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兆元、林美容对话:文化圈与信仰谱系——海峡两岸民间信仰的比较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6:11:48 中国民俗学网 田兆元 林美容 游 参加讨论
林美容:刚才兆元老师讲的这些,让我想起来讲讲汉民族的本源观。木有本、水有源,汉民族是一个重视本源观的群体。台湾人修缮祖庙寻根问祖,都是基于汉民族饮水思源的本源观。汉民族往外拓张,如何把世界各地的民众统一过来?就要看祖居地在哪里,宗祠在哪里,于是,我们便修了很多祖庙、宗祠。我对本源观的了解,是一种文化的概念,因为汉人的社会结构是一直往外拓张,香火就一直要分,树大要分枝。“分离”了很久,很多人要回回不去啊,台湾人回不去,就造成了两岸的“隔绝”。有了本源观的带动,便促成了人们实际的行动,虽然是一个文化的理念,但是因为现实社会有很多的分离问题,于是本源观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是我对本源观的理解。 田兆元:我觉得汉人传统,中国民族的传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形成的民俗传统,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而且是一种价值观。我们对故乡、祖庙深厚的情感,这是一个民俗传统,也是有一个文献的传统,汉字形成的经史子集的传统。这样庞大深厚的文化资源在世界上是比较少的,这就铸就了中华民族对本源观的追求。过去孔子也是讲,文化有一个“中心-边缘”的关系,“礼失求诸野”。这个中心往往也是权力争夺的中心,有兴旺也有衰弱。中国文化是一个蜂房式结构,“中心-边缘”的表述,好像是一个等级的结构,但蜂房式结构就相对客观。中国文化的蜂房式结构,是指中国文化多区域多族群的拥有保护。一个区域的文化出现问题,但是这种文化可能在另外一个区域存在着。就像蜂房不断做大一样,文化传统可以不断复制生长。这就是中国文化世世代代传承的秘密。中国文化体量大,台湾民间信仰回家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中国文化反思的过程。台湾的、香港的繁体字的群体,正是文化经济很发达的群体,民俗传统也保存得比较好,对古文的阅读能力很强,这是非常值得反思的问题。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思潮更加激活了文化传统。原来的文化属于睡眠状态,台湾回乡势力等几种势力促进了本土文化的回归,当然大陆的文化自觉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根本力量。我曾经写过一篇“让封建迷信一词作古”的小文,说明“封建迷信”这个词是束缚民间信仰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负面词汇。现在社会管理者也开始意识到,应该好好管理民间信仰,而不是简单禁止。2005年以前,“祭祀”都是一个敏感的词。比如黄帝祭典,有人攻击。非遗保护使得信俗、祭祀、庙会等词汇具有了正面的意义。这是一个觉悟的过程。现在大量的两岸共同的民间信仰修缮祖庙,有的是营建两岸的关系,更主要的还是为了民众的生活。民间信仰的恢复与两岸的互动促进密切相关。再举一个例子,浙江象山的如意娘娘,原来台湾是没有的,是国民党撤退时期带过去的,顺便还带过去一个岛的民众。后来,有了如意娘娘到象山“回家”“省亲”的仪式。回来后,又激活了大陆的信仰,不断地来往。海岛社会有一种浪漫唯美的追求,对生命有一种挚爱之情。两岸信仰的互动实际上是一种海洋文化的开拓,是东海文化的共享。 林美容:田老师的中心跟边缘的说法非常好,台湾是一个“礼失求诸野”的特例。战后蒋家政权是很积极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很多中国哲学、历史等经典汉学的研究。蒋政权不太喜欢民间信仰的东西,也不是一开始看好这些东西的。现在比较看好,因为民大于官啊,官要讨好民间的东西。因为蒋政权代替了很多“五四”的思潮——科学民主等。所以,那时候我作为本土的台湾人,文化被打压,觉得民间信仰没水准,代表被统治的声音。上一代在国民党的高压统治下,在国民党政权下民众是没有选择的,但台湾内部的生活底层还是有一些历史背景的。我呢,很有使命感地做民间信仰的研究,也是看不下去台湾本土的东西被打压,也受到整个体制的抵制。所以很希望借助这个交流,让大家了解两岸的交流不仅是国共的交流,人民的交流更重要,更感于心。 田兆元:这是一个真实的情感经历。研究民间信仰有很多视角。我主张有三种形态的民俗:地方的、国家的、国际的。地方的,像古代的班固、应劭,都有很好的表述。认为地方的文化是受风土影响的,各有特点。站在国家的立场上看,有的好、有的不好。班固主张由君王来统一,使之归于善;应劭讲求由圣人来统一,使其归于盛德。过去《诗经》有三百首,十五国国风,《周南》《召南》温柔敦厚、无邪,很少有冲突的,很纯美,所以是正风正俗。其他的都是有些激烈的情绪,不太和谐,所以是变风,就差一些。现在看来,纯粹地方的文化、纯粹国家的文化都是不行的。一种信仰,必须具备普遍性。所以这样一种信仰就既不属于地方的、也不属于国家的,而是属于世界的、全人类的。妈祖的例子太明显了。一种信仰的研究、一种民俗的研究,需要开阔的心胸,不拘于一个地方、一个国家,应该以世界的视野来看待这个问题,民间信仰应该以世界的眼光来看。我读过林老师的关于祭祀圈的文章,也提出了民间信仰的谱系问题,申请了国家社科项目。什么叫谱系呢?其核心是互动性,存在着互动这样一种文化现象。谱系性存在于互动性中。有无普遍性问题其实也是看有无互动机制和可能,互动都不行,何谈普遍性?祖庙和分庙有互动,形成各种类型的谱系,有空间的谱系、族群的谱系,内在的结构谱系,也有内部的权力谱系。谱系是一个跨越性的存在,不是拘于一地。东海海岛岛群原来曾经是共同的文化区,现在可能发生了变异。我们要把其中的谱系性找出来,激发其互动性,以此构建和平东海、美丽东海的设想,消弭冲突。这是我们一个民俗学人类学研究者的价值立场。 林美容:我回应一下谱系的观念。我是做亲属称谓起家的,亲属系统有很强的结构性,我做的祭祀圈、信仰圈也一样受到结构主义的影响。其他还比如说市场圈、通婚圈等,结构的概念都可以应用。祭祀圈还维持着原来的传统。市场圈跟人类的衣食关系密切,但传统的市场圈现在已经很难进行研究了。从民间信仰研究这几年我所关注的议题,是民俗仪礼的问题。在民间庙会的场合,两个神轿可以一来一往,形成互动。所以,这个谱系的观念有一个时间的观念,一代传一代,谱系也有空间的概念。所以用这个谱系或者是系谱,都可以说得通。从这里可以进行历史性的考察,也可以进行人类学的同时性的考察,现况的层面,某一个阶段的考察都可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