不知这场战争实际上也在决定他们将来的命运。 
     汉尼拔也很少能得到来自非洲本国的有力援助,这是汉尼拔的不幸。 
     迦太基并不像罗马那样团结一致,迦太基内部两派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当权的一派根本不支持汉尼拔。 
    斯奇比奥(或译作“大西庇阿”头像)
     汉尼拔基本上是孤军作战,他惟一可以寄寓希望的援兵来自西班牙,来自昔日由他统治而今由他弟弟哈兹德鲁珀尔-巴尔卡统治的西班牙,这最后的惟一希望最后也破灭了。 
     第二次布匿战争从一开始就有两个战场,主战场在意大利,是由汉尼拔入侵而形成的。另一战场在西班牙。 
     罗马从战争一开始就派了一支军队进攻迦太基人控制的西班牙。罗马人在本土虽屡战屡败,但在西班牙却有胜有负。 
     开始时,罗马人取得了一些胜利,并占领了萨贡坦。罗马人的胜利不仅牵制了哈兹德鲁珀尔,使他无力支援他哥哥,也使迦太基在北非本土征集的新兵没能派到意大利去补充汉尼拔的军队,而是输送到西班牙,增援他弟弟。由于得到本国的援兵,公元前211年,哈兹德鲁珀尔取得了一些胜利。罗马军队的指挥官斯亲比奥兄弟俩相继阵亡。 
     但罗马人并没退出西班牙战场,他们仍在那里坚持战斗。公元前210年,罗马森图里亚大会让元老院任命只有25岁的普布利乌斯-斯奇比奥(约公元前235—183。编者注:也译作“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或被称为“大西庇阿”。)为西班牙罗马军团的统帅。他是战死在西班牙的斯亲比奥兄弟的儿子和侄子。 
     这位年轻人将是罗马历史上第一位堪称伟大的统帅,后来被冠以“阿非利加征服者”的称号。斯奇比奥一到西班牙便一举攻克了迎太基在西班牙的主要基地新迦太基。
    哈兹德鲁珀尔见势不妙,同时,考虑到意大利孤军奋战的他哥哥汉尼拔正在急切等待着他的援兵,便率领集结起来的一支大军,避开斯奇比奥,取道一条出人意料的陆路,绕过比利牛斯山西端向意大利进军。 
     哈兹德鲁珀尔的撤离西班牙,对罗马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的是罗马人在西班牙战场取得了最后胜利。哈兹德鲁珀尔撤离不久,西班牙便落入罗马人手中,成了罗马的两个新行省:近西班牙行省和远西班牙行省。 
     不利的是哈兹德鲁珀尔进军意大利,可能使汉尼拔得到他所希望的援兵。这引起了意大利的一片惊慌,因为罗马人虽在南部意大利成功地收复了诸城市,却也几乎耗尽了所有的人力、物力,差不多到了快油干灯灭的地步了。尚存的30个拉丁殖民地有12个已在公元前209年就声称,他们己不能提供任何军队和粮食了,他们被榨干了,无力继续打仗了。 
     哈兹德鲁珀尔比他哥哥当年顺利得多地越过了阿尔卑斯山,下到波河河谷。他在这里征召了一些高卢人参加他的队伍,他的军队的人数增加到3万人。汉尼拔得知他兄弟来到意大利,开始率兵向北运动,而哈兹德鲁珀尔则向南运动,力图使两支部队尽快会合。 
     罗马人又一次面临危急关头,并又一次表现出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尽管人力财力都消耗殆尽,罗马仍迅速征召起一支军队,来还击哈兹德鲁珀尔。 
     幸运女神开始眷顾顽强的罗马人了。罗马人从抓获的哈兹德鲁珀尔的信使身上,获得了哈兹德鲁珀尔要和汉尼拔在翁布利亚地区会合的绝密消息。罗马南军司令官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除留下一支军队监视汉尼拔外,率领其余部队以急行军的速度经6天6夜赶到亚得里亚海岸的翁布利亚的梅托拉斯河,和在这里阻击哈兹德鲁珀尔的北军会合。 
     哈兹德鲁珀尔得知罗马两支大军会合,人数远远超过自己的军队时,便想避开敌人,悄悄去和哥哥会师。他在夜色掩护下,向梅托拉斯河河谷移动,结果迷了路,在河谷和陡滑的山岩之间遭到罗马人的袭击,几乎全军覆没。 
     梅托拉斯河谷战役(公元前207年)的胜利,是罗马人在本土获得的对迎太基人的第一场激战的胜利。这次胜利意味着罗马人最终将打赢这场战争。汉尼拔获得巨大援助的惟一希望在可能成功之际破灭了。
     在他弟弟的头颅被掷到他的兵营里时,汉尼拔的伤心和失望都达到了极点。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他退回到意大利脚趾处的地区。他在这里驻扎了四年,没有出动。罗马人迫于他的威名,也没能把他从这里赶出去。
     三、费边与斯奇比奥的分歧
    斯奇比奥(或译作“大西庇阿”头像)
     公元前205年,在西班牙取得巨大胜利的斯奇比奥当选执政官。他没有率兵去进攻汉尼拔,而是要求元老院派他率兵入侵非洲,直接攻击迦太基。这正是当年汉尼拔所采取的策略。 
     但斯奇比奥的这一要求,遭到许多罗马人的反对。反对最激烈的是费边。费边反对斯奇比奥出兵非洲、把战场转移到迦太基本土。
    表面上,是两人对形势的看法有差异。费边仍认为汉尼拔是罗马的心头之患,仍非常强大。罗马仍只能用他的老成持重的拖延战术,用重兵把他限制在意大利南部。 
     其实,费边的拖延战术在意大利盛行十几年,在罗马军队屡道重创的情况下,在没有可与汉尼拔相匹敌的指挥官的情况下,这样做是明智的。但一直奉行这样一种战术会给罗马造成重大伤害,也无法结束战争,特别在优势已转到罗马方面时,仍实行费边战术,而不去主动进攻,进行决战,在斯奇比奥这样的年轻将领看来,就不仅是愚蠢的,认不清形势,而且是可耻的,犯了对汉尼拔的恐惧症。 
     斯奇比奥是新的更具进取精神的年轻一代的代表人物,不仅受过良好的教育,才华横溢,而且有和迦太基人作战的丰富经验。比起费边老一辈来,各方面都更富创造性。 
     费边极力反对斯奇比奥还不完全是由于他对形势的看法有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出于对这位年轻人的妒忌。他内心害怕斯奇比奥会成功,会取得更辉煌的战果,会以斯奇比奥的方式结束这场战争,这将使他多少年来实行的缓慢的渐进行动有被人斥责为懒惰或怯懦的可能。 
     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他极力反对斯奇比奥的计划。他在元老院和罗马广场高声大喊:“斯奇比奥不仅自己躲避汉尼拔,还想把意大利剩下的兵力拉走;当没有打败的强敌还在门口时,却劝说青年们抛弃父母、妻子和本土。” 
     他用这样的冠冕堂皇的危言来恐吓罗马人民。费边家族是罗马古老而又有权势的家族,费边本人一度被人认为是罗马的救星。费边的话是有巨大的影响力的,同时,可能由于罗马人对汉尼拔还心存恐惧,不敢把过多的军队调离意大利。 
     元老院虽最终还是同意了斯奇比奥出兵非洲的计划,却是允许他在他自己的行省西西里招募出征的军队。这是个有悖常规的决定,行省的人过去只充当辅助士兵。而罗马军队也不应由统帅个人去征召。 
     公元前204年春,斯奇比奥克服了种种阻力,终于率领自己召集的一支2.5万人的西西里军团和别名曾追随他在西班牙征战的忠诚老兵,分乘50艘大战船渡海,成功地在距迦太基大约37公里的北非登陆。 
    迦太基城遗址
     在这里,由于得到东努米底亚国王马西尼萨的加盟,斯奇比奥的兵力大大增强了。马西尼萨的优秀骑兵成了斯奇比奥军队的强有力的两翼。斯奇比奥在非洲作战非常顺利,两次大败迦太基军队,逼得迦太基政府不得不一面求和,一面急召汉尼拔回国。
    就在捷报频传、罗马人都兴高采烈地赞扬斯奇比奥的功绩时,费边却大泼冷水,并毫无道理地建议派人去取代斯奇比奥。 
     他煽动说:“把这样重要的大事委托在一个人的幸运上是危险的,因为他不大可能会是常胜的。”
     甚至在汉尼拔收兵上船撤离意大利、罗马举国欢庆时,费边仍在危言耸听,说什么“国家正面临最后和最坏的考验;值得害怕的是汉尼拔回师非洲,在迦太基的城下攻击罗马的儿孙;斯奇比奥就得对付一支身上还沾满了那么多罗马将军、独裁官和执政官鲜血的军队。”
     罗马也的确有人被他的话吓着了,特别是那些有亲人在非洲作战的人,好像真的战争转移到非洲反而危险更大似的。费边的话和罗马一些人的反应,说明了汉尼拔对罗马人造成的心灵震撼有多大!他撤离了意大利仍使不少罗马人对他心存畏惧。
     事实上,胜利已在向罗马招手了。汉尼拔快走到尽头了。他的确创造了军事上的奇迹,他以少胜多,在敌人领土上打得敌人望风披靡,他孤军奋战,竟在意大利征战了15年,蹂躏了大半个意大利;他率领的是一支雇佣军,但15年中,并没有出现叛变行为。所有的罗马将领在他的军事天才的照耀下,都黯然无色。但是最终还是不得不无功而返。
     战争的胜负和汉尼拔当初所计划的正好相反,不是在意大利而是在非洲决出。
     四、斯奇比奥和汉尼拔的对决
     汉尼拔回国后,劝说迦太基政府中断了和斯奇比奥的和谈。公元前20巴年,在距迦太基城120公里的扎马附近,汉尼拔指挥的迦太基军队和斯奇比奥指挥的罗马军队进行了最后的决战。 
     这次汉尼拔碰上了一个真正的对手,一个在指挥才能上毫不逊于他的军事天才,因而这次战役也成了军事史上有名的战役。 
     战前,两位指挥官还举行了一次神秘的会晤,会议内容无人知道。可以想象的是,斯奇比奥面对汉尼拔肯定不像费边所说的那样,感到这位双手沾满了罗马人鲜血的对手有多么可怕。斯奇比奥战胜对手的信心,肯定比对手大。汉尼拔的事业正在滑向最后的失败,辉煌时期已过去了,而斯奇比奥的事业却如日中天。双方的心情肯定不一样。会谈毫无结果。 
     战斗一开始,汉尼拔又一次使用他的从侧翼包围对方的战术,不过,这一次他没有成功,斯奇比奥也学会了这种战术,是学自汉尼拔的,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胜过了老师。
     斯奇比奥用汉尼拔使用的同样战术对付汉尼拔,由于斯奇比奥的骑兵强于汉尼拔的骑兵,两翼包抄遇到同样的两翼包围,汉尼拔败在了一位采用自己的战术的伟大罗马统帅手下,他的战线被辗碎,全线崩溃,只有少数人逃了出来,汉尼拔也是其中的一个。
     扎马大败后,迦太基己无力再战了。公元前201年,被迫和罗马签订了一个条件十分苛刻的条约。条约规定:迦太基在50年内向罗马交付赔款10万塔仑(约U00万美元);除留下十艘三排桨划船外,交出全部战船;未经罗马同意,迦太基不得在任何地方进行战争。 
     这一条约实际上已剥夺了迦太基的独立地位,使它成了罗马的附属国。最后,还有一条,迦太基必须交出罗马的大敌汉尼拔。 
     五、汉尼拔自杀 
     不过,扎马战败后,汉尼拔知道罗马不会放过他。公元前195年,他离开迎太基逃到亚洲。在这里,他继续与罗马为敌,鼓动亚历山大的后继者们联合起来对付罗马,失败后,不愿落入罗马人之手,自杀身亡。
    汉尼拔最终失败了,但他在军事上创造的种种奇迹,使他名垂史册,他仍不愧为历史上最伟大、最具天才的将领之一。
     汉尼拔战争(第二次布匿战争)以罗马的胜利而告终了。这是一场决定由谁来控制西地中海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战争,甚至有人认为,它是除了20世纪的世界大战以外的所有时代的最重要的战争。
     对于西方来说,这次战争的重要性无论怎样评价都不过分。因为这场战争如果罗马失败,就不会有罗马帝国,甚至不会有今天的西方世界,世界将是另一个样子。在某种意义上说,迦太基是属于东方的,而不是西方的。罗马的胜利,是西方世界的胜利。
     六、罗马为什么会获胜?
     罗马之所以获胜,不是偶然的。和迦太基仅靠汉尼拔个人的天才不同。罗马是靠罗马的统治制度的稳固性,靠罗马人的团结、忠诚、顺从和空前的忍耐力。
     即使在最严重的危机时刻,在战场连遭重创的困难关头,罗马和意大利的士气和纪律仍然毫不动摇。这也证明了罗马所实行的一套制度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而迦太基政府内部两派严重对立,迎太基的军队又是由雇佣兵组成,他们为钱而战,完全没有罗马人那种为国而战的精神。他们受雇主的剥削要比罗马人剥削意大利厉害得多,因而他们也不会有罗马人所显示的那种忠诚。他们忠诚于汉尼拔,完全是由于汉尼拔的个人魅力和不断率领他们打胜仗之故。这样的军队一打败仗就不可收拾。
     罗马获胜的另一原因是罗马军队在人数上自始至终都多于敌人。战争期间,罗马降低了以前服兵役、当军团战士的财产限制而使可应征服役的人数大量增加,很多穷人靠政府支钱也能当兵。这些“无产者”应征服役的年龄是18岁到46岁,他们在军团服役的平均时间是7年。
     罗马获胜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罗马人的军事技术和战术不断改进。开始时,罗马在这些方面都略逊于敌人。到战争后期,斯奇比奥所运用的战术就不比汉尼拔差,在一些方面,斯奇比奥甚至改进了汉尼拔的战术。罗马军团作战所显示的整体性与灵活性的完美结合,证明罗马军团的组织已成为当时最先进的。当然,这种结合和组织是和斯奇比奥这样的杰出的统帅分不开的。罗马人所拥有的武器、投枪和重剑也是制造精良的、当时最好的。
     第二次布匿战争的结束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时代的开始,伊特拉斯坎人、迦太基人、希腊人和罗马四强角逐西地中海的时代结束了,罗马称霸地中海的时代开始了。罗马这个台伯河河岸边一个并不怎么为人注意的村庄,正一步一步地发展成了西地中海的惟一强国。 
     西地中海的所有地区,现在几乎都归属罗马了。但这不过是罗马称霸事业的开始,是罗马称霸整个地中海、建立庞大的帝国的开始。在这块许多古文明的发样地,罗马人的时代正在来临。 
     在西地中海的角逐中,四个竞争者中,罗马本是最落后的一个,它逐渐文明起来,是学习伊特拉斯坎人、希腊人和迦太基人的结果;它也是最弱的一个,人力、物力都无法和它的竞争对手相提并论,但就是这最落后的、最弱的一个逐一战胜了比它先进、比它强大的伊特拉斯坎人、希腊人和迎太基人。 历史上这样的事是很多的,后来者居上,中国历史上就不断出现落后的打败先进的,野蛮的打败文明的。
     不过,罗马获胜,或者说,罗马兴起,引人注目的并不在这里,并不在罗马以一个落后者、弱小者打败了先进者、强大者,而是在罗马突破了城邦的局限性,把意大利结合成一个整体。这使罗马成了一个既不同于希腊城邦又和东方各国相异的特殊国家。
     罗马的胜利不是哪一个人的胜利,它不是亚历山大大帝那样的胜利,而是罗马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全新制度的胜利。罗马的胜利使以希腊、罗马为标志的不同于东方文明的西方文明得以发扬光大,在世界历史上开始树立罗马这样一个绝无仅有的典型。罗马胜利的根本意义也在这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