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64名空袭东京的美飞行员 中国25万人被日军杀害
http://www.newdu.com 2024/11/22 07:11:39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来源:观察者网 《烽火芳菲》海报,这部以救助杜立特飞行员为背景的影片11月11日起在全国上映 为什么要提前起飞 11月11日,以1942年4月杜立特空袭日本以及后来中国百姓救助杜立特飞行员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影片《烽火芳菲》在全国上映,在这部90分钟片长的影片中,几乎四分之三的篇幅都是介绍空袭之后中国百姓如何救助美军飞行员的,而对杜立特空袭日本却着墨不多,对这段历史不太了解的人自然就会有些不知所云的感觉。 首先就是运载杜立特特遣队B-25轰炸机的美军舰队遇到了什么状况要改变计划提前起飞B-25? 当时盟军在太平洋上正节节败退,急需一场胜利来提振士气,所以想出了用海军的航母搭载陆军轰炸机的办法——当时美军没有独立的空军,只有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陆航的轰炸机要比海航的轰炸机航程、载弹量都更大——航母起飞轰炸机后就立即掉头返航,轰炸机完成轰炸后则直接飞往中国着陆,这样既可以避免航母在等待轰炸机返航时遇到强大的日本海军的反击,此时美军舰队的实力远远不如日军;同时也解决了陆航轰炸机无法在航母上降落的难题,真是一举两得的绝好思路。 美军B-25轰炸机,美军想出了从航母上起飞陆航的B-25的“高招” 美军原来的计划是4月18日黄昏起飞轰炸机,在夜间轰炸日本本土,因为这些轰炸机没有战斗机护航,夜间轰炸相对比较安全一些;然后4月19日白天在中国浙江衢州、丽水、玉山三个机场降落,加入在中国的美军第十四航空队留在中国继续对日作战。有些《烽火芳菲》的介绍中将杜立特特遣队的B-25也称为是“飞虎队”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常识的。 但是,4月18日早上7点44分,在距离日本本土1200公里的海域就被日军的巡逻警戒艇日东丸23号发现了,尽管美军很快就击沉了这艘小艇,但日东丸23号已经发出了告警电报,美军舰队的行踪彻底暴露了。 发现美军舰队的日军日东丸23号巡逻警戒艇 这样摆在杜立特面前就是一个两难的艰巨选择,如果继续向日本本土前进,还是按原计划在黄昏起飞轰炸机很可能还没到起飞海域就会遭到日军舰队的拦截,如果改变计划提前起飞,那么就会比原计划增加450公里的飞行距离,本来就计算得很紧巴巴的燃料很可能飞不到中国就用完了,而且轰炸也会相应提前到了白天,轰炸机遭遇日军战斗机拦截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经过一番考虑,杜立特最终决定还是改变计划立即起飞! B-25从“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 没有战斗机护航,没有无线电联系,燃料不足,这样的轰炸行动无疑是九死一生的危险之途,所以美国海军中素来以悍勇闻名的虎将哈尔西海军中将,这次美军舰队的总指挥都不由敬佩地感慨:“这显然是军事史上最勇敢的行动之一!” 就这样,杜立特特遣队的16架B-25轰炸机在4月18日上午9时许依次起飞,他们的起飞时间比原计划提早了8小时,航程也增加了450公里,为此每架轰炸机都多带了几个5加仑航空汽油的小桶,在飞行途中由炮手把桶里的汽油倒进油箱,然后再在空桶上钻上几个孔之后扔到海里,这样就能让空桶沉入海底,不让日军根据这些油桶的线索来发现美军舰队的航迹。 空袭对日本的破坏有多大? 16架B-25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后,不进行编队,以单机为单位分散飞向目标。这样一是避免起飞后在空中编队以及编队飞行消耗宝贵的燃料,二是单机也能够减小被日军发现的概率。每架B-25各携带4枚500磅(约合227公斤)炸弹,其中3枚是高爆炸弹,1枚是子母燃烧弹。在航母上为B-25挂载炸弹时,杜立特还特意将日本以前授予美军官兵的5枚勋章系在炸弹上,用这种方式“还”给日本人。 杜立特将日本勋章挂在即将投到日本本土的炸弹 尽管是白天飞抵日本本土,本来还担心会遭到日军战斗机的拦截,结果大部分B-25都没有遇到日军战斗机。因为日军虽然接到了日东丸23号的告警,却根本没想到美军会想出航母搭载陆航轰炸机的“绝招”,还是用海航轰炸机的航程来进行判断,认为美军航母至少也要到距离日本本土700公里处才会起飞轰炸机,那样天黑前是不会遭到美军空袭的,所以白天根本毫无戒备,自然不会出动大批战斗机进行防空巡逻或拦截。 16架B-25中13架轰炸东京,另外3架分别轰炸了名古屋、神户和横须贺军港。 B-25飞抵东京湾 除了4号机因为遭到日军战斗机的拦截,始终无法摆脱,最后不得不将炸弹投入东京湾而放弃任务外,其余15架飞机都按计划顺利进行了轰炸。在影片《烽火芳菲》中非常真实地再现了B-25分别投下4枚炸弹的情景,而不是像战争中其他空袭行动那样投下一连串这单。虽然B-25的最大载弹量能够达到3000磅(约合1360公斤),这次为了保证航程而只携带了最大载弹量六分之一的炸弹。 15架B-25总共投弹约13.6吨,对一些军工厂、造船厂、变电所等造成了破坏,也有少数医院和学校被炸弹命中,成为日军指责美军轰炸非军事目标的理由。 而这次轰炸最大的战果是13号机在轰炸横须贺军港时,至少有1枚炸弹命中了即将完工的日军“龙凤”号航母,直接导致“龙凤”号航母为了修复损伤,拖迟了半年多才完工。 这次空袭总共只造成约50人死亡、250人受伤,以及90栋建筑损毁,和1945年美军对日本本土的大规模战略空袭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所以,日军就用杜立特名字“Doolittle”的英文谐音“Do Little”——也就是一点点的意思来形容这次轰炸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在空袭过程中,只有少数几架飞机遭到日军战斗机拦截,其中也只有10号机被日军战斗机击中轻微负伤。其他B-25都安然无恙顺利返航。 从物质损失上看,这次空袭确实微乎其微,但对于打击日本的士气,提振同盟国方面的士气却具有极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日军为了避免本土不再遭到美军类似的袭击,海军倾巢而出发动中途岛海战,结果被美军一举击沉4艘航母,成为了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从这一战略层面来看,杜立特空袭可以说是改变了战争进程。 衢州机场为什么不开放? 美军计划在空袭之后B-25将飞往中国的衢州、丽水、玉山三个机场降落,主要是在衢州机场降落。衢州机场位于衢州城区东门外,始建于1933年,跑道长度只有500米。1934年延伸至800米。抗战爆发后,先后于1937年底、1939年初和1941年三次进行了扩建,特别是1941年的扩建,跑道长度增加到1600米,宽度增加到60米,完全可以满足重型轰炸机的起降要求,而且整个机场能够容纳50架轰炸机使用。 根据与美国的协议,为配合美军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 浙江衢州、福建长汀、江西赣州是计划供美军使用的最重要的前进机场。所以从硬件设施上来说,衢州机场完全能够接纳杜立特特遣队B-25的降落。 日军占领衢州机场 但是美军担心中国方面保密不力,所以在要求中国方面为B-25降落提供必要后勤保障时,并没有具体说明是空袭日本本土后飞来降落,只是通报中国有一批轰炸机要到衢州降落,要求中方提供必要的保障。当时衢州机场虽然完成了扩建,但因为距离日占区很近,所以并没有派驻作战飞机,也没有处在使用状态。中方因此专门派出了机务、通信、翻译等人员前往衢州机场,确实也做了迎接美军轰炸机的准备。 问题就出在B-25提前起飞上了,由于提前了8小时起飞,等于是整个行动的时间都要随之提前8小时,但提前起飞是在被日军发现而临时改变的,当时的通讯联系又很落后,所以这个重要变化的信息并没有及时传递到衢州机场,所以衢州机场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准备在4月19日的白天迎接美军轰炸机的降落。 当晚,当美军轰炸机飞临衢州机场时,中方派出的通信和翻译人员都还没有赶到衢州机场,根本无法和轰炸机取得联系。再加上时间也和之前通报接应降落的时间不符,所以衢州根本不会进行导航、指引降落等措施。 影片《烽火芳菲》中衢州机场是把美军轰炸机误以为是日军飞机来袭而关闭了跑道灯,其实衢州机场当时根本没有在使用状态,是不可能打开跑道灯的,当然也就不会出现紧急关闭的情况,这不过是影片为了增加艺术效果而设计的桥段。 正因为衢州机场未能按计划开放,所以杜立特特遣队的B-25飞抵衢州地区时,又是风雨交加,能见度很低,B-25根本无法看清地面状况,所以当燃料耗尽后只能进行迫降或弃机跳伞。这些飞行员在黑夜中飞行十多个小时,没有任何地面导航,又是从没飞过的陌生航线,还是基本上都能飞抵预定降落的衢州机场附近地区,说明这些飞行员确实都是技术相当过硬的高手。 到底救助了多少飞行员? 16架B-25完成轰炸任务后返航,情况是各不相同的: 1号机在衢州附近跳伞,5人全部顺利着陆,安全到达后方。 2号机在宁波附近迫降,5人全部顺利着陆,安全到达后方; 3号机在衢州附近跳伞,机枪手勒兰德·法克托尔下士丧生,其余4人顺利着陆,安全到达后方; 4号机在江西跳伞,5人全部顺利着陆,安全到达后方; 5号机在衢州附近跳伞,5人全部顺利着陆,安全到达后方; 6号机在浙江象山附近的日占区迫降,投弹手威廉·迪尔特下士和机枪手唐纳德·菲茨莫纳斯中士丧生,其余3人被俘,机长爱德华·汉马克中尉在1942年10月15日被日军处决,副驾驶约翰·马德尔中尉1943年12月1日死于日军战俘营,最后只有领航员切尔斯·尼尔森中尉生还; 7号机在浙江象山附近迫降,4人重伤,机长劳森中尉后来因伤重而截肢,5人都安全到达后方; 8号机因为机械故障燃料消耗严重而不得不在苏联海参崴着陆,5人被苏联扣留,后来辗转离开苏联,经过伊朗、印度于1943年5月回到美国; 9号机在江西跳伞,5人全部顺利着陆(1人负伤),安全到达后方; 10号机在衢州附近跳伞,5人全部顺利着陆,安全到达后方; 11号机在衢州附近跳伞,5人全部顺利着陆(2人负伤),安全到达后方; 12号机在衢州附近跳伞,5人全部顺利着陆(1人负伤),安全到达后方; 13号机在江西跳伞,5人全部顺利着陆(1人负伤),安全到达后方; 14号机在江西跳伞,5人全部顺利着陆(1人负伤),安全到达后方; 15号机在浙江三门湾附近迫降,5人全部顺利着陆,安全到达后方; 16号机在江西南昌附近日占区跳伞,5人全部被俘,机长比尔法·罗尔中尉和机枪手哈罗德·斯帕茨中士在1942年10月15日被日军处决,其余3人战争结束后获释。 杜立特特遣队16架B-25总共80名机组人员,1架飞到苏联,15架飞到中国,其中2架在日占区上空跳伞,10名机组人员中2人跳伞时丧生,8人被俘,后来2人被日军处决,1人死于日军战俘营; 另外13架都是在中国控制区迫降或跳伞,这些飞机上的65名机组人员除1人在跳伞时丧生,其余64人都得到了中国军民的救助。其中4架是在距离日占区较远的江西上空跳伞,所以这4架飞机的20名机组人员都很顺利被送到大后方。但是另外9架都是在距离日占区较近或者是双方交杂的游击区迫降或跳伞,这就比较危险了,例如在浙江三门湾海面上迫降的15号机,游到了檀头山岛后,正是在中国百姓麻良水和赵小宝的帮助下,藏进夹墙才躲过了日军的搜捕,这或许是13架飞机中最惊险的经历了。 被救助的美军飞行员和当地军政官员合影 确切说是13架飞机上的65名机组人员有64人在中国军民的救助下安全脱险,这个数据和影片最后出现的字幕上的数字还是有所出入,作为一部以救助美军飞行员为历史背景的电影,居然连这样的基本历史数据都错了,实在有些不应该。64名美军飞行员的救助成功率是令人震惊的百分之一百!为此日军随后对浙赣地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性进攻,被杀害的中国军民高达25万人。 但中国人民并没有被日军的血腥屠杀所吓倒,此后在敌后跳伞的盟军飞行员都受到了中国军民的全力掩护和救助。国民政府鉴于在救助杜立特飞行员时因语言不通还曾发生过误会,因此以后被给所有在中国战场的盟军飞行员配发了印有“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的“血幅”,通常都将“血幅”缝制在飞行员军服的后背,在以后的战争中,很多跳伞的飞行员都是凭借“血幅”获得了救助。(作者:光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