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史学术语“封建”误植考辨(三)(下)(20060430)


     在列宁及共产国际文件影响下,中国自1923年开始,报刊文字出现以‘‘封建,,指称现实中国的落后面,不过,尚未对“封建制度”、“封建社会’’作系统阐述,而且有若干其他提法并存。如中国共产党1927年的文件,曾以“亚细亚生产方式”表述中国古代至近代的社会形态,显然受到此间在前苏联和日本进行的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讨论的影响。而土地革命期间,泛化的“封建”一词逐渐被使用,中共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第6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采用列宁的论说,称近代及当时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也就认定了清中叶以前的一个长时段为“封建社会”,但仍然没有作具体论证。20世纪20年代下半叶以降,以“封建社会’’称中古时期的中国,并将现实中国的落后面呼之“封建”,愈益普遍。至30年代初,经由前述社会史论战中泛化封建论者的学理阐发,新义“封建”一词渐渐渗入学界语文和社会大众语文,而吸收并发挥“泛化封建论”,称秦汉至明清为“封建社会”的阐述,也展现于煌煌政论之中。
    四、从毛泽东著作看术语“封建”在中国的定型过程
     为便于说明泛化的“封建”一词是如何走向定型的,我们不妨选取一位代表作者的历时性文字,以透视其过程。下面以毛泽东这位深刻影响现代中国观念世界,并曾长期掌握“话语权”的人物的论著为案例,以观察新义“封建”从偶然呈现、含义模糊,走向普遍使用、内涵明确的演化轨迹。下文所引毛泽东20世纪20--30年代论述,择自(日本)北望社1972年2月出版,竹内实监修的《毛泽东集》,该版本保留了毛著发表时的原始状态。而本文所要探查的,正是当时的语义实态。
     略考毛泽东早期论著便会发现,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前,关于中国社会及其阶级、阶层,没有冠以“封建”一词。其时被指为反动势力的,是“帝国主义、贵族、军阀”。如毛泽东1919年7、8月刊发的《民众的大联合》,讲统治者的联合,提到“强权者的联合,贵族的联合,资本家的联合,,(《毛泽东集》第1卷,第57页,下引同书同卷,仅注页数)。1923年7月刊发的《北京政变与商人》,说国民革命的使命是,“用国民的力打倒军阀并打倒和军阀狼狈为奸的帝国主义”(第87页)。1925年11月刊发的《中国国民党之反奉战争宣传大纲》,所列革命对象为“帝国主义”、“军阀”及依附军阀的政派(安福系、研究系、联治派、新外交系等)(第101--103页)。1925年12月刊发的《政治周报发刊理由》,所列革命对象为“全世界帝国主义,全国大小军阀,各地买办阶级土豪劣绅,安福系研究系联治派国家主义派等一切反动派”(第109页)。此时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所论代表了国共两党的认识,其语汇也是大革命时期所通用的。
     如前所述,《新青年》等刊物译介共产国际文件,开始使用泛化“封建”一词,发端于1923年,瞿秋自等中共理论家已频用泛化“封建”概括现实中国,而从毛泽东早期论著看,直至1925年底以前,毛泽东尚未使用泛化封建论的相关提法。
     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降,随着列宁论著及共产国际文宣材料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脱离“封土建国”义的泛“封建”一词渐被广为使用,而毛泽东论著中较早以“封建”标示现实中国的反动势力,首见于1926年1月撰《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一文。该文指出:
    中国的大地主是中国农民的死敌,是乡村中真正统治者,是帝国主义军阀的真实基础,是封建宗法社会的唯一坚垒,是一切反革命势力发生的最后原因。(第154页)
    这里开始将“封建”与“宗法”并联使用,与瞿秋白同年同月的文章《国民革命运动中之阶级分化》中的“反对宗法封建军阀的革命”相一致。
     毛泽东1926年9月撰写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农民问题丛刊序》中,更多次出现“乡村宗法封建阶级(地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农村封建阶级”等短语,并有“封建地主首领即封建军阀”的判断(第175—176页),在“地主阶级”、“军阀”前冠以“封建”。同年12月起草的《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宣言》,开篇语即为“农民在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的政治和经济的压迫之下”(第201页),下文有“封建的剥削制度”、“封建阶级”、“封建的统治阶级”(第202页)等,出现了较具理论色彩、较有概括力的以“封建”为轴心的一批短语。
     1927年3月刊发,后来成为名篇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则有“几千年封建地主特权”、“乡村的封建势力”、“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等句式(第209—211页)。
     可见,1926、1927年间,以“封建”冠于地主阶级之上,以“封建”指称中国现存的反动制度、反动势力,已频现于毛著之中,不过,“封建制度”、“封建社会”还没有成为定型的、被详加阐述的历史学及社会学术语。由于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是当时革命阵营的舆论主持人之一,故此间毛著的用词、'反映了大革命时期中国政治语汇的实际。
     1929年发端,20世纪30年代初展开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使泛化的“封建”及“封建制度”、“封建社会”、“封建时代”等史学术语,连同所包蕴的中国历史分期观念,逐步普及开来。而本来自1926年起已经在泛义上使用“封建”一词的毛泽东,显然汲纳了泛化封建论的观点和语汇,并加以发挥。毛泽东30年代后期作于延安的文章,频频出现泛化封建的概念,如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的讲演《论持久战》,多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毛泽东集》第6卷,第60页),“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运动”(第62页)之类提法。1938年的《辩证唯物论(讲授提纲)》,则一再出现“半封建制度”(第267页)、“封建地主阶级,,(第285)等提法。撰于1939年5月的《五四运动》一文,则有“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321页)的完整表述,该文还论及:
     这种民主革命是为了完成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所没有过的社会制度,即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它的前身是封建社会(近百年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的后身是社会主义社会,而它自己则是民主主义社会。(第322页)
    这便完整地汲纳了社会史论战中泛化封建论的中国史分期观,不过尚未作具体阐述。
     至1939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正式以“封建社会”冠于秦汉至明清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该文第一章“中国社会”,系由在延安的几位理论工作者(他们都服膺泛化封建论)草拟,毛泽东修改定稿。此章第二节题名“古代的封建社会”,其中有一段后来被视作经典的论述中国历史分期及中国封建时代特点的文字:
     中国自从脱离奴隶制度进到封建制度以来,就长期的停顿下来。这个封建制度,自周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三千多年。……三千多年来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封建社会。
    中国封建时代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由以下的各个主要特点造成的:
    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二、封建的统治阶级——地主、贵族以至皇帝,他们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在农民则很少土地,或完 全没有土地。……
     三、不但地主、贵族和皇室依靠剥削农民的地租生活,而且地主阶级的国家还强迫农民缴纳贡税和从事无偿劳役,去养活一大群国家官吏及为了镇压农民之用的军队。
    四、保护这种封建剥削制度的权力机构,是地主阶级的封建国家。如果说周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么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 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毛泽东集》第7卷,第100一101页) .
     这段文字对周秦以来三千余年中国社会的共通性特征的表述,是简明而精到的,具有颇强的论说力,后来学者及民众多接受其说,决不能用“盲从”一言以蔽之。当然,这一概括将周秦以来三千余年的中国社会名之“封建制度”,显然采纳了1929年前后中国社会史论战中“泛化封建论”的词语和观点,并使其从一派学者的一家之言,变成东方大国日后执政党的历史理念和权威话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史教科书、辞典以及各种文宣材料关于“封建制度、封建社会、封建主义、封建时代”的诠释,几乎都脱胎于这段文字①[3]。
    周秦以下的中国历史被冠以“封建社会”,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原因是,20世纪40年代末及50年代,也即向前苏联“一边倒”时期,中国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作为干部和知识分子必修的政治及历史读本。该书根据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收入《列宁主义问题》)的论述,以人类历史普遍规则之名划分“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并以此为模式,套用于中国历史分期,中国的中古时期被不容置疑地对应为“封建社会”,虽然关于其起点有“西周封建说”(范文澜主此说,见其《关于上古历史阶段的商榷》,《群众》第5卷第4、5期,1940年9月),“战国封建说”(郭沫若主此说,见其《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新建设》1951年第4期),“魏晋封建说”(尚钺主此说,见其《如何理解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教学与研究》1956年第4期)的分歧,但秦汉至明清这颇不“封建”的两千余年,被划入“封建时代”则几成定论。于是,“封建”被泛化为奴隶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必经阶段的通用名目。50年代中期以后,斯大林的权威下降,加之不久中苏交恶,一些来自苏俄的理念和词语渐趋失势,但苏俄版的“封建制度”、“封建社会”却沿用下来,原因之一,是该说与列宁的观点相承袭(列宁的权威还如日中天),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著作也如是说,史学界便继续以“泛化封建论”为正宗。
    --------------------------------------------------------------------------------
    [1] 《列宁选集》第2卷(上),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26页。
    [2] 《列宁选集》第4卷(上),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74—275页。
    [3] 参见近年出版的《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之“封建社会”条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