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放眼世界的多样性(2)

    第二,把研究心得或学术成果用浅显的语言表述,给读者以大视野、大智慧,是这部 普及读物的基本出发点。编者采用了一些办法,力求把复杂的历史或曾出现争论的观点 化解为简捷、清晰的表述。以下只提三种方法:
        1.渗透法。即对学术界的研究论证过程或争论的不同观点统统不提,直接把编者认同 的观点渗透到对史实的叙述之中。例如,编者不提以往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 代开端有何不妥,而是引导读者从全局看问题:“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总历程中,近代的 开端以西方崛起为主要内容,西欧各国在世界近代史揭幕之际扮演了最积极的角色。西 方通过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使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为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并在 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开展了新的革命运动……”同样,该书现代篇的开端也不再是俄国 十月革命,而是从欧洲的优势地位、美日之兴起、俄国1905年革命和亚洲的觉醒等牵动 全球的诸多因素来考察20世纪初的世界。
        2.比较法。两种以上事物之异同或优劣,一经比较便可明白。如书中提到,基督教的 兴起意味着古典文明的最后没落,其原因何在?编者通过比较作出解答:因为“两者代 表着根本不同的精神倾向。古典文明重理性,基督教则神学至上;古典文明认为人性崇 高,基督教则宣传人性堕落;古典文明强调自由发展,基督教则绝对相信上帝包揽一切 ,万流归宗于神的至高无上的统治。这种根本对立必然导致基督教占统治地位后古典文 明遭到摧残、破坏。”由此可见,基督教所代表的精神倾向并不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方 向。为什么反而能得势呢?原因在于当时奴隶制危机的加深使人们对古典文明失去信心 ,“反而向基督教的信仰寻求解脱,所以基督教的流行乃至唯我独尊也是历史的必然。 ”又如,书中比较了英、法与意、德的不同国情,阐明当时的绝对主义王权在客观上对 资本主义发展有利。还有,进入现代的意、德、日法西斯主义的各自特点,通过比较, 举一反三。这样,有助于读者形成这样的认识:历史上人类的理性曾让位于所谓上帝的 神性,资产阶级民主曾屈从于法西斯独裁,文明的进程曲折迂回,社会的暂时倒退成为 历史的必然。
        3.总结法。即编者通过实事求是地揭示历史真相,总结出对今人富有启迪意义的经验 教训,回答现实提出的某些重大问题。例如,编者既肯定了共产国际“给予了各国共产 党一定的有益帮助”等历史功绩,又指出它往往以“苏联的国家利益来决定”对各国共 产党的领导,是难免犯错误的。书中还指出:斯大林“过早地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犯了 严重错误”。编者引用了邓小平对共产国际和新经济政策的评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 现实意义。而对于南斯拉夫最先冲破苏联模式、创造自治的制度评介,也比以往国内一 些著述更为客观、冷静,指出这种自治制度的两个根本缺点:一是过分削弱中央权力, 忽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作用;二是没有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没有建立起市场体系。 结论是“无秩序的经济导致无秩序的国家,最终酿成国家的分裂”。对于东欧各国的剧 变,编者采用先归纳概括后分述的办法,即“来自东西两方面的冲击波,使东欧各国多 年来的社会矛盾迅速激化”。而“各国十分被动地用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来缓解矛盾, 结果反使局势更加动荡,政权相继易帜……”事过十余年后,反思当时苏联、东欧剧变 引起的震撼,不禁令人产生联想:“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上述渗透、比较、总结三法并非普及读物写作手法的专利,也不是该书编者的刻意追 求,而更像是他们面对读者的侃侃而谈。能让读者从书中“听”出学者纵论古今,可说 是该书的独到之处。
        第三,作为简明通俗读物,如果“精简”为史纲式的著作,需要有人指导、讲解才能 读懂,势必失去读者。该书着意克服这种倾向,作了有益的尝试。编者对人类文明的重 要进展或一些人物、事件等方面的叙述,于平实畅达中不乏生动之处,妙趣横生。试举 几例:
        一是对旧石器时代早、中期人类社会组织的推测,编者摒弃有的学者关于存在杂交(不 分辈份)原始群的说法,而以现代对黑猩猩的考察为据,发现“其成员绝对严格遵守母 子之间不相交配的习俗”,进而断定“黑猩猩尚且如此,人类最原始的家族当然也会同 样严禁母辈与子辈之间的婚配”,因此,“可推知当时人们过着血缘家族的生活”。
        二是埃及新王国时期法老埃赫那吞的改革,其中“新建的阿吞神庙只是一个露天的柱 子大厅,意味着信徒在阳光下直接与神进行交流”。而从以往见过的图片中,人们还误 以为这些柱子上的屋顶坍塌了。
        三是以北京现存的九龙壁为例,追溯其工艺上的远祖来源于巴比伦的琉璃砖。这就把 遥远的古国文明一下子拉到了读者跟前。
        四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前特设一节“理性时代”,择要阐述启蒙思想家主要代表人物 的思想。诸如,“人权中首要的一条便是生存权。为了避免人们互相伤害,人的权利应 受一定约束,应该是思想自由、行动守法”;政权“不是一件个人财产,它在本质上只 属于人民”;强调实行法制才是人权的根本保障,等等。这些被恩格斯称为“非常革命 ”的“伟大人物”,他们的思想光辉在以往国内一些史书中还只是隐约可见,而在该书 中却得以大放异彩。
        五是写人物时对人物内心活动和语言有所涉及。如写拿破仑时先说明他因何称帝前叫 “波拿巴”,让读者了解一点常识,进而到雾月18日政变前夕,“他已在想,难道这一 生就只为督政府那些无能之辈卖命吗?”一句话便把一个近代的项羽式人物写活了。还 有现代史中美国与英国争夺海洋霸权时,美国的豪斯上校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针锋相 对的两段话,也很精彩,前者不愿屈从于英国对海洋的独占统治,强调“我们有更多的 钱……”后者不甘示弱,表示“宁愿花掉最后一个金币,也要……保持海军优势。”后 来,丘吉尔对英国衰落的描绘是:“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 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样生动的描述或引用历史人物的 连珠妙语,若不是受篇幅限制,相信作者还会多用一些笔墨。
        最后,作为普及读物,该书还具有人类文明史小百科的功能。它的小标题设置面广量 多,每个小标题下行文长则千余字,短则几百字,既体现文明演变的纵横逻辑关系,又 基本独立成篇,加上相映成趣的图片,给读者以通读、浏览或随时查阅的种种便利。笔者正是在浏览中产生了通读的欲望,又在工作中随时查阅而萌发了向广大读者推介这部 书的念头。即便是高层次的读者,对此普及读物也就“笃志虚心,反复详玩”。在自然 科学界,知名科学家写科普读物已属天经地义之事,那么,人文科学的知名学者乐于为 大众读者编写普及读物,此事本身就可喜可贺。至于普及历史知识读物怎样才能写得更 好,如何能让读者爱不释手,无疑是学术界和出版界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