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创新·求真(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1:11:51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 刘太祥 参加讨论
传统史著的编纂从历史真实的客观记述中,探求历史发展的规律,为统治者提供科学的借鉴内容。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不迷信天命,不崇拜宗教,重视人事的作用。如,《左传·庄公三十二年》中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就是说神也要依人的意志而行,弃民者终为民所唾弃。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评价项羽说:“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他指出了项羽灭亡,不是天意而是用兵之过。范晔在《后汉书·张衡传》中全文引用《驳图谶疏》,对谶纬迷信的虚伪性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具有破除迷信的作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未通人理于万一,而遽从事于天,是犹未操舟而欲涉海,不陷溺者,其几矣。”他认为:“为治之要,莫先乎用人。”[9](卷72《明帝景初三年》)他对范缜《神灭论》和韩愈的《谏迎佛骨表》全文存录,具有批判灵魂不灭论和佛教的作用。在卷11中他还指出道教的虚妄:“其讹甚矣”。杜佑在《通典》中认为,唐中叶社会动荡不安的原因:“盖因人事,岂唯天时。”国家的兴衰在于法律制度的得失和政治的优劣。“天下兴衰系于用人”、“天下兴衰在于政治是否清明”、“天下兴衰在于法律制度是否健全和贯彻执行”,这些历史规律的探讨,具有科学的思想价值,为资治原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 上一篇:试述杨向奎教授的学术贡献
- 下一篇:努力揭示中国历史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