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亚与伊西斯:母性崇拜的历史过程研究(下)(20040311)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1:11:43 作者赐稿 喻晓 参加讨论
(3)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之前圣母崇拜的发展 自从“马利亚为上帝之母”在查尔西登被教会定为教义之后的一千多年间,在许多次普世宗教会议里关于教会为马利亚的地位和敬拜方式等问题提出了决议或谕令。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列表如下: 表格一:教会和罗马教皇关于马利亚的重要决议与通谕一览表(公元553年—1964年) 时间(皆为公元后) 会议 内容 553年 第二届君士坦丁会议 重申“马利亚为上帝之母”信条,并指出其终身童贞。 787年 第二届尼西亚会议 肯定敬礼圣母像的合法性。 1274年 第二届里昂会议 宣布子由终身童贞马利亚所生。 1495年 教皇亚力山大批准玫瑰经。 1547年 特兰托会议 宣布马利亚的一生言行毫无瑕疵,甚至连最轻微的过失也没有。 1555年 罗马教皇保罗四世颁布宪章,宣布马利亚在耶稣诞生前、诞生时、诞生后保持为童贞。 1854年 罗马教皇庇护九世在诏书中正式钦定“圣母无染原罪”为教会信条。 1883年-1902年 号称玫瑰教皇的利奥十三世,发布了十一封有关圣母与玫瑰经的通谕,他称马利亚为恩宠中保、救赎之母、信德干城、社会救星。 1950年 罗马教皇庇护十二世订1950年为圣母年。并颁布诏书,正式宣布“圣母升天”信条。 1951年 罗马教皇庇护十二世在通谕中强调圣母玫瑰经的精神功效。 1959年 罗马教皇约翰廿三世颁布通谕,称马利亚为“全人类获救的根由”。 1964年 第二届梵蒂冈会议 会议所制订的宪章笫八章为《救主之母》,专论基督和教会奥迹中的上帝之母荣福童贞马利亚,将马利亚与基督和教会的神秘地位作了详尽解释。 马利亚在天主教官方信仰中,从耶酥的母亲发展为今日上帝之母、教会之母的地位,有一个漫长的逐步的过程。而在民间信仰中,显得十分多元化,一些与马利亚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这种情况在文艺复兴期间达到一个高峰。号称为赞颂圣母的超级诗人但丁在《神曲》中,将马利亚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给予马利亚荣耀和赞美。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以画圣母象而闻名,其《西斯廷圣母》首度将马利亚画成极具人性的形象。米开朗基罗的著名雕塑《哀悼基督》将马利亚形象成功地刻画为一个哀痛的妇人。其它没有提到的作品数不胜数。 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在很多天主教教外人士看来荒诞离奇、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圣母显现”事件。选择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几次列表如下: 表格二:较有影响力圣母显现一览表 时间 地点 事件梗概 1251年 英国 显现给一位隐修院院长西蒙(Simon Stock),圣母将圣母圣衣(Scapular)交与他,并告知圣衣的功能和意义。 1332年 罗马 显现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十二世,给圣衣加上“周六善终”特恩 1830年 法国 显现给修女凯瑟琳(Catherine Laboure),教会她制作显灵圣牌。 1858年 法国 于露德(Lourdes)的一个山洞中,多次显现给伯尔纳德修女(Bernadette),呼吁罪人悔改。如今,天主教堂外的圣母山就是以这次显现为主题修建的。 1890年前后 法国 修女小德兰(Theresa of Lisieux)非常热爱圣母,曾蒙圣母显现。 1917年 葡萄牙 于花地玛多次显现给三幼童,嘱世人为罪人祈祷。 1925年 西班牙 于Pontevedra显现给路济亚修女,告之于瞻礼七虔敬圣母无玷圣心之功用。 在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就纪录下了很多圣母崇拜在中世纪欧洲人生活中显现出来的点点滴滴。《坎》中,有很多对圣母的颂词。在“女修道院长的故事”篇内,还完整地记录了一个当时广为流传的关于圣母显灵的故事。(29) 民间对马利亚崇拜的发展,往往超前于教会制定的信条。教会对于民间发生的一些比较重要和有影响力的信仰和事件加以肯定,再加上教会神学家的思想,就成为了不断发展完善至今的圣母信仰。 通过这些圣母显现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几乎都发生在以天主教为国教的国家。而历次显现,都传达了一些新的获得救赎的方式,如用玫瑰念珠念玫瑰经、着圣母圣衣等等。其心理因素和历史、社会背景十分复杂,但又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点。由于这个话题超出了历史的范畴,故本文不多作评述。 (4)宗教改革对圣母崇拜的影响 大范围的不崇拜圣母的基督徒,是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之后。 3. 小结 本文先写关于圣经中的马利亚章节的阐述,再论马利亚崇拜的发展历程,就是要阐明这样一个问题:圣母崇拜不是基督教与生俱来信条,而是在基督教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归其原因有主观客观两方面。 主观原因,首先是圣经中对马利亚的叙述少而摸棱两可,是后来马利亚问题扩大化的前提和基础;其次, 在基督教文化环境中,女人的地位很低下,处于男人的依附之下,是容易上当受骗、充当魔鬼工具的人群,(如夏娃)。但是马丽亚是一个例外,虽然她也是女人,但是她与上帝配合,生育下耶稣有关。从福音书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道成肉身”(Incarnation)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马丽亚同意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甚至可以说,道成肉身能够实现,是由于马利亚个人与上帝的合作(30)。这就造成了马丽亚非同一般的身份。第三,在基督二性之争中为导火索和争论焦点,如果基督二性合一,马利亚就同时生下了基督地人、神二性,最后二性合一论的胜利,使她的这个身份得以最终确立。 客观原因,首先,是基督教传播地域广泛,信众来自不同民族,因而受到一些民族的女神信仰宗教的影响,例如如从埃及拖勒密王朝传到罗马帝国的伊西斯(Isis)崇拜,以及罗马宗教中的黛安娜(Diana)女神(31)等;其次,是早期教会时期和中世纪,一般信众由于文化水平低下,对基督教中基督救赎教义不甚理解,转而寻求基督外的其它崇拜对象,如圣母和圣徒等。由于和基督的特殊关系,以及其作为母亲的社会身份,倍受敬拜。第三,是文艺复兴时代,圣母作为基督教信仰中极少的具备浪漫主义和人文主义色彩的人物,故被人文主义者推崇。 二、伊西斯崇拜的历史发展过程 伊西斯(Isis)是古埃及宗教中的丰饶女神、水与风之女神、月神、家庭守护者,又被视为女性和忠贞的象征,亦为航海女神和死者的庇护神。她是地神盖伯(Geb)和天神努特(Nut)的女儿,冥神奥西里斯(Osiris)、混乱之神塞特(Seth)、死者保护神涅菲悌丝(Nephthys)之姐妹,她和她的亲兄弟奥西里斯结为夫妇,产下天空之神、王位守护神荷鲁斯(Herous)。因此,伊西斯又被视为法老之母。 在古代埃及,伊西斯并不是主神,但是到了托勒密(Ptolemy)王朝统治时期,渐渐成为最高神。到了克里奥帕特拉七世(Cleopatra VII)和拖勒密十四世(Ptolemy XIV)共治时期,几乎成为唯一主神。托勒密王朝被罗马征服后,伊西斯崇拜被传到罗马帝国的很多地方,极盛一时,并成为早期教会时期与基督教对抗的主要力量。(32) 1. 古代埃及宗教中关于伊西斯的神话 “塞特-荷鲁斯之争”是古代埃及宗教神话的中心故事,伊西斯在其中是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主要角色。故事的大体经过是:当时作为全埃及统治者的奥西里斯(Osiris)被塞特设计杀害后,伊西斯千方百计找寻丈夫的尸体,并使用魔法、与奥西里斯的尸体结合受孕,产子荷鲁斯。伊西斯一边躲避塞特的追杀,一边将荷鲁斯抚养成人。长大厚荷鲁斯决心为父报仇,并且在伊西斯的帮助下,最终战胜了塞特而登上王位,成为现世之主。并且奥西里斯也获得复活,成为冥界之王。因此,伊西斯不但被视对丈夫为忠贞不渝的化身,同时拥有也是伟大的国王母亲的形象。 古埃及宗教是体系复杂混乱,伊西斯的形象突出地表现在其慈母的形象上。例如在一则神话中写到,毒蛇将荷鲁斯咬伤,伊西斯向主神——太阳神拉(Ra)呼喊:“荷鲁斯被蛰伤,荷鲁斯被蛰伤,噢,拉!你的儿子被蛰伤!荷鲁斯被蛰伤,荷鲁斯,后代之后代,舒(Shu,空气之神)的王位继承人,被蛰伤!”(33)她又对赶来的智慧之神托特(Thoth)说:“……请看,荷鲁斯因中毒而痛苦不堪!这是厄难,这是致命的!同其母头生子在一起者将亡故,除他之外我什么也不想看到!须知,我的心始而寄寓于他,因为我期待复仇者!噢,荷鲁斯,噢,荷鲁斯,将留在世间!从我怀他之时起,我便期望他(失去财富的幼儿)的父亲之所求付诸实现!”(34)托特用法术使荷鲁斯转危为安。 在荷鲁斯长大后,伊西斯也为儿子煞费苦心。她在赫利奥波利斯九神会议(35)上,要求众神认定荷鲁斯为奥西里斯合法的继承人。塞特坚决地压制了这个提案,并将伊西斯驱逐出会议。众神的会场居于一个岛上,不准伊西斯进入。伊西斯变身成老妪,并且了贿赂摆渡者,得以进入岛中。之后她又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使得塞特一见钟情。于是对着迷的塞特说:“我是一个畜群放牧者的妻子,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儿子。我的丈夫已亡故,儿子继承其父的牲畜。这时,一个外来人闯进我的窝棚,对我的儿子说:‘我要揍你,我要把你父亲的牲畜夺走,我要把你赶出去。’这就是他对我儿子的话。我想让你为他主持公道。”塞特落入陷阱,回答说:“既然有主人的儿子在,牲畜怎么能交给外来人?”(36)。之后,荷鲁斯和塞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和殊死的斗争。塞特的法力一度进入荷鲁斯之臂,使之充满毒汁。伊西斯为其换一臂。她还设法使众神谴责塞特,认定荷鲁斯为合法继承人。总而言之,处处体现了她保护帮助儿子的母爱。 伊西斯本身具有无穷法力,但她的重要地位,是来源于她与众神的关系。阴间神——奥西里斯是她的丈夫也是兄弟,现世秩序世界的主——荷鲁斯是她的儿子,混乱世界的主——塞特是她的兄弟。(37)她寻找丈夫尸体,让儿子成王。这种对女性美德的最大程度昭显,正是她被崇拜的关键所在。 2. 希腊化时代之后伊西斯崇拜的发展 在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的铁蹄征服了埃及,但是伊西斯崇拜却进入希腊和罗马世界,反而征服了一批政府者。例如希腊人统治埃及的拖勒密王朝,就尊伊西斯为主神。 伊西斯非人类的形象众多,大多数时候以牝猪或牝牛的形象出现。因此,古埃及人对牝牛非常尊重。而这个传统一直持续到了希腊化时代,当时的埃及人“不许用牝牛来当作牺牲,因为牝牛是伊西斯的圣兽。”(38)在希罗多德的时代,对伊西斯的崇拜广布于埃及,在集会的“重要性方面,次于阿尔铁米司祭的是布希里斯的伊西斯祭。”(39)其形象有时也为一为荷鲁斯哺乳的妇女,犹如哺乳圣婴的圣母。 对伊西斯的崇拜,公元前4世纪传到希腊,3世纪传到西西里,2世纪传到意大利,其后便传到罗马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她的圣像曾在多瑙河、莱茵河及塞纳河各流域发现,在伦敦曾经挖出她的一个神庙。(40) 在罗马帝国中,她“作为萨尔匹斯的妻子受到崇拜”。(41)她“是从希腊人的得墨忒耳女神变成的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最高女神。当时,对埃及女神伊西斯的崇拜盛行一时。”(42)在伊西斯教宗教祭祀中,欢欣鼓舞的崇拜者们高唱着“我们又发现了奥西里斯”之歌。伊西斯以画像或或雕像出现,手中抱着她的圣子荷鲁斯,那些虔诚的连祷者高呼“天后”,“海星”及“圣母”。在所有异教的祭仪中,这是事事都与基督教最接近的,例如,其故事的缠绵悱恻,仪式的高雅,教堂的壮丽等。(43)盖尤斯将伊西斯教定为罗马的正式宗教之一。罗马帝国的皇帝奥托 “经常穿祭神的亚麻服,公开参加伊西斯女神的仪式。”(44)图密善在战争不利时也曾“打扮成伊西斯女神的庙祝,夹杂在各种迷信的祭司中间,渡过第伯河。”(45) 一位叫做蒂布罗的罗马诗人在给他的妻子的信中写道:“迪莉亚,从你的伊西斯那里我能期望什么?……现在,现在,女神啊,救救我,你的神庙中许多画像都已证明你能治愈人间的疾病。”(46)伊西斯在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对伊西斯的普遍崇拜的原因之一是其欢迎奴隶参加。后来罗马政府屡次三番地禁止,但屡禁屡失。(47) 三、对比讨论 在上面分别讨论了马利亚和伊西斯崇拜的发展过程,这些叙述和考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这两个母性崇拜对象的对比,初步探求母性崇拜发展的规律。 在崇拜的发端上,马利亚和伊西斯都是与其所在宗教信仰体系中的主神有致密关系,但不同之处是马利亚不是神,而伊西斯是神。也就是说马利亚的地位,全赖“尔胎子耶稣”,而伊西斯除去与荷鲁斯的重要关系外,他本身的能力和地位也很高。 在崇拜的发展过程中,马利亚在崇拜内容上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也就是说将希腊罗马埃及等地的母神崇拜内容加入到她的个人事迹中去,例如对马利亚诞生的传说、对马利亚升天的传说等;伊西斯崇拜发展在希腊化之前的阶段是变化不大的,至多是某个城市特别的为推崇她而已。但是到了希腊化时代却有很大变化,她从附从神变为主神,而且替代了许多过去被崇拜的女性神。这里的区别在于马利亚是在崇拜内容上纳入其他女性神的事迹,而伊西斯则是完全替代了那些女性神,好像那些神的一些功能变成了她的一个位格。当然,这两个母性崇拜的发展的动力都不是出自官方,而是来自民间。这在马利亚方面表现得尤其显著。 宗教信仰的内容,源于社会生活。故尔母性崇拜是来自母系氏族社会的回忆。作为回忆母性崇拜是强烈的,但是并无法超越对父神的崇拜程度,尤其是在官方上。但正因为官方的控制不是很严格,它的信仰内容得以接受民间的大多数创造,也接受一般信徒的自由崇拜,甚至有的时候它在信徒的宗教生活中的地位超越了那个主神。 (完) 2004年1月 ———————————————————————————————————————— 注释: (1)“以马内力”即Immanuel,系上帝与我们同在之意 (2)《马太福音》3:13-17、《马可福音》2:9-11、《路加福音》3:21、《约翰福音》1:29-34 (3)《创世纪》49:10 (4)《撒尔母记下》7:12-13 (5)Bernard Hurault:《牧灵圣经》(注释),王凌 等译,圣保禄国际出版公司,1998,第10页 (6)《马太福音》1:16 (7)《马太福音》1:18-25 (8)《路加福音》1:42 (9)《路加福音》1:41-45 (10)《出埃及记》12:29 (11)黄陵渝:《犹太教学》,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P217页 (12)《路加福音》2:22-38 (13)犹太人纪念出埃及的节日,是最古老最著名的犹太节日。为期8天。又称除酵节 (14)《路加福音》2:48 (15)《路加福音》2:51 (16)耶酥家乡拿撒勒东北15里的村庄 (17)《约翰福音》2:3 (18)约翰福音7:6、8、30; 8:20 ;12:23; 13:1 (19)Bernard Hurault:《牧灵圣经》(注释),第235页 (20)马可福音6:3 (21)如《雅各布第一福音》(The Protoevangelium of James)、《马利亚圣诞福音》(The Gospel of the Nativity of Mary)等 (22)《约翰福音》19:25 (23)例如《旧约•路得记》中的内奥米(Naomi) (24)弘文:《圣经中的女性》,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第17页 (25)H.Chadwick,The Early Church.New York:Dorset Press,1967,p.192 (26)参考H.Chadwick,The Early Church (27)G.F.穆尔:《基督教简历史》,郭舜平 等译,商务印书馆,2000,第139页 (28)G.F.穆尔:《基督教简历史》,第95页 (29)可参看乔叟:《乔叟文集•下卷》,方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第605到609页 (30)路加福音 1:38 (31)新约使徒行传19章翻译为亚底米 (32)G•F穆尔:《基督教简史》,P51注释1 (33)魏庆征:《古代埃及神话》,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第72页 (34)魏庆征:《古代埃及神话》,第73页 (35)即由古埃及宗教中的7个最重要的神组成的神界最高权力机构,这7个神是 阿图姆Atum、奥西里斯、塞特、伊希斯、涅菲悌丝、舒、泰夫那特Tefnut、努特及盖伯 (36)魏庆征:《古代埃及神话》,第81页 (37)在另外一个神话体系中,他还是主神太阳神拉的女儿,和地位继承者 (38)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6月版 第128页 (39)希罗多德:《历史》,第136页 (40)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恺撒与基督》,东方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689页 (41)王晓朝:《罗马帝国文化转型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2月版,第77页 (42)王晓朝:《罗马帝国文化转型论》,第77页 (43)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恺撒与基督》,第689页 (44)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324页 (45)同上 (46)夏遇南:《罗马帝国》,三秦出版社,2000年,第355页 (47)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恺撒与基督》,第51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