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前期,以史笔自任的四川史学家刘咸炘 (1896~1932)欲重修《宋史》,而且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他对宋代历史作过深入的研究,是民国初年国内宋史的早期研究者,有着多方面的贡献,值得我们好好总结。本文仅围绕他重修《宋史》的事迹略而论之,期得以管窥豹之见。 一、重修《宋史》的缘起 元人撰定的《宋史》问世后,不断受到指责。虽然后人不能否定《宋史》的史料价值,然欲改撰重修者继继不断,竟有一二十家之多,此亦足见《宋史》在治史者心目中的不佳形象了。元人周以立以宋辽金三史体例未当,欲重修而未能。明正统末,其曾孙周叙请于朝,诏许自撰,亦未成而卒[1](周叙传)。嘉靖中,廷议更修《宋史》,严嵩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然亦未见有成[1](严嵩传)。时有柯维骐阅20年之力撰成《宋史新编》,以宋为主,辽金附之[1](柯维骐传)。明季重修《宋史》则有王维俭、汤显祖、顾炎武三家[2],成者有王氏《宋史记》,而汤氏重修《宋史》终未脱稿,顾宁人(炎武)有改修《宋史》之作而去向不明。无论重修或改撰,修撰者立意有所不同。《宋史》最受责难者,一为其成书仓促,编纂杂芜;二为其“义例”,如立《道学传》,被认为乃“元儒之陋”而受非议。清代修《明史》,延时甚长,其间亦有儒林、道学之争,自是因学术认知不同所致。前者为史家所公认,后者则反映了学术思想的差异。改撰或重修《宋史》成为治史者的一块长久心病。 延至清末民初,议责《宋史》者仍然不少,而有“重修”意者已经不多。正如清初赵翼所说:“今时代愈远,宋金书籍可资考订者流传益少,虽有志纂辑,亦无从下手矣。”[3]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有之,则西蜀史家刘咸炘可书一笔。刘咸炘幼从父兄之教,1914年其父卒后,就从兄成都延庆寺所设明善书塾(后更名尚友书塾)习读。1916年任塾师,主持负责书塾。刘氏一生以史笔自任,“于宋、明史部、集部用力颇勤”,其所持论“每每出人意表”,乃“自成一家之学者”[4]。对刘咸炘有重要影响的前辈学者是提倡“六经皆史”的章学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幸承家学,略窥思、孟之义;私淑章实斋,探索史官秉要御变之术。”他服膺章学诚的史学思想,对章氏史学多有阐发,同时也并不拘泥于章氏之说。总的来说,章氏史学是他治史思想的主要思想资源。 20世纪20年代后期,刘咸炘与时以《古史甄微》名闻学界的蒙文通同在成都大学任教,过从甚密,相与涵泳学问之涯。蒙文通过刘咸炘的学问十分推崇,有“其识駸駸度骅骝前,为一代之雄,数百年来一人而已”之语。二先生都十分关注宋代历史,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大转关的朝代,《宋史》的重修问题也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戊辰年(1928)三月二日这一天,蒙文通对刘咸炘说:“学林中有一事须君为之,君文出笔如史,又熟史学,宜以重修《宋史》为任。”[5]数日后,同在成都大学任教的著名学者唐迪风复以此事促刘咸炘应承此事。刘咸炘感到“兹事太大”,但已怦然为之心动,开始了重修《宋史》的准备工作。五月二十八日撰成《重修宋史述意》(下称《述意》)一文,很快对蒙文通、唐迪风的建议作出了回答,并对重修之事作了深入的思考。 刘咸炘谦逊认为自己“于宋事实不甚熟”,故拟“先以宋事诸大端多拈题目与诸弟子合力辑论”。其实,此前刘咸炘已撰著有《宋史学论》、《北宋政变考》、《南宋学风考》等很有份量的宋史论著,蒙文通等人的建议正是对他包括宋史在内史学成就的推崇。《述意》谈到了他的写作计划:准备将来积累数十篇作为基础,“如其能备规模则谓之《宋史略》;如不能备则谓之《宋史别裁》”。刘氏早殁,他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然而却留下有不少研究宋史的杰出篇章,成为民初以来宋史研究当之无愧的开创者之一(此当另文述之以表)。 自明末以来,“重修”之议未断,刘咸炘慨然以重修《宋史》自任,他以一人之力,是在继承意义上讲的最后一人。可是他之“重修”,决不同于此前诸贤,他要在深入进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从他史学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来看,实已属于20世纪“新史学”之例,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又是力图撰修“新”《宋史》的第一人。其人其事,学界或少有论及,然其绍述邵晋涵、章学诚之志而重修《宋史》,在民初史学中留下了一段值得注意的印记。 二、重修《宋史》以“表宋风” 清代学术因时而多变,虽然乾嘉学术的所谓“汉学”占有主导地位,但同时也始终贯穿着“汉学”与“反汉学”的思想冲突(注:此问题论者甚多,可参阅朱维铮先生《汉学与反汉学》一文,载朱氏著《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作为乾嘉学术的反动,道光、咸丰以降,以理学为主干的“宋学”渐有复苏之势,“推崇宋代是道咸以后的一个基本风气”[6]。近代思想家严复说:“研究人心风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于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所造就,什有八九可断言也。”[7]此话讲于1917年,大体表现了时人对宋代历史的新认识。虽然“最宜究心”,而数十年间真正从事“宋学”研究且有成就者殊少,以致宋史研究长期落后于其他断代史成为不争的事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