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发成]传统工艺传承中的“技艺黑箱”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11:11:18 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 孙发成 参加讨论
本期新青年孙发成,男,山东安丘人,艺术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文传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传统工艺,民俗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工艺类非遗研究的实际出发,分析了传承与实践中的诸问题。 根据《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国办发〔2017〕25号)》的界定,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传统工艺的振兴和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工艺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核心技艺及其内在文化的传承。 由于传统工艺的传承是一个动态过程,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相连,多依赖于传承人的口传身授,受制于传承人的个体知识和经验,因此在传承效果的把握上具有较大难度。控制论中“黑箱”理论对于我们认识传统工艺的传承问题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因为传统工艺的传承过程可以看作是“技艺黑箱”逐渐被打开的过程。 在控制论中,通常把未知区域或系统称为“黑箱”,把全知区域或系统称为“白箱”,介于二者之间或部分可察“黑箱”称为“灰箱”。“黑箱”具有某种功能,但却无法直接从外部观测其内部结构,只能通过观测其输入输出的关系及动态过程去探究其内在的规律和特征。比如人脑就可以看作是一个“黑箱”,它具有学习、记忆和思维能力,但是我们对其实现这些功能的内在机制却尚不清楚。 控制论创始人之一艾什比在《控制论导论》中曾说:“所有的事物,实际上都是“黑箱”。并且,我们从孩提时代起直到老态龙钟,一辈子都在跟黑箱打交道。”在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中,“黑箱”其实无处不在。“黑箱”又具有相对性,对于某一研究对象,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黑箱”,对于另一部分人可能是“灰箱”或“白箱”。而且随着时间的演变,原来是“黑箱”的对象可能会变成“白箱”。在传统工艺传承中,我们对“技艺黑箱”的研究,主要把认识主体定位在师徒制之中。 与现代工业不同,传统工艺立足于特定的历史、民族和地域,有独特的工具、材料和技艺系统。如果说现代科学及其技术转化代表着人类求真的理性诉求,那么传统工艺所秉持的知识体系更多具有向善求美的伦理内涵,指向人类内心的精神世界。传统工艺的传承,向来以师徒相授、口耳相传、行为示范为主要范式,伴随着很多口诀、行话、禁忌、俗信,其本质是手工艺人内在知识和经验的传承。这种知识和经验大部分无法量化和通过实验来证明,它内嵌在手工艺人的头脑中,通过“手心一体”的操作表现出来。 单纯从传承的层面来讲,师傅是传承主体,师傅掌握的工艺知识是传承客体,徒弟是接受主体。师傅的知识体系存贮在大脑中,并与其工艺技巧和操作程式融为一体。师傅需要通过语言、图录、动作等一定的方式将技艺传递到徒弟身上;徒弟对某一技艺的学习和掌握需要通过反复观察、实践、领悟,师徒间建立默契,才可以最终掌握师傅的技能。因此,师傅所掌握的核心技艺、个人经验和诀窍,对于初学的徒弟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技艺黑箱”(甚至这个“黑箱”内的某些知识连师傅也没有意识到),徒弟掌握师傅本领的过程就是一个“技艺黑箱”逐渐变“白”的过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