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和独创精神、善于吸收人类社会进步中一切文明成果的伟大民族。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是我们拥有的最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历史遗产。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今天,我们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就需要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汲取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离开了当前波澜壮阔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文化的发展固然会成为无本之木;割断了与长期积累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联系,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发展也会成为无源之水。当然,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筑在古代旧政治和旧经济的基础之上的,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必然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既不能像民族虚无主义者那样,对传统文化采取一概否定、全面抛弃的态度,妄自菲薄,数典忘祖;也不能像文化复古主义者那样,对传统文化采取一概肯定、顶礼膜拜的态度,颂古非今,言必称三代。正确的态度还是批判继承,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这种批判的继承,决不是对传统文化随意的涂抹和改造,而是通过科学的分析,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历史,懂得历史,可以极大地增强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江泽民同志说:“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开发建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涵养而成的民族精神,也必定会在对历史的更深刻的认知中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在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那么多杰出的革命家、改革家、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艺家、教育家、军事家,真可以说是群星灿烂,光耀夺目。曾经有那么多的志士仁人,为了建设和发展祖国,促进社会进步,创建中华文明,特别是近代以来,为了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那样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真可以说是惊心动魄,可歌可泣。历史学家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努力地再现这些真实的历史,使之成为能够震撼人心的生动教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首先要尊重历史的真实,努力探索历史的真实,着力把握历史的真实。任何对历史真实的损害(更不用说对历史的有意曲解甚至伪造了),都必定会败坏历史学的声誉,哪里还谈得到发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呢? 我国的历史学有许多优良的传统,其中有两点值得特别说一说。一是前面提到的,有“经世致用”的传统,历史学家们十分重视史学著作能够“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梁启超就曾说过:“吾人做新历史而无新目的,大可以不作。历史要去研究,而且要常常研究,就是不断的予以新意义和新价值,以供吾人活动的资鉴。”“现代人很喜欢唱‘为学问而学问’的高调,其实‘学以致用’四个字,也不能看轻。为什么要看历史?希望自己,得点东西;为什么作历史?希望读者,得点益处。学问是拿来用的,不单是为学问而学问而已。”(《历史研究法》《总论》)另一就是“求真”的传统,重视历史的真实性,强调历史著作必须“秉笔直书”,史家为了如实记录历史真相,甚至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以往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一己的和一个阶级的私利,常常要掩盖历史,歪曲历史,伪造历史,但这种行径,从来为正直的、严肃的史家所鄙弃,所不齿。我以为,我国史学的这个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应该很好继承和发扬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