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究竟魂归何处(下)(2006042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5:11:53 哥伦布全传 李隆庆 参加讨论
三 圣多明各大教堂的铅棺铭文 伊斯帕尼奥拉岛,是哥伦布毕生探险和殖民事业的中心舞台。其西部地区早在1804年就建立了海地共和国。1844年其东部地区也取得独立,建立了多米尼加共和国,定都于圣多明各。 1877年9月,为了迎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纪念日,圣多明各大教堂提前进行了全面地整修工作。在扩展其内殿的施工过程中,工人们在大教堂高祭坛北面墙基的外缘发现了一个墓穴。在墓穴中发现一只铅皮棺材,大小如同一只箱子,其形状和规格大致都与从哈瓦那运回西班牙的那只棺箱类似,非同小可,令人震惊。 于是,当事人立即请来大主教、市政官员和外交使团人员,当众进行开棺查验。发现在铅棺外部和内部都有一些缩写字母的铭文。可见棺箱内,放有四十一块遗骨,还有灰烬和一颗子弹。据说哥伦布年轻时左腿受过枪伤。“一颗子弹”,未能取出,伴他终生,证明哥伦布早年遭到过抢手袭击。哥伦布一生曾经多次遇险,但这颗子弹,是否是1476年拉古什海战留下来的?是否与他1485年匆忙离开葡萄牙有关?或者是1493年首航归来在里斯本得到的“奖赏”?或者是在新大陆殖民地,由叛乱分子给他的“纪念”?目前尚不得而知。无论如何,这次开棺查验是对哥伦布遗骸的第四次移动、想必也是最严重的一次触动和污染。 关于铅棺上的铭文。1942年,美国哈佛大学哥伦布研究的权威学者S•E•莫里森先生在其出版的名著"Admiral of the ocean sea A Life of Christopher Columbus"(《大洋统帅克里斯多夫•哥伦布的生平》)中,对铅棺上的各种铭文及其含义进行研究后,记述说: 在铅棺的前后两端和左右两边都刻有: "C C A" 三个大写字母,显然是: "Cristobal Colon Almirante" 西班牙文的缩写字母,意为:“海军上将克里斯托瓦尔•哥伦”。 棺盖表面的铭文为: "D. de la A. Per Ate " 大概是: "Descubridor de la America Primer Almirante" 西班牙文的缩写,意思是:“海军上将是亚美利加洲的发现者”。 棺盖内面刻有铭文是: "Illtre Y Esdo Varon" "Dn Criztoval Colon" 这两行字的意思是:“杰出的著名的绅士唐•克里斯托瓦尔•哥伦”。 铅棺发现后的第二年,即1878年,圣多明各大教堂整修竣工。专家们对这具铅皮棺材作进一步的检查,拨开灰烬,又发现一个小银牌。经专家鉴定,小银牌是1541年放进棺材内部的。小银牌上刻有下列铭文: "Ua Pte de los r tos" "del P mer Al te D" "Cristoval colon Des'" 上段三行由西班牙缩写字母组成的铭文,大致是: "Ultima parte de los restor del primer Almirante D.Cristovar Colon Descubritor" 这段西班牙文字的意思是:“美洲的发现者、海军上将唐•克里斯托瓦尔•哥伦的遗骸”。 随后,多米尼加共和国长期坚持说:圣多明各大教堂地下墓穴所发现的这具铅棺上的诸多铭文,确凿无误地证明:它就是海军上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棺材;内中的骨骸,就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遗骨。1795年在匆忙中运往哈瓦那的那只铅棺,也就是说1899年又从哈瓦那运回西班牙的那只铅棺,就是第二任海军上将唐•迭戈的灵柩。 然而,上述消息传到西班牙后,舆论立即大哗。西班牙史学家们对上述结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是圣多明各方面的阴谋诡计。西班牙大多数人也附和史学家们的意见,认为塞维利亚大教堂的陵墓,就是哥伦布的陵寝。这是一件本来不该发生的事情。 于是,西班牙和多米尼加两国有关哥伦布魂归何处的争议,持续了近130年,直到现在。不过,当代西班牙历史学家拉蒙•埃斯克拉在1981年马德里出版的《西班牙历史百科辞典》“哥伦布”条目中写道:“在多米尼加共和国,真正的遗骸肯定没有在1795年的迁葬中搬出去,而是继续留在原处,遗骸问题最终不恰当地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 四 遗骸考察拨开历史迷雾 1992年10月12日,当代世界迎来了哥伦布首航美洲500周年的纪念大典。纪念活动由原来的欧美国家,扩及亚非许多国家,具有全球性的规模。西班牙在塞维利亚的卡尔杜哈小岛上,修建了国际博览会的主体建筑,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多米尼加在圣多明各提前为哥伦布建立了庞大的新的纪念馆,因其拱顶为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夜晚通过强光将十字架射向天空,蔚为壮观,故命名为“哥伦布灯塔”,同时在1992年将哥伦布的灵柩迁入该纪念馆。这是哥伦布遗骨的第五次移动。 世界各国对哥伦布首航500周年的纪念活动,从一个侧面促进了国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西班牙拥有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居世界之冠,早已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参观塞维利亚大教堂“哥伦布墓地”的旅游者,络绎不绝。与此同时,在多米尼加,仅仅圣多明各的哥伦布灯塔,每年就接待远渡重洋的参观者达40多万人次。毫无疑问,西班牙和多米尼加两国的“哥伦布墓地”都成为国际旅游者瞻仰的热点。然而,两处“哥伦布墓地”令人真假难辨,无所适从。孰是孰非?哥伦布究竟魂归何处?迫切需要历史学家和有关专家们尽快解开这个历史谜团。 在此背景下,大约在2002年左右,西班牙的塞维利亚的历史学家马西亚尔•卡斯特罗和生物学学者塞尔西奥•阿尔加拉达共同提出,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一劳永逸地解决“哥伦布魂安何处”这一历史悬案。即使用DNA(脱氧核糖核酸)比对方法,以确定塞维利亚和圣多明各的哥伦布遗骸的真伪。其实,早在1992年美国一个科学小组就曾向西班牙政府提出过这一建议,但在当时未被批准。这时重新提出此项方案,立即得到塞维利亚市政府的支持。西班牙格拉纳达的博尔大学基因识别实验室主任、法医学家何塞•洛伦特,也表示愿为这一计划提供先进的技术帮助。但同时,洛伦特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DNA检测的现有技术,目前只能追溯到200年前,哥伦布及其亲属的遗骸已有500多年的历史,DNA会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而难以辨认。 使用DNA比对技术,首先需要找出哥伦布亲属的遗骸,从中提取DNA,然后与塞维利亚大教堂的“疑似”哥伦布遗骨的DNA比对。当前,在塞维利亚,明确知道哥伦布亲属的坟墓只有两座,即费尔迪南德的墓和“教士”迭戈的墓。哥伦布的幼子费尔迪南德的灵柩,1899年当“疑似”哥伦布的镀金铅棺从古巴运回塞维利亚大教堂安葬时,也从卡尔杜哈小岛迁在塞维利亚大教堂“疑似”哥伦布的墓旁。哥伦布的弟弟“教士”迭戈的墓,19世纪被迁葬一次,安葬在塞维利亚陶瓷厂的花园里,遗骨受到严重污染。 2002年9月17日,由历史学家、遗传学家、生物学家和鉴定专家组成的西班牙研究小组人员,首先从塞维利亚陶瓷厂花园内,掘开了“教士”迭戈的墓,发现了一个有手提箱那么大的锌皮盒子。研究人员用钳子撬开盖子,看到了哥伦布的弟弟“教士”迭戈的遗骨。研究小组的负责人马西亚尔•卡斯特罗兴奋地说:“我们就像在作拼图游戏,现在我们手上有了第一块图片”。格拉纳达大学的法医鉴定专家洛伦特打算从“教士”迭戈的遗骨上提取线性基因。线性基因,由母亲传给儿子。将“教士”迭戈的线性基因,与塞维利亚大教堂的“疑似”哥伦布的线性基因进行比对,可以确定是否是兄弟关系,就足以确定其真伪。但这一研究,颇费时日,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会有结果。 2003年6月2日,在哥伦布的后裔海梅和卡瓦哈尔两人亲临现场的情况下,研究小组人员在塞维利亚大教堂缓缓地起出了两具棺材。其中一具是人们一直相信是哥伦布的棺材,即“疑似”哥伦布的灵柩。另一具是没有异议的哥伦布的幼子费尔迪南德的灵柩。研究人员带着这两具灵柩和业已取出的“教士”迭戈的遗骨,在警方严密护卫下,运送到格拉纳达大学进行检测。研究人员将从费尔迪南德的遗骨中提取Y染色体,与“疑似”哥伦布的骨骸中提取的Y染色体比对。Y染色体,直系血亲相传,只有男性才有。Y染色体的比对结果,可以确定是否是父子关系。 然而,西班牙科学家们在DNA检测方面,并不顺利。诚如何塞•洛伦特最初所忧虑的那样,“疑似”哥伦布和“教士”迭戈的遗骨,由于被迁葬多次,DNA严重污染,而且年代久远,在检测屏幕上显示的图像,混乱一团,模糊难辨。2004年10月,何塞•洛伦特不无遗憾地说:他们“骨骼的DNA退化,污染很严重,我们只能辨别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中,80%的样本已经辨别不出,只有20%可以被确认。正是这20%的DNA样本,可能暗示着西班牙是哥伦布的埋葬地(?西班牙人的愿望和猜测)。但洛伦特又说:费尔迪南德的DNA状况良好。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哥伦布”,与他儿子(费尔迪南德)的DNA有诸多不同之处。 为了彻底弄清真相,西班牙方面希望多米尼加也打开“哥伦布灯塔”的棺材,进行DNA测试。历史学家马西亚尔•卡斯特罗甚至向多米尼加表示,只要开棺看一眼遗骨也就行了。但多米尼加教士会最初反对开棺打扰哥伦布的安宁。据说后来得到多米尼加政府的允准。不过,如前所述,现存圣多明各的哥伦布灵柩,前后迁葬和转移达五次之多,而且其中至少有两次对哥伦布的遗骸严重触动,其污染程度足以使DNA更加难以分辨。即使使用DNA检测,想来也难以得出结果。 就在DNA测试陷入困境的同时,在遗骸考证方面却有重要突破。 2004年8月11日,据英国《卫报》援引西班牙科学家对遗骸的考证指出:科学家们研究遗骨发现,塞维利亚大教堂的“疑似”哥伦布的骨骸,高约1.72m,在形体上过于“瘦小和年轻”,与史料记载的身形粗犷、肌肉发达的水手哥伦布,并不相符。相比之下,1877年在多米尼加发现的“哥伦布的尸骨”,更接近于年龄在60岁左右,曾进行过大量体能训练,骨骼粗壮的哥伦布。西班牙研究小组负责人马西亚尔•卡斯特罗说:“西班牙出土的尸骨,其生前一点肌肉都谈不上,死亡年龄大约在45岁。而哥伦布是一名十分强悍的水手,死亡年龄大约在55-60岁”。因此,马西亚尔•卡斯特罗颇为自信地对英国《卫报》记者说:“我确信,哥伦布长眠在多米尼加共和国”。 五 哥伦布长眠于新大陆 综合上述,尽管DNA检测尚未得出最后结论,DNA的退化和污染也许永远得不出最后结论。但在其中,何塞•洛伦特所说“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哥伦布,与他儿子(费尔迪南德)的DNA有诸多不同之处”,已经间接地暗示,他们二人并非父子关系。唐•迭戈与费尔迪南德是同父异母兄弟,DNA自然“有诸多不同”。因此,塞维利亚大教堂的“疑似”哥伦布灵柩,就是唐•迭戈的陵墓。 更为卓有成效地是遗骸考证。我们从历史学家马西亚尔•卡斯特罗郑重而又自信的发言中,发现他对塞维利亚和圣多明各两处的遗骨进行了考察和对比。西班牙的“疑似”哥伦布遗骨,过于“瘦小和年轻”,“一点肌肉都谈不上”。显然,他所说的实质就是,塞维利亚大教堂的陵墓,就是唐•迭戈的灵柩。因为,唐•迭戈自幼在西班牙宫廷中长大,童年时充当王子唐•胡安的伴童,成人后又担任宫廷侍卫,体形瘦弱,死亡时年仅46岁。反之,哥伦布毕生在展帆转舵的航海生涯中闯荡,体魄健硕,骨骼粗壮,逝世年龄大约56岁。因此,多米尼加1877年发现的遗骨,就是克里斯多夫•哥伦布的遗骸。何况,1877年圣多明各发现的棺箱和小银牌上的诸多铭文,就是克里斯多夫•哥伦布最终归宿的铁证呢。 目前,科学家们已将主要目标,从哥伦布墓地的考证转移到有关哥伦布身世的考证上去了。 至此,我们可以坚信地说,历史的迷雾终于拨开。克里斯多夫•哥伦布的遗骸在1541年从塞维利亚越过大西洋,迁葬于圣多明各大教堂以后,尽管500年来,加勒比海风云变幻、波涛汹涌,但哥伦布的英灵就一直留住在他毕生事业的核心舞台——圣多明各。 毫无疑问,哥伦布长眠于新大陆。 ———————— 注:本文基本内容,见拙著《哥伦布全传》p727-737,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书中附有相关图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