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商王武丁相关问题述略(下)(2)

五、太子孝己
    武丁有个太子叫孝己(有的书上做孝巳,误),据说是以孝闻名,《尸子》说:“孝己一夕五起,视衣之厚薄,枕之高卑,爱其亲也。”《帝王世纪》也说“初,高宗有贤子孝巳,其母早死,高宗惑后妻之言,放而死,天下哀之。”《书·高宗肜日》里说有祖己,他训于王,祖庚、祖甲时期的卜辞里有“兄己”,陈梦家说“兄己当指武丁子孝己,于廪、康称父己或小王父己,武乙以后称且(祖)己。”[9]由此我们知道孝己、祖己就是武丁之诸子之一,但是没有即位,“己”是他死后后人所追加给他得庙号,并不是他的名字。关于这个问题,王国维曾有一段论述说:
    “卜辞又有一条云:‘癸酉卜,行贞:王宾父丁,岁,三牛;及兄己一牛,兄庚一牛,亡尤。’考殷诸帝中,凡丁之子,无名己与庚者,惟武丁之子有孝己,有祖庚,则此辞乃祖甲所卜,父丁谓武丁,兄己、兄庚谓孝己、祖庚也。兄庚后称祖庚,则兄己后亦必称祖己。殷人祀其先祖,无论兄弟嫡庶与已立未立,名礼皆同,是孝己得称祖己无疑。孝己之名,见于《荀子·性恶》、《大略》二篇、《庄子·外物篇》、《战国》秦、燕二策、《汉书·古今人表》,皆无事实,而《人表》列之于祖己之后、祖伊之前,自以为高宗时人,《世说新语·言语篇》陈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注引《帝王世纪》云:‘殷高宗武丁有贤子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惑后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哀之。’《家语·弟子解》亦云:‘高宗以后妻之言杀孝己’,其言必有所本。又古训杀为放,非必诛死之谓,则经之祖己,自必其人。顾经言祖己训于王,如王为高宗,则以子训父,于辞为不顺;若释为祖己戒祖庚,则如伊尹训大甲,于事无嫌。盖孝己既放,废不得立,祖庚之世,知其无罪而还之。”[10]
    1991年秋,社会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安阳殷墟范围内的花园庄村东100余米处发现一坑甲骨,编号为91花东H3,这个坑共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有字甲骨共计579片,里面有个“子”主持祭祀,如有条卜辞说“甲午岁祖甲豭一,子祝。在剟”。杨升南研究后认为“此‘子’在商王朝中是仅次于时王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进一步论述说:
    “在武丁朝中,和实力都仅次于时王武丁地位的有力人物(或集团),只有武丁的储君太子才有可能。卧塌之下,岂容他人酣睡。不是时王武丁的太子,在王都内那能容许如此强大的异己政治势力集团存在?武丁的太子,据古记载名为‘孝己’,在第二期甲骨卜辞中称为‘兄己’(《合集》22609、23187等),在第三期卜辞中称为‘父己’(《合集》27003、27013等),在第四期以后的卜辞和‘周祭谱’中称为‘祖己’(《合集》35863、35867、35870等)的。孝己以‘孝’闻名而不为父所爱。《荀子•性恶》:‘天下非私曾骞、孝己而外众人也。然而曾骞、孝己独厚于孝之名而全于孝之实者何也?以纂于礼义故也。’又《荀子•大略》‘虞舜孝己,孝而亲不爱。’杨倞注云:‘孝己,殷高宗之太子。’孝己至孝之说,见于先秦典籍的还有《庄子•外物》、《吕氏春秋•必己》、《战国策•秦策》及《燕策》等。这位太子在武丁卜辞中就被称为‘小王’,如卜辞:‘癸未卜…侑小王’(《合集》5029);‘□□卜凡小王’(《合集》5030),‘侑’、‘凡’皆祭名,是祭祀‘小王’。从其被祭祀知,在武丁时‘小王’已死。知此‘小王’为武丁太子孝己者,是由于在第三期卜辞中有‘小王父己’(《合集》28278)这样的连称。‘小王’这一称呼,当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拥有,所以在他主持的卜辞中作占辞,仿照王卜辞中的‘王占曰’用语而用‘子占曰’,以显示其仅次于时王的政治地位。孝己死于其父武丁之前,未能即位为正式的商王。据今本《竹书纪年》载,孝己死于武丁中期:‘(武丁)二十五年,王子孝己卒于野。’武丁在位59年。孝己的早死,后世文献记载说是武丁‘惑后妻之言’被放逐而死。《文选•长笛赋》注引《帝王世纪》(《太平御览》83引同):‘初,高宗有贤子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惑后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哀之。’ 武丁是否‘惑后妻之言’,将太子孝己放逐而至死,难于究明。但从H3甲骨卜辞中有祭‘母戊’的卜辞看,这位庙号为‘戊’的‘母’,有可能就是孝己的生母。此人当是武丁三个法定配偶之一的‘妣戊’,也即是商时最大的青铜器、重达875公斤的‘司母戊’大鼎的受祭者(从用105头牛祭祀妣庚看,此“子”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为其生母铸造特大祭器)。”[11]并认为孝己是在他母亲妇妌(司母戊)死后,由于失宠被“放之而死”。
    卜辞记载武丁有一大群儿子,可是孝己到底是诸子中的哪一个?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是卜辞中载武丁有个儿子叫做“子渔”,关于他的卜辞相当多,他几乎参与王室的所有活动:祭祀、征伐、田猎等,甚为活跃,王宇信《试论子渔其人》一文对他的事迹考订甚详,认为“他在武丁时代曾参与政治活动并死于武丁之世”[12],因此王迎认为:“子渔之名和妇好一起常见于宾组卜辞,显系宫廷重要人物。卜辞记录了子渔参与对直系先王的祭祀,如祖乙,祖丁,和父乙。这三王均为大宗之王,标志着子渔在商王朝宗教生活中的重要性。另一组卜辞记载‘子渔登于大示’,大示即大宗,说明子渔出自大宗无疑,他有可能就是武丁太子,周祭中死于登基之前的孝己。”[13]
    另一个就是子弓,实际上,根据武丁时期的卜辞里的记载,太子不是子渔,而是子弓,有卜辞说:“贞:御子弓大子,小宰,十月。”(《前》4.16.6)“子弓大子”就是“子弓太子”,胡厚宣先生说:“子弓者,武丁之子,辞言‘子弓大子’,则大子即指子弓,而其义实为太子长子,或即继武丁为王之祖庚。”[14]
    笔者比较倾向于子弓的说法,一是卜辞里有明文,二是根据《高宗肜日》,祖己到了祖庚的时代还活着,可是子渔却是死于武丁时代。虽然子渔在卜辞中很活跃,地位也很高,但是没有直接证据说他是太子,只是推测。子弓在武丁时期的官职是“司工”,就是后来的司空,卜辞里说“壬辰卜,贞:叀弓令司工”(《合集》5628),“叀弓令司工”就是“令弓司工”的意思,司工在商代是分管手的官职,地位应该是很高的。
    根据这些学者的论述和研究,我们大概可以知道武丁之太子孝己(祖己)就是子弓,是武丁三个法定配偶之一的司母戊妇妌所生。他因为被放逐而没有即位,但他的地位很高,仅次于商王武丁,所以被尊称为“小王”,并且一直活到了祖庚时代。
    六、高宗肜日
    《书·高宗肜日》:“高宗肜日,越有呴雉。”《书序》说:“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呴,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正义》:“高宗祭其太祖成汤于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鼎耳而呴鸣。其臣祖己以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义训王劝王,改修德政。”
    卜辞中“肜日”作“彡日”,周代叫做“绎祭”,王国维专门写过一篇《高宗肜日说》,认为:
    “肜日者,祭名,云高宗肜日者,高宗庙之绎祭也。以殷墟卜辞证之,如云‘丙申卜,贞:王宾大丁,肜日,亡尤。’‘甲申卜,贞:王宾大甲,肜日,亡尤。’‘丁未卜,贞:王宾武丁,肜日,亡尤。’凡云贞王宾某甲、某乙某祭者,不下百条,辞中某甲、某乙,皆谓所祭之人而非主祭之人,此经言‘高宗肜日’,不得释为高宗祭成汤之确证……则高宗肜日为祖庚祭高宗之庙,而非高宗祭成汤无疑。”[15]
    简言之,“高宗肜日”实际上就是卜辞“王宾武丁(高宗)肜日”的简略,是武丁死后他的子孙向他致祭,用的是“肜日”的祭祀方法,王国维认为就是祖庚祭武丁,向祖庚训戒的就是没有即位的太子孝己。
    那么,关于这个“呴雉”的故事也不是发生在武丁之时,而是发生在祖庚之时,大概古人认为祭祀的时候出现“呴雉升鼎”是很不吉利的事情,《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曾经做了一大段分析:“刘向以为雉呴鸣者,雄也,以赤色为主,于《易》离为雉,雉南方,近赤祥也。刘歆以为羽虫之孽,《易》有鼎卦,鼎,宗庙之器。主器奉宗庙者,长子也。野鸟自外来,入为宗庙器主,是继嗣将易也。一曰:鼎三足,三公象,而以耳行,野鸟居鼎耳,小人将居公位,败宗庙之祀。野木生朝,野鸟入庙,败亡之异也。”不管刘氏父子分析得有没有道理,殷人的确不把这个当作一件好事,所以祖庚的哥哥祖己才对他做了一番训戒。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