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封建”考论》(连载之二)(20060608)


    第一章 “封建”本义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汉语旧名“封建”,本来内涵明确,所谓“列爵曰封,分土曰建”①;其外延则指殷周分封制度,以及后世各种封爵建藩举措,涉及相关的朝政、官制、人身关系、土地制度等等。此皆为古时不刊之论。
    为昭显“封建”本义,以下略作文字考释。
    封建由“封”与“建”组合而成,为联合结构词。“封”初见于甲骨文,“建”初见于金文。
    一、释“封”
    二字词“封建”的基干组字是“封”。
    (一)“封”之本义与引申义
    “封”字甲骨文作 〔《甲骨文合集 甲二九0二》〕,为树木象形,作动词用,象土上种植丰茂的树木。
    周代青铜铭文中的“封”,形似一株植物“ ”与两只合围的手“0”组成 (《康矦丰
    鼎》),衍为 (《召伯簋》),象人手给植株培土,聚土植树。②
    “封”又指堆土堤,土上植树以增固,引申为作境界林以划分田界、疆界,《周礼》在述及大司徒的职守“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时,讲到其一项划界工作:
    制其畿疆而沟封之,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③
    东汉经学家郑玄(127—200)注:“封,起土界也。”故“封”是从培土植树本义,推出作境界林以划分界域义的。《小尔雅·广诂》释曰:“封,界也。”唐代考据家颜师古(581—645)为《急就篇》作注说:“封,谓聚土以为田之分界也。”
    “封”从堆土植树、划分田界义,进而引申为帝王将土地分赐给亲戚或功臣作领地、
    食邑。《墨子·鲁问》:“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孟子·告子下》:“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两例之“封”皆指赐土立国。
    “封”还指给予爵位名号,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西晋史家杜预(222—285)注:“爵上公”。《史记·魏公子列传》:“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史记·高祖本纪》:“封韩信为淮阴侯”。两例之“封”皆指颁赐爵号。
    “封”的引申义的文字学表述,见于许慎(约58—约147)《说文解字》:
    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守其制度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①
    周秦以降,“封”的赐土颁爵引申义广为通用。
    “封”又作名词用,指疆域,《左传·僖公三十年》:“(晋)既东封郑,又欲肄其西封。” 讲的是晋国东边疆域至郑国,又想扩展西边疆域。前一“封”字为动词,后一“封”字为名词,杜预对后一“封”字作注曰:“封,疆也。”
    作为名词的“封”,还指所封领地,《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我有四封,……何故不可。”《荀子·强国》:“土地之大,封内千里。”二例的“封”,皆指分封的疆土、领地。
    王国维先生(1877—1927)据殷墟卜辞,证明“古邦、封一字”。此说古人已有论述,《释名·释州国》曰:“邦,封也,封有功于是也。”段玉裁(1735—1815)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②《墨子·非攻下》:“唐叔与吕尚邦齐、晋。”此“邦”同“封”。《书·洪范》:“武王既胜殷,邦诸侯。”《史记·周本纪》则作“封诸侯”,可见“古字邦、封同”。不过“邦”多作名词用,“封”多作动词用。王国维发现,“邦”在卜辞中甚少见,周金文则常见,说明周代盛行封建,众“邦”林立。
    (二)“封”之组词
    “封”组成多种与分封制有关的二字词、多字词。《左传》、《周礼》、《孟子》等书中多有“封疆”、“封国”、“封域”、“封其四疆”等用例,其“封”皆指周天子将土地赐给诸侯以建国。“封”还组合为“封人”等职官名和“封君”等贵族称号。
    封国 《周礼·夏官·大司马》:“制畿封国,以正邦国。”郑玄注:“封,谓立封于疆为界。” 又如《周礼·秋官·罪隶》:“凡封国若家”,孙诒让(1848—1908)正义:“建诸侯为封国。”
    封疆 《淮南子·主术》:“四海之云至,而修封疆。”《史记·商君列传》:“为田开阡陌封疆”,张守节正义:“封,聚土也;疆,界也;谓界上封记也。”引申为疆域,进而引申为封疆大吏,《明史·兵志之》:“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大吏。”指总揽一地军政大权的官员,因类似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故名。
    封人 西周设“封人”职官,为地官司徒的属下,《周礼·地官·封人》:“封人掌诏王之社壝 ,为畿封而树之。”西周的“封人”,是管理分封具体事务的职官。至春秋,仍有“封人”职官,《论语·八佾》:“仪封人请见”,朱熹集注:“封人,掌封疆之官。”封人又指边疆地区长官,如《左传·隐公四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杜预注“封人”为“典封疆者”,即边地官员。另外,《左传·宣公十二年》有“使封人虑事”的记载,此“封人”指楚国筑城的主持者。
    封君 战国时受封者称“君”,如楚国的舂陵君、昌平君、春申君、应君、养君之类。班固修《汉书》时,在受封诸“君”之前加一“封”字,又用“封君”作为汉代的“诸侯王”和“侯” 的比代之称,约指领受封域的贵族。如《汉书·食货志下》:“封君皆氐(低)首仰给焉。”颜师古注:“封君,受封邑者,谓公主及列侯之属也。”
    封授 与动词“封”相并联的动词是“授”,《左传·定公四年》讲到封卫康叔时,“聃季授土,陶叔授民。”“授”的对应动词是“受”:天子封授,诸侯受封,要举行仪式,由司空授以五色土,司徒授以民。诸侯受封,即所谓“受民、受疆土”。①封授与受封双方共同组成封建制。
    由“封”作基干组合的重要二字词还有封禅 因“封”的本义是垒土,而古代祭告天地鬼神须垒土作坛,故动词“封”又演为筑坛祭祀之义,与“禅”(意为除过草的野地,引申为整理洁净的祭神之处)联合为“封禅”,指祭祀天地。②“封禅”专指帝王祭泰山,是战国以降的用法,《大戴礼·保傅》:“封泰山而禅梁父。”秦皇汉武更盛行封禅泰山,《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孝武本纪》、《封禅书》多有记述。《史记·封禅书》:“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张守节正义:“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
    ①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四六《封建考》
    ② 参见《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5页
    ③ 《周礼·地官·大司徒》
    ① 《说文·土部》
    ② 《说文·邑部》“邦”注
    ① 《大盂鼎》,《两周金文辞大系》第33页
    ② 参见黄金贵《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