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贾云鹏]少数民族诗歌翻译的哲学思维


          引言
    各门具体学科都是对世界特定领域的具体认识,而哲学则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具体学科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则是具体学科的指导,因此对于学科的实践推进不仅要掌握具体学科的基础知识储备和思维方法,更需要有把哲学世界观转变为推进具体实践方法论的意识和决心,即在具体学科的推进中应用哲学思维,使学科的发展不仅能遵循具体学科规律,同时更能在宏观的哲学理论指导下前行。把更多的民族文化推向世界,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民族的声音,向世界表征民族的存在和存在价值,是当前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思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少数民族民众创作了数量庞大的少数民族诗歌,时至今日,虽然文学和诗歌创作面临各种困境,仍然有部分民族诗人执着于民族诗歌创作的路上。少数民族诗歌是少数民族历史的总结和抽象,也是民族民众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少数民族珍贵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情感,基于翻译路径促进民族诗歌的传播是民族诗歌对外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普通诗歌相比,少数民族诗歌具有一定特殊性,要使民族诗歌的翻译神形兼备,不仅要从翻译层面来思考,依据翻译学理论和技巧来进行,同时也还要从哲学视角下予以思考,形成民族诗歌翻译的哲学思维,由此民族诗歌翻译才能更加合理到位。
          一、辩证思维:“少数”的民族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传播价值
    对事物的认知不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更要形成辩证思维,由此对事物的认识才能更加全面合理。对少数民族诗歌翻译这一具体科目而言,要形成全面的理解和认知,就必须有辩证思维。少数民族诗歌翻译在多个方面都能体现出辩证思维,特别是在民族诗歌的价值意义方面。其一,相对于大众文学作品的浩若烟海,民族文学作品的数量显然不多,作为民族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分,其中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数量更是有限。少数民族诗歌是民族文学的重要体裁形式,诗歌特有的韵律性、简洁性等特征使得诗歌成为人类最初的文学表达形式。多数少数民族把诗歌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创作了史诗、叙事诗等各种各样的诗歌,民族诗歌不仅是民族民众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诗歌更是少数民族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虽然少数民族诗歌在数量上相对较少,但是从价值意义上来看,民族诗歌的文化价值并不逊色于其他文学形式,如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因其珍贵的思想文化和历史价值已经被翻译成英汉等多个语言版本。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文化承载者,民族诗歌并不因为其数量少,或结构上的简单而弱化其价值意义,民族诗歌的传播是必要的,民族诗歌的翻译需要给予重点关注。其二,少数民族诗歌来白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的诗歌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各有不同,对于不同民族诗歌的翻译,可以使更多民族的文化得以以诗歌的形式向外传播,民族诗歌虽然小众,但其所呈现的文化却是异常丰富的。在创作群体上,民族诗歌是“少数的”,但是从文化价值意义上来看,民族诗歌又是“多数的”。其三,不同民族的文学表达方式都不会仅仅限定于诗歌这一题材,而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是丰富的,因此在民族诗歌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量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文化,民族诗歌翻译对外所传播的文化信息量是有限的,民族诗歌翻译只是民族文化传播的一部分,虽然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播推广,还需要对其他文学作品的翻译,通过量的积累,最终使民族文化在目的语环境中达成质的突破,但是民族诗歌翻译对民族文化传播的量的积累价值显然是不容忽视的。最后,虽然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民族诗歌的水平良荞不齐,糟粕和精华共存,但是相对于诗歌中的思想文化意义,诗歌中的精华总是占多数,也因此,民族诗歌才得以代代传承,少数的糟粕并不能否定民族诗歌的重要价值。
    民族诗歌的类型不同,民族诗歌的价值不同,不同的受众对象因水平素质不同,其对翻译后的诗歌的认知是不同的,因此对于民族诗歌在目的语中的传播,并不能期望民族诗歌受到所有的受众的追捧,对于民族诗歌的翻译,必须针对目标对象重点传播,只有这样,民族诗歌的价值才能最大程度凸显出来。
        二、物质思维:民族诗歌翻译必须兼顾“物质化”的民族场景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区别的第一问题,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文学源于生活,物质生活是文学产生的基础,文化所反映的内容也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和升华。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不能脱离作品所产生的物质基础,只有对物质基础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对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学作品的文化心理、文化知识有所认知。民族诗歌翻译的目的是让目的语读者在目的语语境下了解和认知少数民族文化信息,如果翻译者对诗歌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民族背景、文化背景不够了解,其所进行的翻译活动仅仅是语言之问的转换,那么其对作品的信息传递必然不能做到准确、真实、全面。少数民族诗歌产生于民族环境中,少数民族民众的生产生活场景是民族诗歌产生的基础,民族诗歌中蕴含着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信息,因此对于民族诗歌的翻译必须具备物质思维,关注民族诗歌后面的社会物质背景,在对民族社会物质基础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翻译必然更加真实。同时由于对相关信息的了解,为了目的语受众的理解,翻译者可以更加全面地对少数民族中特有的文字习惯或文化习俗进行注释,从而使受众对民族诗歌的理解更加全面真实。少数民族诗歌翻译的物质基础包括民族白然环境、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等。民族众多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特征,众多民族分布于国家的各个区域,从东北到西南,从西北到海南,都有少数民族民众,不同民族区域地理条件、白然资源、气候条件各有不同,众多区域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少数民族不同的白然环境,在不同白然环境中生活的少数民族民众在诗歌中的反映是不同的,蒙古草原的广裹无垠赋予了诗歌粗犷诗意的特征、西南山区的高山峻岭赋予了西南民族诗歌的细腻独特,不同的白然环境为民族诗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田从民族生产生活方式来看,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区域不同,白然环境和资源各有不同,因此不同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如草原文化、高原文化、狩猎文化、农耕文化等,各种不同的文化特征反映在民族诗歌中便形成了民族诗歌不同的文化内涵。其他民族社会习俗等社会环境也是少数民族诗歌形成的物质基础,这些带有浓浓民族风情的民族风俗在民族诗歌中的反映,成为民族诗歌民族特色的具体表现。
    民族社会中所有影响到民族诗歌创作的物质条件都是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条件共同构成了民族诗歌产生的土壤,在民族土壤中所形成的民族诗歌在对外传播中如果仅仅就诗歌而诗歌,而对民族物质基础有所忽略,显然这样的传播对于诗歌中的文化信息传递是不够的,同时也很有可能造成目的语受众对民族文化的误解。对于民族诗歌的翻译必须兼顾到诗歌所在的原生场景,并对其中的原生场景在翻译中有所体现,由此诗歌的翻译才是完整的。换句话而言,物质思维是民族诗歌翻译必须具备的思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