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这一古老的文明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中断。然而中国文明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和什么样的环境与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兴起和发展又经历了一些什么样的历程,中国文明同世界上的其他古代文明相比有哪些特点,在世界文明史上又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对这样一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而且对于我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的历史规律也同样极为重要。 正是由于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研究的重要性,2000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联合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中心旨在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的学者、团结国内外从事古代文明研究的众多学者,对上述问题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研究。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在学术界成为热点,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20年的研究,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发展阶段等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并逐步加深了对文明和与文明相关的不同层次的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同时,随着这一课题的逐渐深入,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一批距今四五千年的对探索文明起源与形成有关键意义的重要遗址,对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区域性文明进程也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20世纪末,举世瞩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了圆满的阶段性成果,这一工程也为目前的文明起源研究奠定了基础。正是为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中心于2001年8月1~3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一 会议于8月1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有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文物研究所、夏商周断代办公室,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外事局等的领导和嘉宾16人;来自日本、德国和英国的学者12人;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广东、香港和北京等地文博系统、高校和有关科研机构的代表110多人。此外,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等新闻机构的记者也出席了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古代文明中心主任李学勤首先致辞,文明中心副主任陈祖武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古代文明中心名誉顾问李铁映为大会发来的贺辞。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黄浩涛也相继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日本学者秋山进午在会上就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研究谈了自己的看法。古代文明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巍汇报了中心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今后的工作设想,以及此次大会的议程。 开幕式之后,100多位代表分三组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热烈讨论。第一个阶段的讨论主要是围绕代表们提交的论文而进行的;第二阶段的自由讨论则有五个议题,即关于文明、国家等概念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原、海岱、江汉、长江下游和辽西等地的文明化进程,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模式、道路、动力及其特点,如何从考古材料和如何结合古代文献进行文明研究,以及对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回顾和展望等。 通过热烈讨论和友好交流,代表们深化了认识,会议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次讨论会还体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参加会议的代表多,并来自不同的学科,从而使这次会议成为历年来召开的有关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专题研讨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二是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讨论非常活跃。三是这次研讨会讨论的问题非常广泛,有理论探讨,有个案研究,有回顾,有展望,研讨的内容涉及到了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 在这次会上代表们最关心、讨论得最集中和最深入的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文明起源的理论与相关概念 代表们首先进行热烈讨论的是文明起源的理论问题。如何看待文明起源的相关理论,会上出现了几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进行文明起源的研究首先要解决理论问题,并且强调要借鉴国外的相关理论。相反的意见则认为首先要重视考古材料,尤其是新材料,要看理论是否能对这些材料进行解释。但大多数人认为理论和材料二者都很重要,但实践是第一位的,而且这种实践应从中国的实际材料出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