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与BC47年的兵变(下)(20040407)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1:11:54 小隐在线 AMENHOTP译 参加讨论
我们关于恺撒麾下高卢老兵战史的简要回顾说明了什么? 他们都来自北意大利、山南高卢和山外高卢,在一起经历了数年不间断的战斗,这使他们有着很强的团结意识,对自己的利益所在有着敏锐的了解。在内战中他们逐渐了解了自己对恺撒的价值,并且在很多场合下毫无畏惧地向恺撒表明了自己的感情和需求。很明显,那些导致了BC47年兵变的主要因素,还在发展着。争论的首要之处就是服役期限。所有这些高卢军团都在艰难的条件下先在高卢、后在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超期服役。第7、第9和第10军团自BC58年来就在高卢、西班牙和希腊作战。第8军团虽未在西班牙作战,也曾在高卢、意大利和希腊服役。第9军团则在高卢、西班牙和希腊服役了11年。第12军团在高卢、意大利和希腊服役了11年,第13军团则是10年,第5军团服役了8年,第14军团服役6年,都转战在高卢、西班牙和希腊。最为明显的,连续作战意味着由于战斗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死亡机率增加。这些老兵军团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恺撒本人在《内战记》卷三第二节写过麾下的军团很是衰弱,因为战斗伤亡和疾病而忍受着折磨。在法萨卢的战场上,十个高卢老兵军团的总人数才不过22000人(比较:满员为50000人)。如上所述,第9军团曾遭到了难以忍受的伤亡,到BC48年因为他们(在迪拉基乌姆战役中)严重减员,恺撒将第9军团与第8军团合并,或者按恺撒自己说的“把这两个军团联合成一个”(内战记3.89)。 还有两个与此有关的例子,未卷入兵变的第6军团,是法萨卢战役之后唯一在东方服役的老兵军团,该军团是BC53年组建的,但到BC48年年底,全军团只有1000名健壮的士兵了;而BC49年招募的第27军团,也未参与兵变,BC48年他们在希腊见证了战斗,也减员到2200人。不管这些军团原来有多少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这都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减员率。这一减员率必然与其他高卢老兵军团的相当。很可能现在有很多士兵确信他们作战的时间够长的了,该是让别人来为恺撒终结这场内战的时候了。 促使士兵们觉醒的第二个因素就是给养的缺乏。例如,在西班牙作战时,食物就稀缺而昂贵;到希腊作战时,恺撒的手下靠吃草度日。在坎帕尼亚宿营时,不会有缺少给养的问题,但是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艰难的会战在等待。后来在阿非利加作战时的条件验证了这种恐惧。 第三个因素就是自横渡卢比孔河以来缺乏经济上的回报。士兵们之所以愿意和热衷于追随恺撒有不少是因为希望获得经济收入。但是恺撒不让他们劫掠意大利的城市,西班牙和希腊的城市被劫掠的也没几个。即使是马西利亚,在长期的抗击之后也未被劫掠。而[被俘的]庞培党人的军官和士兵通常是受到保护不许劫掠的,还供给宝贵的给养,最后还被释放了。 士兵们很少能得到薪饷。恺撒自己承认经常不能给手下发饷。内战开始之时,恺撒的百夫长们承诺要提供供给骑兵的基金,军团也同意当恺撒没有足够的资源之时为他服务而暂时不领报酬。稍后在西班牙时,恺撒被迫向麾下的军团将校和百夫长借钱给另一支军队提供酬劳。很可能即使到了在坎帕尼亚宿营时,士兵们仍未能得到正常的薪饷。在卢比孔河畔、布隆迪西乌姆岸边、法萨卢战场上恺撒都承诺过给要给手下发现金奖励,但到这时为止,还是无法兑现这些诺言。这都与大有斩获的高卢战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时士兵们可是经常加薪,劫掠也是常事。恺撒自己也注意到缺乏物质回报会给指挥官和手下的关系带来麻烦(见《高卢战记》1.40“…凡是被士兵拒绝听从命令的人,不是因为措施失当,为命运所弃就是因为被发现了某些罪行…”在此可以将“措施失当”理解为不给士兵以应有的物质回报吗?)。 最后,人们确信恺撒放过被击败的敌人的策略要为战争的拖延负直接责任。某些情况下恺撒的部下对他慈悲为怀的策略深感厌恶,就自行处理一切。BC49年在西班牙,恺撒想放走被围困在伊莱尔达的庞培派士兵,可他的手下却要求他进攻敌人以结束这场战役。恺撒很快就答应了。 士兵们曾盼望法萨卢大捷能终结内战,给他们分发热望中的金钱与土地的报酬,获得退役。可不幸的是,情况迅速发生了变化。恺撒迅即离开希腊追击庞培,都没来得及给部下的未来作出安排。甚至在庞培遇刺之后,恺撒又在埃及和本都遇到了麻烦,自BC48年12月至47年6月间,恺撒都未给罗马发过信件。说他已经身亡的传言四处流布。而与此同时,逃难的庞培党人在阿非利加行省聚集,最早在BC48年12月意大利就获得消息说庞培党人阿非利加行省组建了一支部队。很有可能这支部队将跨海侵入意大利。恺撒党人也失去了对西班牙的掌握。内战还远未结束,恺撒的情况还很微妙。 兵变! 作为对这些问题的回应,最早在BC47年1月份,坎帕尼亚的士兵们发动了兵变。这可不是小事情。史料来源显示9个在坎帕尼亚的老兵军团全都发生了兵变。《阿非利加战记》的作者写道“…首先他(拉宾努斯,Titus Labinus,高卢战记中恺撒最重要的副帅)听到在罗马,老兵军团拒不执行命令,不肯到阿非利加来…”。按照西赛罗的意见,原本是想让他们开往西西里在那里与恺撒会合而后进发阿非利加的。阿庇安报道说,士兵们抱怨说没有得到在法萨卢的胜利后应得的和阿非利加战事后将得到的金钱奖励。因为只有高卢老兵在法萨卢战场上战斗,那就是说恺撒向这些又做出了在阿非利加继续服役后奖给酬劳的承诺。以上多位作者在记述使都未提到是“某些”老兵军团或是军队的“一部分”不想开拔,因此看来是第9、第13、第14军团参与了兵变;证据显示第10和第12,以及可能还有第5军团确实参与其事;据推测与此事相关的还有第7、第8和第11军团,这一点可从随后的事件中看出来。由于庞培党人军队数量惊人,恺撒肯定想把他的精锐部下,高卢老兵们投入阿非利加战役。因此既然第7、第8和第9军团没有随他在阿非利加和西班牙作战,可能正是因为他们也卷入了兵变,又强迫恺撒将他们的兵役解除了。而恺撒在这样战事吃紧危机四伏的关头自愿解除老兵军团的兵役,这是不太可能的(当然也不是绝无可能)。 所有证据综合起来,显示了一幅事态极其严重的景像,看起来某些士兵想要拿到拖欠的薪饷、承诺过的津贴和分配的土地立即退役;另有些人则想利用当前恺撒所面对的不稳定局势,作为确保未来获得的经济回报增加的一种讨价还价手段。证据也表明,他们可不是一群无组织的暴民,这些军队编组严明,多年来的共同服役帮助他们形成了良好的组织。他们明确地了解自己对恺撒的价值。他们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权利,现在则有机会来有效地行使这种权利。他们制定了一个计划使自己的要求能得以满足,兵变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 到某个时候,士兵们开始在坎帕尼亚劫掠城市,滋生事端。作为回应,大约在BC47年6月,安东尼视察了各军团,试图平息事端。路奇乌斯·朱里乌斯·恺撒被任命为城市大法官(市长)留在罗马(处理事务)。安东尼无法平息骚动—他没有那么多金钱以满足士兵们的补发薪水和津贴的要求,没有恺撒的命令,她也无法将士兵们除役。同时,他只有一个驻扎在罗马的军团,他也无法使用武力。士兵们对(独裁官恺撒的)司马官的命令公然违抗,这就毫无疑问地表明现在他们是正式地发动兵变了(BC47年6月)。 与此同时,普布里乌斯·科尔涅利乌斯·多拉贝拉(P. Cornelius Dolabella,此公乃西赛罗先生之女婿,时为BC47年的保民官)在罗马城内呼吁取消债务,减免房租(有关背景见《内战记》3.20-22,《亚历山大里亚战记》65)。这最终导致了城市平民的暴动,L.恺撒对此无法遏抑。由于罗马局势持续不稳,安东尼不得不离开坎帕尼亚回到都城。而后元老院颁布了紧急戒严法(Senatus Consultum Ultimum),安东尼依此授权,出动在罗马的军团镇压了平民的起义(按照BC58年导致西赛罗流放的法律,这也是违法的)。兵变则在坎帕尼亚继续着。 恺撒的干预与兵变的结果 BC47年上半年,恺撒任在东方逗留,先是在埃及后来又来到叙利亚。BC47年7月末,他在泽拉战场上击败了本都国王法那西斯之后,他计划从希腊直接前往西西里,既不去坎帕尼亚也不回罗马。他非常急欲与阿非利加的庞培党人军队开战,并未计划在意大利拖延时间给手下作出安排。至于解除兵役和报酬都要等到新的威胁消除以后再说。7月18日或稍前他在叙利亚得到了坎帕尼亚骚乱的报告。恺撒显然不顾这些报告,不相信局势十分严重。他可能还想将在坎帕尼亚的所有老兵军团都用来对付正在增长的庞培党人的威胁。他从东方派遣了副将命令这些老兵军团从坎帕尼亚开往西西里,而他将在那里与他们会合后再航往阿非利加。很明显,这些副将们并未带有任何除役的命令,或特别的指令或是用作津贴的金钱来和,叛乱的士兵们做交易。恺撒从东方派来的使者中有3个人有姓名可查,马尔库斯·伽里乌斯、普布里乌斯·科尔涅利乌斯·苏拉和马尔库斯·瓦勒里乌斯·美塞拉。BC47年8月15日,伽里乌斯从恺撒帐前去往叛军的路上在布隆迪西乌姆会见了西赛罗,此后他身上发生的事情我们一无所知,他从历史中消失了。8月25日,西赛罗听到消息说苏拉去见了第12军团,尽管他的军事声望颇佳(法萨卢会战中指挥第10军团),却被一顿石块赶了回来。美塞拉与第五军团有所接触,很明显他至少使一部分人转变过来,随他进发到麦撒那,士兵再也不愿意往前走了。按西赛罗所说,除非他们的要求得到满足,没有一支高卢老兵军团愿意跟恺撒到阿非利加去。 最后,九月底(9月25日)时恺撒终于返回了意大利,(在布隆迪西乌姆他和西赛罗亲切会面,使得西赛罗敢于在10月初回到罗马去)他在此可能和苏拉及美塞拉见了面。此后恺撒未按原先计划的前往西西里与高卢老兵军团汇合,他不得不绕道前往罗马。十月初,恺撒回到首都。恺撒深知他需要安抚手下,立即开始筹集钱财。他公开地向公民私人,自治城市甚至神庙借钱。安东尼等人曾吞并的死去或逃亡的庞培党人的地产,他现在强迫盟友们现在按照全额支付地价。同时,恺撒派被指定为大法官的未来的历史学家盖乌斯·撒路斯提乌斯·克利斯普斯前往坎帕尼亚的老兵那里,许诺假如他们愿意跟恺撒到阿非利加去作战,将来给他们的津贴增加到1000第纳里(相当于正常服役年薪的4倍多)。撒路斯提乌斯的使命失败了,他被军队赶走,拣了条命回来。士兵们决定要用暴力来推进这一问题(得到解决),要向着罗马本城进军将要求直接陈述给恺撒。路上他们杀死了两个大法官级的使节(据Dio和普鲁塔克,这两个倒霉的家伙是BC54年大法官C.Cosconius和某个不知具体姓名的伽尔巴。这标志着兵变进入了新的阶段)。很快他们来到了(帕拉丁山脚下的)玛尔斯广场。 正如我们前文说过的,在标准版的记载中接下来发生的是,恺撒以其一贯的大胆泼辣作风单身来到玛尔斯广场上的士兵中,发表演说称他们为“奎利泰斯”,这暗示着他们已被解除兵役了。士兵们立即后悔了,乞求他的宽恕。最后恺撒答应让这些现在受过惩戒的手下重新服役,现在恺撒重新获得了对手下的绝对控制,离开罗马前往阿非利加,最终获得了内战的胜利。按照这一图景,兵变失败了。 古代作者们有着众多的原因要讲述这个“奎利泰斯”的故事。强大而又富有领袖魅力的将军独自面对一支哗变的军队,这是罗马历史和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题材。例如,BC47年的场景让我们想起了亚历山大大帝BC326年在卑阿斯和BC324年在欧皮斯面对叛乱士兵的故事。罗马历史上其他类似的事件还包括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普布里乌斯·科尔涅利乌斯·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在苏克罗痛斥叛乱士兵;日尔曼尼乌斯在A.D.14年敉平一场叛乱;当然还有BC49年恺撒本人在普莱森提亚的法庭上面对他一度信任的士兵们。这个故事体现了恺撒的伟大和他对手下所行使的权威,这都将恺撒和那些控制不了手下那些公元前一世纪的罗马共和国的士兵的将军们区分开来。苏维托尼乌斯说,恺撒不像其他将领那样,兵变者没受惩罚就别想离开,他用了BC49年和47年的兵变作为例子。福隆提努斯则在《将道》一书中以“如何敉平兵变”为题提到了BC47年的兵变以显示恺撒史多么迅速和容易的处理了兵变者的。可能确有一些亲恺撒派的历史学家有意掩盖BC47年事件那肮脏的真相;但也很有可能的是,这些作家熟知恺撒在《高卢战记》中那精心培植的声誉,考虑到BC49年普莱森提亚兵变迅速的终结,又被当时那“奎利泰斯”的演说所迷惑,认为恺撒赢得了对手下士兵的胜利。不管他的原因如何,传统的故事塑造的画面,从根本上说是产生误导的。 对证据的重新审视显出了一幅另类的场景。BC47年兵变的结局可能是大不相同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恺撒没有军队来强迫手下士兵服从命令。他只有一个内战开始的时候招募的驻扎在罗马的军团,安东尼正用来维持城里的秩序。甚至这支部队也不可靠,因为迪奥写道,恺撒因为害怕他们也会兵变尔不敢动用这支部队。曾在东方伴随恺撒的第6军团这时还未到达意大利。这与普莱森提亚的情况完全相反,那时恺撒还掌握着对大部分老兵的掌握。还有,在内战的这个阶段,罗马没有政府能支持恺撒的行动,或是强制推行他的命令。罗马城的秩序是安东尼靠着武力手段勉强维持的。此外在西班牙和阿非利加还有敌对的军队与恺撒对峙着。 我的意见是这些因素使恺撒陷入绝望的境地。他别无选择只能单身面对他的手下。因此他在他们面前出现,发表了一通演说,非常有可能使用了“奎利泰斯”这个词,作为他劝服士兵们前往阿非利加战斗而不必认同他们的要求的努力的一部分。很明显,这一直接的方式失败了。虽然这个僵局的最终解决方案是明确的,但接下来到底发生了什么只能猜测。我们可以合理的假设通过谈判恺撒表面上保住了面子(因此他在后世留下了坚定的名声),但实际上只是满足了士兵们的要求才达成了协议。恺撒尽管曾计划过要在阿非利加战场使用全部的高卢老兵,但他的确遣散了很多老兵(按记载,在东方长期服役的第6军团此后在意大利修整,阿非利加战役结束后才参加了第二次西班牙战役)。这并不是零星遣散,因为在阿非利加和西班牙作战的高卢老兵军团番号我们是知道的,可以肯定10个军团中有第7、第8、第11和第12共4个军团不在其中。一个合理的假设就是他们参与兵变获得了遣散。相反的,BC49年恺撒开往希腊时留在意大利的那7各大队的患病老兵却在阿非利加服役。这可能是因为BC48/47年间,他们驻在维波,和布隆迪西乌姆不在坎帕尼亚未能卷入兵变的缘故。这7大队士兵中有些可能来自那4个被遣散的军团,可只有来自那4个军团的人才生病留下了,这种可能性极低。假使我们接受假设这7大队士兵都来自那4个被遣散的军团,那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即绝大多数人实际上都被遣散了(33/40=83%)。当然,恺撒是不会将这些叛乱的家伙留在意大利而不至少开始满足他们的要求的,因此,他们获得了承诺的津贴,这些钱是恺撒抵达罗马后搜刮来的。到恺撒在11月末前往阿非利加时,他已经开始在分配土地给这些老兵的进程。他自己不必在此项工作进行时在场,,他可以委派专员在他缺席期间将此项工作完成。第7军团的人最终定居在卡拉提亚、明图尔内、贝特雷和卡莱斯(Calatia/Minturnae/Baeterrae/Cales); 第8军团的人最终定居在卡莱斯、佛卢姆·朱理伊、忒阿努姆(Cales/Forum Julii/Teanum); 第11军团的人最终定居在波维亚努姆(Bovianum); 第12军团的人最终定居在维努西亚(Venusia)。看来其他军团是将兵变作为讨价还价的手段的,因为在得到未来的报酬增加的条件下,他们同意继续在阿非利加服役。BC46年,在阿非利加服役的高卢老兵军团共5个:第5、第9、第10、第13和第14军团,与他们一道的还有第26、第28、第29、第30军团,还有另一支番号不详的军团。毫不奇怪的,追随恺撒在阿非利加服役的高卢老兵们在Thapsus(塔普苏斯)战役以后大笔的金钱回报。阿非利加战事结束后,我们可以假定第9、第13和第14军团分到金钱和土地以后除役了。BC45年剩下的3个高卢老兵军团,第5、第6和第10军团,在西班牙作战,和他们一道的是7个新兵军团(即第2、第3、第21、第28和第30军团以及两个本地人组成的军团)。十个高卢老兵军团中只有两个,第5和第10军团,既参加了阿非利加又参加了西班牙战事的。 BC47年在罗马时,无人因为参与兵变而受惩罚。恺撒不能象在普莱森提亚那样对手下当即处以严厉的惩罚,表明了他在谈判中的软弱地位。但恺撒还是记住了那些兵变头目,直到BC46年末当局势已经安全之时才动手。一部分人他指派了危险的任务,另一些人他则以小的过失为借口给以惩处。还有很少一部分人他只分配了曾许诺过的2/3的土地和金钱就遣散了。(在《阿非利加战记》54节中)单独地提到了5个兵变头目的名字。这些人中两个是军团将校,3个是百夫长,他们是第十军团的盖乌斯·阿维努斯(军团将校)、阿皮乌斯·丰特尤斯(军团将校)、以及可能属于第5军团的提图斯·萨利努斯(百夫长)、马尔库斯·提罗(百夫长)和盖乌斯·克卢西那斯(百夫长),BC46年时恺撒只是简单的将其遣散。 结论 本文认为BC47年的兵变远比学者所普遍承认的要严重的多,也不象大家所想象的那样轻易的被平定了。当内战的烈火任在肆虐之时,恺撒的10个高卢老兵军团中有9个发生了兵变。对恺撒来讲最重要的是让这些军团,他军中的精锐,在阿非利加为他作战。情况并不是这样的,他反而只带走了5个老兵军团,还有5个新招募的军团前往阿非利加。剩下的4个军团,他颁给了金钱和土地回报后遣散了他们。所有的士兵都听到了恺撒那情绪不满的演说。最后他还是无法让他们随自己心愿行动。虽然恺撒可能真的做了“奎利泰斯”演说,却未能终止这场兵变。只是在他愿意谈判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士兵们的要求以后,兵变才结束。经常被人们描述为其指挥官赢得了胜利的BC47年的兵变,很有可能却是士兵们获胜了。 从大环境中看,BC47年的兵变并非独一无二,更像是两种传统的延续。这两种传统,一个非常古老一切相对较新。自罗马共和国建立以来,士兵们就曾多次发动兵变反对将军,其间他们经常会提出许多条件。但在共和国最后的50年间,恺撒这样的将领所经常要处理的是一对纠缠在一起的问题,这样的情况早期的领军大将从未见过:自己部队里心萌叛意的军团将校和百夫长;身在意大利的敌人,深怀敌意的元老院、政府以及罗马公众,以及和割据阿非利加和西班牙造反作乱的罗马军队间持续不断的内战。恺撒是孤立的。这些事实也为他的手下士兵所知,并构成了他们在谈判中优势地位的基础。恺撒,这所有君王中最为伟大的一位,也和其他共和末年的将领一样,别无选择,只得倾听手下士兵的吁求。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神话、传说与历史
- 下一篇:浅谈古代西亚乌旮瑞特语(200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