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通:坚守人民立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7:11:15 《光明日报》2017年12月1 陈通 摄影/图: 参加讨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冀南皮影戏民间艺人为当地儿童介绍皮影戏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有效的保护手段之一,就是保证其传承人进一步发扬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传给下一代。尽管生产工艺品的技术和烹调技艺都可以写下来,但是表演与创造行为是无形的,其技巧、技艺仅仅存在于从事它们的人身上。所以,许多代表性传承人被称为“人类活财富”“人类活珍宝”。正是在传承人世世代代的赓续守护、传承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历经千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许多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发生着重大改变,传统的传承方式也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家庭结构和教育模式,通过传统方式培养新一代传承人面临诸多困难,许多遗产存在传承断档乃至消失的危险。 为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要抓住培养传承人群体这个关键,抓住提高保护水平增强传承活力这个重点,不断厚植传承土壤,形成良好氛围,增强传承后劲。要不断提高传承人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增强传承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传承人提供必要传承保障和传习条件,支持传承人提高传承实践能力,支持传承人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人民应当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如果从坚守人民立场的角度来审视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会发现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例如存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同于“文物”,不尊重传承人结合时代要求进行文化创造的现象;存在忽视人民大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人的现象,制定有关保护政策和方案未能广泛征求民众意见,未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自身遗产保护中发挥首要作用;一些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保护计划中,过度考虑自身商业利益,未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社区、群体成为主要受益者,甚至威胁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的习惯于外部评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科学地干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保护遗产的名义阻碍传承人等。 江西省上高县妇女剪纸协会的妇女在创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剪纸作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的遗产,人民是遗产的最大利益攸关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坚守人民立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让人民成为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切实维护人民权益。在工作中做到保护政策措施、工作方案尊重相关社区群体的意愿,行动计划的实施有相关社区群体的广泛参与;科学记录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影响力,为传承人收徒传艺、传承传习提供必要条件;尊重传承人的再创造权利,不轻视不贬损传承人的文化创造;维护和保障传承人受教育的权利,开展交流合作的权利;确保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为人民所共享;确保人民对保护工作的监督权,确保人民是保护成效的最终评判者。 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科学的制度设计和保障措施。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坚守人民立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既是世界观、价值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