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自然环境对希波战争的影响(20031023)


    摘要:长期以来关于希波战争的胜负都是从人为的因素来分析的,本文认为在这场战争中自然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希腊人能够凭借有利的地形以少胜多,同时也对双方的后勤补给造成了不同的影响;而气候因素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它激发出了希腊将士、的士气。
    关键词:希波战争 希腊 波斯 自然环境
     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至449年)是世界上古史中的一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争。此战中,倾全国之师主动出击的波斯反被地狭力弱的希腊给打败。造成如此结局的主要因素当然是波斯帝国的入侵引起了希腊各邦奋起应战,正义是在希腊人一边的[1](P253)。近年来有人深入研究,提出希波战争中希腊将领的谋略思想是导致希腊胜利的主要原因[2]。还有人提出希波战争是两种制度的较量,希腊对波斯的胜利实质是民主对专制制度的胜利[3]。仔细分析这些观点,不难发现他们都是从人为的因素这一角度来分析的。但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人为的因素是排在第一位的,但也不可忽视物质要素、地理要素等其他因素。综观希波战争的整个过程,不难发现自然环境在战争中也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但这一点似乎为人所忽视。于是笔者决定在这个方面做一下探讨。而在这场战争中自然环境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上,所以本文的论述也集中在这两个方面。 一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很重视地理环境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孙子兵法》中就有《地形篇》、《九地篇》两篇文章,专门讲叙在各种不同的地理条件下应采取的相应的军事措施。他还提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4](P163),强调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在西方军事理论界有极大影响的克劳塞维茨也曾说过“在现实中,只有对很小的部队来说,才存在纯粹的、绝对开阔的平原的概念,也就是说才存在对军事行动毫无影响的地形的概念。即使对这样的部队,也只是对它的某一时刻的活动来说才存在这样的地形概念。对较大的部队的活动和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来说,地形就必然会发生影响。对这个军队来说,即使在某一时刻,例如在一次会战中,地形不发生影响的情况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5](P465)。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希波战争中几次重大的战役,不难发现都是在地形有利于希腊人的一方进行的。马拉松战役中的马拉松平原是多山的阿提卡地区中为数不多的一个大平原。按常理,这样的地形对拥有骑兵的波斯军是极有利的。同时波斯军还占有人数上的优势——据估计当时参加马拉松战役的波斯陆军兵员约一万五千人,而雅典倾其全力征集的部队大约只有一万到一万一千人[1](P254),所以波斯人认为在此作战是再合适不过了。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马拉松战场上,雅典军的左翼是一个沼泽地带,右翼是一条小河[6](P29),在这样的地形上,波斯人是不能充分利用其骑兵的。因为无法迂回到雅典军的侧翼和背后进行攻击,而希腊的重装步兵却能充分发挥其正面杀伤力大的优势。如此一来,波斯军的战败就不可避免了。同样的战例也可在普拉提亚战役中见到。在希腊军击毙波斯骑兵统帅玛西司提欧斯一战中,希腊军所占据的位置也是有利于步兵作战的。“因为基泰隆山的余脉是毗连神庙的平原边缘不适于骑兵作战。这里紧挨着还有英雄安德洛马拉特的神殿,周围由一片浓荫密布的树林环抱”[7](P325),英国军事史家富勒对此战的评价是“波斯人学会了一个教训,知道在一个破碎多山的地面上,若与密集队形的重装步兵作接近的战斗,则骑兵是不会有获胜的机会。可是希腊人却被这次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他在任何地形中都可以击败敌人的骑兵了。在下一次作战中,波斯人是过分的小心,而希腊人是过分的大胆”[6](P52-53),所以在普拉提亚的最后决战中波斯军的骑兵始终都采用弓矢的战术,不敢接近希腊重装步兵,最后的决战就在装备完好的重装步兵与只有藤甲护身的轻装步兵之间进行了。 《孙子兵法》中说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4](P163),他的意思是在“隘”形地域上,我们应该先敌占领,并封锁隘口,以等待敌人的进攻。在温泉关战役中,希腊人就是这样做的。温泉关的西面是陡峭、无路可攀的高山,东面是一片直通海岸的沼泽地,只有中间有一条可容一辆战车过往的通道,这条通路上修造了一道壁垒,只允许行人从墙上开的门洞出入[8](P536)。在这里,波斯军既不能利用他们的人多势重,又不能利用他们的骑兵。所以波斯军无论是列成战斗队形或用任何其他办法都丝毫无法攻占隘路,薛西斯“由于替自己的军队担忧,曾三次从王座上跳了下来”[8](P550)。若不是出了希腊叛徒埃披阿尔铁司,引导波斯军抄小路迂回到温泉关后面,波斯军恐怕还不那么容易通过温泉关进入中希腊。 在具有转折意义的撒拉米海战中,地理因素发挥的作用就更明显了。撒拉米湾位于雅典西南,有撒拉米岛和大陆之间形成的狭窄水道,非常适合于船小、但机动灵活的希腊海军的船只进行的作战。同时在这样狭窄的水域交战,根本就发挥不出波斯舰队数量多、速度快的优势[8](P582)。爱斯库罗斯在《波斯人》一剧中借信使之口就说过,“起初我们波斯的长蛇舰队还能抵抗;等到这许多船只集中在那狭小的港内时,非但不能彼此顾及,并且用那包铜的船头对着自己的船身撞去,撞坏了全船的桡扁”[9](P98),希腊人则高唱战歌,有条不紊地向波斯舰队展开攻击,将一艘艘敌舰送入海底。最终强大的波斯海军被打得大败,波斯海军残余也作鸟兽散,无力抵抗希腊舰队。薛西斯无心恋战,匆忙撤回亚洲,战局也起了根本变化。如果在宽阔的地峡附近的海面上作战,船只重且少的希腊舰队只可能有一个结局——全军覆没。 在战斗中,掌握地利是获胜的重要因素。一支小部队在平原遇上几队骑兵就会被打败,这时,只要能够迅速逃掉,不被击溃和被俘,就算万幸了。但若是一个不大的防哨,由于配置在难以接近的山地,就可以获得异常强大的力量。有利的地形使人数少的一方敢于公然出现在人数极多的一方面前,并与之奋战,在极其险要的地方甚至可以作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按照《战争论》的说法地形的作用绝大部分表现在战术范围,但其结果则表现在战略范围[5](P464),在希波战争中这点就表现得很明显。如果希腊方面不占据中希腊的重要关隘温泉关,并据险而守,怎么能为联军主力在后方的集结和希腊舰队驻防于撒拉米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如果不在狭窄的撒拉米湾进行海军的决战,希腊人怎么能扭转整个战局?波斯人带着此前获胜的锐气打到温泉关、撒拉米湾,如果希腊人不拒险而守,避其锐气,利用地利上的优势与之周旋,并借此把优势转化为胜势,整个战局的变化恐怕仍是朝着有利于波斯人的方向发展。如果真的是那样,恐怕整个希腊早就处在波斯人的铁蹄下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强调的是军队后勤补给的重要性。综观整个希波战争,后勤补给的困难是造成波斯军队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而后勤补给的困难又与希腊的整个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希腊大陆由一系列小山脉组成,平原少且土地并不是特别肥沃。只有若干地区(帖撒利亚、比奥提亚、拉哥尼喀、美塞尼亚、阿提卡的特里亚斯平原)适宜于种植谷物。其他的地区,因为肥沃的土层不厚,虽然间或经过人工改造,居民总是很艰苦地为农产而奋斗[10](P9)。总的来说,这样的土地上不适宜种粮食作物,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如橄榄树和葡萄等。所以大多数希腊地区缺乏粮食,经常向其他产粮的地区如地中海北部沿岸、西西里、埃及等地采购。可以得知,在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地上,长时间率领一支人数是五十多万的大军,后勤补给的压力必定是很大的。同时在希腊多山的地理条件下,交通是不便利的,这就更增加了运送补给物品的难度。当然波斯军也是做了一定的准备的。在入侵希腊本土之前,他们在赫勒斯滂海上建立了一座浮桥,这不光使波斯军易于渡过海峡,也便利了补给的运送。同时他们也在希腊以北的色雷斯沿岸建立了不少的给养仓库[11](P128)。经过这样精心的准备,波斯军开始可能不会感到给养的缺乏或困难,但是他们越往前走,就会离给养基地越远,只要继续前进,甚至在停止前进时的最初几个星期内,他们每天都必须筹备必要的给养,在这种情况下,补给的困难就凸现出来了。这时只有采取最直接的方法,即就地抢掠的方法。但波斯军是在希腊这块贫穷、人烟稀少、居民多半怀有敌意的土地上行进着,而且他们的人数也实在太多,所以这样的方法不能维持多久。希罗多德多次谈到希腊的河、湖被波斯军喝干的事例[8](P507),这些都可作为佐证。而希腊军是在本土防御且人数少,可以事先就为军队的给养做好各种准备,所以后勤补给的压力要比波斯军小得多。在撒拉米斯海战之后,薛西斯急急忙忙赶回去,人们常说是因为薛西斯害怕海上的浮桥被希腊海军摧毁、后路被抄,自己会被困在希腊。笔者认为那只是其一,不是其二。其二可说是波斯军的后勤补给不足或者说是更困难了。这里有两个理由:第一、波斯海军主力覆灭后制海权让给了希腊海军,海上补给线受到威胁。即使还能够从海上运送,也缺乏足够的船只。第二、撒拉米斯海战后不久,希腊的冬天就临近了,运送补给的压力更大了。因为在冬天不光包括粮食的运送,还要涉及到衣物的运送,同时粮食的消耗也更大些。此后,波斯军的给养就要全靠陆路运送或就地抢掠了。在普拉提亚战役中,玛尔多纽斯不听从阿尔塔巴佐斯的意见——撤到已经存积了不少补给的底比斯,在那里给他们的驮蓄准备粮草——并且提前发动进攻,遭到惨败。而他提前发动攻势却是“因为他的兵粮只够几天用了”[8](P607)。克劳塞维茨就说过,“给养方面的困难往往使军队的伟大胜利的光芒消失,各种力量耗尽,退却成为不可避免,尔后,真正战败的各种征候就会逐渐增加”[5](P453),普拉提亚之战的结果就验证了这句话。而波斯军给养的困难,最终是要归咎于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二 相比较而言,气候因素对希波战争的影响与地理因素所起的作用相比,人们更易忽视前者,但它对战争的影响确实是存在的。希波战争中波斯军第一次入侵的失败就完全是风暴所致[8](P419)。但气候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光是延迟了波斯人的大举入侵,而且还使波斯人在以后的战斗中多次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 在波斯军的第三次入侵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希罗多德说:当强大的波斯舰队开驻到玛格涅希亚领土的卡司塔纳伊亚市和赛披亚斯岬之间的海岸时,他们遇到了被称为海列斯彭提亚斯的大风暴。“在海上遇上了暴风的船舶,有的被卷到佩里洪的被称为伊普诺伊的山麓的地方,有的被卷到岸上去。有的就在赛披亚斯岬那里撞碎,有的被卷到梅里波伊亚市,有的被卷到卡司塔纳伊亚的岸上去了。老实讲,这场风暴实在是无法抗拒的。”“在这次的惨祸里面,即使根据做最低估计的人的算法,也损失了不下四百只船,无数的人以及莫大数量的物资。”“被毁的运送食粮的船舶以及其他船舶,那就越发不可胜数了。”、[8](P541)另外,当波斯海军准备用两面包抄的方法吃掉停泊在阿尔铁米西昂海面上的希腊海军的时候,他们遇到了更大的危机。原来“派出去的那部分前去遮断对方退路的波斯海军在埃乌波亚的科依列的外边航行的时候遇到了暴风雨的,结果他们被风吹到他们也不知道的地方去,碰在岩礁之上而遇难了”。“因为这样一来,波斯的军力就和希腊的军力约略相当,而不是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了。”[8](P566)以至当两军在阿尔铁米西昂海面上正式开战的时候,“两军的实力差不多是相等的。”这次海战的结果是“希腊人的船只和士兵损失的很多,然而异邦军方面的船只和士兵的损失那更多得多了。”[8](P567)这两场风暴的战略意义在于它使波斯军的有生力量遭到沉重的打击,同时给波斯军的后勤补给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并打乱了波斯海军两面包抄歼灭希腊海军的计划,使希腊海军能够安全地撤回撒拉米斯,完成整个战争的大转折。 在撒拉米斯海战中,人们往往提到的只是狭窄的海湾对整个海战的影响。其实,在那场具有转折意义的海战中,气候因素特别是风向更是起了关键的作用。普鲁塔克提到希腊海军发起攻击的时候,正是海上刮起一阵五级风的时候,“这阵风对希腊人的船只没有伤害,因为这些船只吃水浅,船体很小,可是蛮族人的船尾高耸,甲板上翘,在水中动作迟缓,受到这阵风就是致命打击。风袭击着它们,把它们吹转过来,船身横对希腊人”[7](P250),借此良机希腊人向波斯海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波斯海军的溃败就不可避免了。 气候尤其是暴风雨不仅直接打击了波斯军,还给了希腊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因为在信仰神灵的古希腊,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会使希腊人相信上天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有了天神的庇佑,希腊一定会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希罗多德就认为,在自然界,凡那些庞大的动物、参天的树木以及高耸的建筑,也都要遭到雷霆的打击,因为神喜欢削平世上一切突出的东西,“不允许过分高大的东西存在,这乃是上天的意旨”[8](P471)。对那些自命不凡、狂妄自大的人物,如那些显赫一世的皇帝,一个个都贪得无厌,但“狡诈的神们”总要把他们引向毁灭之路,希腊的胜利是 “神的驱使总在发生作用,它使命运控制了时局”[9](P80)。因此波斯人在撒拉米湾海战结束后派人与雅典人结盟时遭到了雅典人的断然拒绝[8](P620)。在战争中,雅典人认为是他们的女婿波列阿斯神刮起海列斯彭提亚斯的大风暴来帮助他们摧毁异邦军的船舶。因此,雅典人在回国以后,就在伊利索司河河畔,为波列阿斯修造了一座神殿[8](P541)。对波斯人来说,这些风暴是令人惊恐万分的,“他们认为他们目前所遭受的灾祸会使他们全部毁灭”[8](P566)。暴风雨使得希腊人充满胜利的信心,自然在战斗中奋勇争先,但却使得波斯人惊恐万分,在战斗中畏手畏脚。慢慢地,胜利的天平就向希腊一方倾斜了。 战争是人类群体的冲突的最高形式,决定其胜负的关键因素当然是人。除此之外,影响战争胜负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就希波战争而言,人的因素固然很重要,但自然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也不能忽视。虽然它不是最重要的,但它的确在某些方面加速或延缓了、甚至部分改变了战争的进程,对整个战争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波斯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不熟悉环境和地形所致,而希腊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则要归功于希腊人充分利用了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对此,我们决不能漠然视之。 [参 考 文 献] [1]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上古史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王霄飞.略说希波战争中希腊将领的军事谋略[J].社会科学战线, 1999,(2). [3] 周振新.论政治制度对希波战争双方胜败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4] 黄朴民.白话孙子兵法[M].长沙:岳麓书社,2002. [5] [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 [英]J.F.C.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 [7] [古希腊]普卢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9] [古希腊]爱斯库罗斯.爱斯库罗斯悲剧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10] [苏联]B.C.塞尔格耶夫.古希腊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 [11] William.H.Mcneil,A World History[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7. On the Environment’s Influence on the Persian War LI Jian-song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HuNan, Changsha 410081, China) Abstract: Most views on the Persian War draw from the factors of Greek for a long time ,my view of the text is that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too. Special geography of Greece impacts on the war directly,advantageous geography makes the little number of Greek defeat the much number of Persians,and have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to the both parties' logistic replenishment. The influence of the climate at whole war couldn’t be neglect , it also inspires Greek's courage in the war. Key words: The Persian War Greece Persian Entironment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