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南海泡沫事件影响 南海泡沫事件的经验教训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8:11:12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南海泡沫事件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经济事件,这场危机引发了大混乱,对英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经济也包括政治。南海泡沫事件至今仍然后人研究的一个重要反例,从中人们获得了不少经验教训。 英国南海泡沫事件影响 南海泡沫事件与1720年的法国密西西比公司及1637年的荷兰郁金香狂热,是西方历史早期爆发的三大的泡沫经济事件。其中南海泡沫事件中的南海股价如泡沫快上快落的情况,更被后人发展出“泡沫经济”一词,用来形容经济过热而收缩的现象。南海泡沫事件对英国带来很大震荡,国人对股份公司留有阴影,而在事件中制定的《泡沫法案》一直到1825年才予废除,反映国民经过长时间才慢慢对股份公司重拾信心。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爵士在南海泡沫事件中也是受害者之一,他在第一次进场买入南海股票时曾小赚7,000镑,但第二次买进时已是股价高峰,结果大蚀2万镑离场。牛顿曾因而叹谓: “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of heavenly bodie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可见事件影响之大。 在调查南海泡沫事件中,国会秘密委员会委任了查尔斯·斯奈尔(Charles Snell)为南海查账,这是国会历史上首次委托民间第三方独立会计师进行核数调查,结果成功查得南海公司犯下严重的诈骗及做假账等等的舞弊行为。委任第三方专业会计师的做法在后世被加以采纳,成功减低了企业舞弊的风险,在日后大大促进了特许会计师及核数行业的长足发展。 在政治方面,南海泡沫事件使国民对托利党及乔治一世大失信心,政府诚信破产。相反,辉格党的罗伯特·沃波尔却因为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残局,使其声望日隆,继而成功于1721年起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首相(虽然当时未有首相一职,但沃波尔却有首相之实),主导政局。此后,辉格党政府持续主导政坛至1770年,期间只曾有托利党的标得伯爵在1762年至1763年短暂出任首相,其余时间尽由辉格党人任相。 南海泡沫事件的经验教训 泡沫和资本市场是一对双胞胎,凡是有资本市场的地方都记录着不同程度的泡沫灾害。过度的泡沫会导致股灾,股灾又会使经济崩盘,股市历史周而复始地讲述着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英文中的“经济泡沫”(EconomicBubbles)和“泡沫经济”(Bubble Economy),就是发源于这个事件。 从经济学原理上说,由于金融市场具有非均衡性的特点,只要人们有足够多的资金,就可以把任何资产炒出天价,进而导致泡沫的膨胀。泡沫意味着股票价格并没有反映真实基础,相反,价格却依旧追随那些与基础因素无关的资讯而变动。“股票市场是一场选美比赛,在那里,人们根据其他人的评判来评判参赛的姑娘。”——凯恩斯曾如此形象地阐述证券泡沫产生的原理。 由于人们普遍怀有一种谋取更多财产的心理,也就很容易为非理性预期所支配和被谎言所欺骗,从而陷入泡沫的漩涡里去。这就需要社会和政府起码应做到信息的充分公开和透明。 监督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以一定的规范与秩序来约束和规范市场行为,从而为市场稳定发展提供前提条件。的确,市场的活力在创新,但创新只能在一定规范与秩序下进行,而不能揉进欺骗和诡诈的成分。南海泡沫事件从表面看直接诱因在于工具创新,实质上却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外部监督所致。 此后,人类社会还遭受过更多的经济泡沫的侵害,无论它们发生在哪国和哪个时期,其结局是共同的: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经济,并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而用于修复投机创伤的时间一般需要数十年,甚至更久。 南海泡沫的教训属于全人类。在1929年的美国,由于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非理性预期,加上市场投机力量的推波助澜和信息不透明,支撑了华尔街股价此前连续7年的暴涨。既是泡沫,总会破灭。1929年10月,股市崩盘,疯狂走到了尽头。一片狂跌之中,企业倒闭、银行关门、千万工人失业、信用破产,美国经济全面衰退。也许是想起了英国当年的教训,1933年至1934年间,《证券法》、《证券交易法》等一系列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相继出台。此后,它们就常作为各国股市管理的主要参照物,成为股市的守护神、抑制股市泡沫的有效工具。 在笔者看来,南海事件给人类带来的最大历史教训是,一个可以用强制力去敛财的公司,将无可避免地丧失市场竞争力,更严重的是,它们还会成为市场的破坏者和政府的财政包袱。因此,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环境中,政府与企业必须保持必要的距离,这里主要指那些拥有垄断特权的国有公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