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先秦与古希腊、古印度思想综述

在公元前500前后,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与此同时古希腊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哲学家,黄河文明与海洋文明不约而同地绽放光芒,照耀了东方与西方的天空。在东方,与中华文明大放光芒的还有印度文明。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跟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一样,相同的还有发源于尼罗河的埃及文明和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古巴比伦文明。河流两旁是肥沃的土壤,这是农业的基础,发达的农业产生了农业文明,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四大文明古国可以说都是农业文明造就的。与四大文明古国的大河文明不同,古希腊是典型的海洋文明。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不同,也就导致了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相对而言,海洋文明更具开放性、开拓性,而大河文明更封闭、更保守。
    “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是爱智慧。中国只有“哲”这个字,没有“哲学”一词,“哲学”一词是黄遵宪从日本转接过来的,官方通常将哲学定义为世界观、方法论。《易经》里有句话说“形而上学谓之道”,这里面的“形而上学”差不多也就相当于西方的“哲学”一词。中西哲学具有同一性、差异性,因而也就有了可比性。哲学主要分本体论和认识论(方法论)两大板块,当然,另外也包括道德哲学(伦理学)、艺术哲学(美学)等。相对而言,西方哲学更注重本体论和认识论,如古希腊哲学很关注本体论,康德他们则很重视认识论。先秦的中国哲学谈论本体论相对较少,更多的是道德哲学(伦理学),儒家尤甚。道家在本体论上谈论较多,而后期墨家则在认识论上有不少贡献。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中国哲学依靠的主要是直觉体验的悟性,而西方哲学则是靠逻辑推理的理性。同属东方哲学的印度哲学,同中国哲学一样,主要也依靠悟性,不管是婆罗门教还是佛教,都是如此。
    大致说来,古希腊哲学是看天的,先秦哲学和古印度哲学是看人的。也有人把这种区别分为外在超越与内在超越,向外看、向天看的是外在超越,向内看、向心看的是内在超越。在看人上,先秦哲学是向前看的,而古印度哲学是向后看的。所谓向前看,是指先秦哲学更关注人的当下,关注活着的人。所谓向后看,是指古印度哲学很看重人的前世后世,忽略了人的今生今世。都说儒家是入世的,道家是出世的,从这一点上看,道家又有很多思想与印度哲学有共通之处。与先秦哲学、古希腊哲学相比,古印度哲学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跟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哲学一样,古印度的哲学基本上也都是宗教哲学。可能是地理相近、心理相通的原因,而后的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与儒家、道家相互融合、相互吸收,孕育了宋明理学。
    牟宗三将中国哲学界定为生命的学问,而将西方哲学界定为知识的学问,一个是以人文本的人生哲学,一个是以物为主的自然哲学或物理学。这种界定大致准确,但也不尽然,在前苏格拉底时代,古希腊哲学也许可以界定为自然哲学,但苏格拉底之后的古希腊哲学,就不纯粹是自然哲学了,它也是一种人生哲学。先秦的中国哲学也一样,儒家、法家和前期墨家可界定为人生哲学,但道家和后期墨家其实也包含有丰富的自然哲学。有人认为中国没有本体论,更有人极端地说中国根本就没有哲学,对道家、墨家稍微有点研究的人应该就不会睁眼说这种瞎话的。
    老子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追随他的有庄子、列子,后人把他们归类为道家。道家的主要思想是道,道是无所不包的存在与无所不在的规律。老子、庄子都曾做过小官,后又都辞职不干了,很不得志。可能跟他们的经历有关,我们会发现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强烈的批判色彩,对统治者的批评是不遗余力。在批判的同时,还算和气的老子多少还会提点建设性意见。而激进的庄子,把道家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其笔锋之尖锐,让文字如匕首般的鲁迅也望尘莫及。道家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后的竹林七贤、李白、苏轼等无不受其影响,可以说,失意落魄的中国文人最后的心灵归宿都安置在道家。除此之外,中国的艺术也是道家的最大受益者,没有道家就不会有中国艺术,这话说得不算太过分。
    跟老子地位差不多的是泰勒斯,他是古希腊第一个有名有姓的哲学家,他出生于米利都,所以后人把他创建的学派称之为米利都派。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水是最好的,“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泰勒斯也是古希腊第一个科学家,他曾测算过太阳的直径和金字塔的高度。
    《周易》是中国最早的著作,作者不明,有人认为是周文王。商周盛行算命,《周易》成书于商周,也可以算是那个时候流行的产物。《周易》最早只有符号、没有文字,文字部分应该是后人加进去的,从文字内容上看,儒家思想占主导,另外也有道家、阴阳家、五行学说等思想。可以说,《周易》是各学派的精神养料,儒家、道家等都是吃《周易》的奶长大的。之后,儒家把《周易》从一本算命的书改造成了他们的五经之一。今本《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传”实际上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
    印度《吠陀》的地位和影响与《周易》有得一拼,它是婆罗门教、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是印度宗教、哲学、文学的基石。吠陀是知识、启示的意思。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是印度人口口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类似于中国的《诗经》。
    佛陀是佛教的创始人,跟他同时代的还有道家的鼻祖老子、儒家的祖师爷孔子、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这生活在同时代的四人是东西方哲学的开山人,也是思想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天王。佛陀与后来的基督教创始人基督一样被神化了,道成肉身,成了具有人格的神。
    儒家是最显赫、最有影响力的,其创始人孔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也被历代统治者当做屡试不爽的统治工具。经过上千年的教化,如今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
    孟子从孔子手里接过儒家的接力棒,把孔子的“仁”应用到政治上,提出了“仁政”。儒家的第三个代表人物是荀子,他“引法入礼”,还主张性恶论,与孔孟背道而驰,也因此遭到排挤。
    与儒家一脉相承的孔子、孟子、荀子三人一样,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是师徒三代。
    苏格拉底是个不修边幅的人,他喜欢跟青年人交谈,启发青年人去学会独立思考,也因此有“思想接产婆”这个称号。苏格拉底完全是把青年人当做朋友,这与好为人师的孔子不同,孔子把好学好问的青年都收为了弟子。苏格拉底述而不作,其言论后来被作为晚辈的柏拉图、色诺芬所著述。这一点倒与孔子雷同,孔子也是述而不作,其言论都由其弟子记述,后被整理成《论语》一书。苏格拉底死得很冤,最后被政府当局以不敬神罪给毒死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孔子死后被封为了圣人。
    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他的“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柏拉图还是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他创办了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所学校,如果说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开办私立学校的人,那么柏拉图则是西方第一个建立高等学府的人。当然,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他的“精神恋爱”被称为是柏拉图式的爱情。
    亚里士多德在以博学著称的古希腊哲学家中可以算是最博学的,看看《亚里士多德全集》就知道他有多么地博学,他涉及的研究领域有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美学、教育学、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后与柏拉图派分道扬镳,这一点跟荀子差不多,两人都“背反”了先师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还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做帝师这正是儒家孜孜以求的,但亚里士多德却是无意为之而得之。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主要是“四因说”:物质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亚里士多德的结局也很惨,跟苏格拉底一样,他也背上了不敬神的罪名,不同的是,苏格拉底有机会逃走而没逃,而亚里士多德在逃亡异乡后不久就病死了。
    墨家以纪律严密著称,其成员多为有知识的底层劳动者,对于老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与儒家的高调空谈不同,墨家很低调很务实。儒家主张等级分明,墨家强调一视同仁。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相爱、交相利”,前期墨家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学、伦理学方面,后期墨家注重的是认识论、逻辑学、自然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墨家涉猎了力学、光学、几何学、代数学等,这真是难能可贵啊,在先秦各学派中,也只有墨家涉足了自然科学,蔡元培就说: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
    与先秦迥异,古希腊的哲学家多为科学家,如前面提到的泰勒斯和亚里士多德,还有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阿基米德等。
    毕达哥拉斯组织过秘密团体,其纪律之严明甚于墨家。据说毕达哥拉斯曾向泰勒斯求学,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就跟有人说孔子曾向老子请教一样。毕达哥拉斯的核心思想是“万物皆数”,数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最著名的科学成就是发现勾股定理,比他晚三四百年,在中国最早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也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这样的中国版勾股定理。还有大家所熟知的“黄金分割”,多数人也认为是他的贡献。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的博学多才也只有后起之秀亚里士多德能与之相提并论,他的老师是留基伯,他继承发扬了留基伯的原子论,认为万物的本源是原子与虚空,虚空是原子的运动空间。与之极为相似的是墨家的“端”与“宇”“宙”,墨家认为“端”是不可分的最小粒子,“端”在“宇”(空间)、“宙”(“久”,时间)中运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后来又被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所继承,最后被道尔顿所吸收,形成了近代科学原子论。
    在德谟克利特之前,也就是前苏格拉底时代,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把眼光集中在大自然上,也因此被称为自然哲学家。而德谟克利特是个转折点,正是从他开始,哲学家开始把目光转向社会和人。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求乐避苦,道德的标准就是快乐和幸福。
    自然哲学家,意为谈论自然的人,也被译为物理学家,他们所关心问题就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第一个自然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是“水”,毕达哥拉斯认为是“数”,德谟克利特认为是“原子”,等等。
    最能言善辩的非名家莫属,其代表人物有邓析、惠施、公孙龙等,他们关注的是“名”(概念)与“实”(事物)的关系,分“合同异”和“离坚白”两派。“合同异”派认为,万物的“同”和“异”都是相对的,“天与地卑,山与泽平”。这派的代表是惠施,他提出了著名的“历物十事”。“离坚白”派认为,手摸到的石头是“坚”的,眼睛看到的石头是“白”的,因此“坚”和“白”是分离的,“坚白石二”。这派的代表是公孙龙,他最有名的论断是“白马非马”。
    古希腊的诡辩派跟先秦的名家同样巧舌如簧,诡辩派的代表人物芝诺就认为,“阿基琉斯永远追不上乌龟”,阿基琉斯是个很能跑的神话人物,却赶不上慢慢挪动的乌龟,原因是前者在追上后者之前必须首先到达后者的出发点,而此时后者又向前走了一段路。芝诺提出的若干悖论,被称为“芝诺悖论”,其中的四个最为有名,如阿基琉斯悖论、两分法悖论、飞矢不动悖论、运动场悖论。两分法悖论与《庄子》“天下篇”里的“一分为二”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法家的最早代表是商鞅,另外还有慎到、申不害、韩非子等人,商鞅重“法”(法规)、慎到重“势”(权势)、申不害重“术”(权术),而韩非子是集大成者。历代统治者都是打着儒家的名号,行使着法家的那一套,俗称挂羊头卖狗肉。儒家重“礼”,法家重“刑”,这就是所谓的萝卜加大棒。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荀子走得是儒、法之间的暧昧路线,韩非子则旗帜鲜明地迈上了法家大道。口吃、孤愤的韩非子结局很惨,最后被同学兼同事的李斯给害死了。
    古希腊的法律思想不如先秦,更是远远不如古罗马,先秦有法家这样的学派,而古罗马更是有发达的法律制度和专业的法学家集团。不过被誉为雅典立法者的梭伦有着丰富的法律思想,他的立法思想是“无贵无贱,一视同仁”。著名的政治家伯利克里也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柏拉图在《政治家篇》中主张人治,而在《法律篇》中又改弦易辙。亚里士多德一直认为,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