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陆的一份沉重礼物(上)(20070320)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9:11:0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李隆庆 参加讨论
(感谢李隆庆教授惠寄大作!) 原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 开宗明义,吸烟对人类的危害,从损害健康到威胁生命,从污染环境到破坏生态等等,是越来越被人们所确认的了。然而,吸烟的恶习至今风靡全球,困扰着全世界。烟草生产和消费,仍然成为“尼古丁大王”们巨量财富和欢乐的源泉;同时,也是千百万受害者无尽烦恼和痛苦的一个根源。 一 烟草的发现 烟草,是500多年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由印第安人奉献给全人类的诸多珍贵作物产品中,唯一的一份沉重礼物。 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奉西班牙女王伊萨白拉之命,率领三艘帆船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在当时,由于人类交往的稀少,彼此隔离,孤陋寡闻,哥伦布和欧洲知识界尚不知地球上有美洲和太平洋的存在。因此,哥伦布虽然到达了美洲,却认为他按照预定计划在向西航行中到达了东方的亚洲。10 月28日,当他的船队到达古巴以后,哥伦布误以为他抵达的是马可•波罗所说的中国大陆——契丹(Cathay)。当哥伦布向土著人询问黄金产地时,古巴土著人指向内地说:“古巴纳坎(Cubanacan)”,意思是古巴中部。但因哥伦布当时正沉醉在东方的迷梦之中,误将“古巴纳坎”听成了“忽必烈汗”。这样,哥伦布便以为他已经置身于中国蒙古大汗的国度里了。其实,早在120多年前,蒙古统治者已经被朱元璋的军队赶到北方的沙漠里去了,中国早已是大明王朝的天下。可是,当时的哥伦布和西欧人,全然不知中国王朝更迭的变化。 11月2日,哥伦布郑重派出由两名西班牙船员——翻译托雷斯和水手罗德里戈——以及两名经过初步训练的印第安向导所组成的使团,带上西班牙女王致中国大汗的国书和一份丰厚的礼物,前往古巴内地,朝拜“忽必烈大汗”。第二天,使团到达所谓“古巴纳坎”——现今古巴奥特连省的奥尔金镇附近。但在这里,丝毫也未发现“天朝上国”的文物衣冠,既无中国大汗巍峨高大的宫殿,也无大汗孔武有力的卫兵,更无闪闪发光的黄金。眼前所见,只是由五十多座棕榈叶片覆盖的茅屋,还有上千名赤身裸体的男女土著人。尽管当地印第安人将两名西班牙使者,当作“天上的来客”,予以热诚的接待,但他们终不免失望而归。 然而,两名西班牙使者虽然没有发现中国的“众王之王”,但却发现了威力强大而又持久的“尼古丁大王”。11月2日,就在这个使团前往“古巴纳坎”的途中,两个西班牙人发现了印第安人的一种奇怪的习惯。11月5日晚,他们返回驻地以后向哥伦布作了汇报。11月6日,哥伦布在其《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个西班牙基督徒在路上遇到许多进出村落的土著人,男男女女手里都拿着一根燃烧的木棍和一些植物的叶子。他们用木棍点燃卷起来的植物叶子,用鼻孔吸取它冒出的烟雾。”后来,拉斯•卡萨斯神父补充说道:“由于吸取这种烟雾,那些印第安人肉体麻木,甚至感到醉晕,他们便不觉得疲劳。” 这就是哥伦布第一次远航时,两名西班牙船员在古巴发现烟草和看到印第安人吸烟的具体经过。然而,许多历史学家和哥伦布研究者却认为,哥伦布是第一个发现烟叶的人。原因是哥伦布在首航登陆的圣萨尔瓦多岛,曾接受当地土著人作为“珍贵”礼品赠送的叶子。而且,10月16日船队在前往长岛的海上,哥伦布又看到一个作长途航行的印第安人驾驶的独木舟里,放有类似的“几片很贵重的叶子”。因而,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哥伦布所得到的和所看到的叶子就是“烟叶”。但我想,并非如此。因为,15世纪烟叶在中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已属常见的普通之物,并不贵重。哥伦布得到的作为“珍贵”礼品的叶子,应该是古柯叶。印第安人称古柯叶为“库卡(Cuca)”,西班牙人称“古柯”。据文献记载,由于古柯叶具有特殊的实用功效,“印第安人历来将它视为珍贵之物”,“他们宁肯舍弃金银珠宝,也要选择库卡叶”。印第安人将库卡叶“含在嘴里咀嚼,品尝味道,吸吮叶液”,“可以整天干活而不吃饭”,仍然“精力充沛”、“强壮有力”。而且库卡叶具有抵御多种疾病的疗效,因而库卡叶为长途跋涉的印第安人所必备。可见,哥伦布所接受的和所看到的叶子,应是古柯而非烟叶了。第一次发现烟叶的应是两个寻找大汗的西班牙船员——翻译托雷斯和水手罗德里戈,而非哥伦布。 二 烟草的传播 烟草最早出自中南美洲,虽然在澳大利亚发现过烟草的不同种属,但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烟草却来自新大陆。据说吸烟,源于古代墨西哥印第安人祭祀神灵的宗教仪式。在仪典上,巫师将晒干的烟叶装入特制的烟斗,点燃深吸。将第一口烟,喷向天空,祈求天上的神灵保佑他们种族平安,繁衍昌盛;将第二口烟,喷向大地,感谢大地慈母赐予他们各类食物,养育生命;第三口烟,喷向太阳,感激太阳的光华驱除黑暗,普照大地,滋生万物。后来,印第安人逐渐体验到吸烟具有解除疲劳的药物效应,因而染上吸烟的习惯。但他们常常是在劳动或旅途休息时,将玉米叶子包裹的烟卷点燃后,轮流传递,深吸一口,即已满足。这样间歇而吸,一日之中,仅吸数口,数量有限,不致有害。但如果持续吸烟,过久过量,陷于醉晕,头痛身软,误中烟毒,适得其反。 1493年3月25日,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将他在新大陆采集的玉米、甘薯和棉花等农作物,以及其他稀罕植物的样品带回了西班牙,其中就有烟叶和烟草的种子。作为“印第安人文明之花”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播,极大地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乃是17世纪中叶以后亚欧大陆人口急剧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烟草种植和吸烟风习的传播,却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是哥伦布及其船员们所始料不及的。 烟草,现代英语称作tobacco(“泰白考”)。汉语,最初由明末博学多才的桐城学者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中将烟草译作“淡巴姑”;与他同时的另一位学者姚旅,在其《露书》中称作“淡芭菰”。英语和汉语的译音,都是直接依据西班牙人称烟草为“塔瓦科”的叫法。西班牙人对烟草的称呼,则源自巴哈马群岛的阿拉瓦克语。然而,阿拉瓦克语称烟草为“科希巴”(cohiba),无论与西班牙语、英语,还是汉语的译音都相去甚远。看来,显然是西班牙人最初误将阿拉瓦克语的“烟斗”一词当作烟草了。因为阿拉瓦克人将“烟斗”称作“塔瓦科”(tahuaco)。不过,久而久之,约定俗成,无论是“塔瓦科”,或者tobacco,还是“淡芭菰”,大家都认为是烟草,而非烟斗了。 烟草向旧大陆的传播,是先后通过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洋航道完成的。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水手们,将烟草传播到旧大陆的各个港口,然后以水手、商人、旅客、医生和士兵为媒介,分别传入各个国家的内部。1500年左右,烟草由往返于新、旧大陆的移民大量带回西班牙,并传进葡萄牙。最初,人们以为烟草具有治疗疾病的特殊效用,西班牙人称之为“圣草”。16世纪中叶,烟草开始向欧洲其他国家传播。1560年,法国驻葡萄牙大使、医生让•尼科将烟草种子送回巴黎,作为观赏植物试种成功。1565年烟草传入英国。1571年法国人从烟草中发现了粗质盐碱,即已尼科之名将烟碱命名为“尼古丁”(nicotine或nicotian)。此后,尼古丁便成了烟草的代名词。但在当时,法国人尚不知尼古丁的危害,甚至称之为“我们神圣的草药尼古丁”。随后数十年内,烟草迅速传遍意大利、巴尔干、中欧和俄罗斯等地。至于烟草在非洲沿岸、西亚和南亚次大陆的传播,主要是在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初叶,由葡萄牙水手和商人首先传播到海岸港口,然后深入内地的。1606-1610年间,烟草传进印度和锡兰(斯里兰卡),大约与此同时传入西亚和伊朗等地。 烟草在东亚和东南亚的传播,基本上是以菲律宾为中心辐射而成的,但也并不排除以葡萄牙水手和商人为中介的可能。1575年西班牙水手和商人,将烟草从墨西哥西部港城阿卡普尔科,装上“马尼拉大帆船”,横渡大西洋,传入菲律宾。1590年烟草传进日本,1600年传至澳门,1601年到达爪哇。在中国,烟草传入似乎应以澳门在1600年为最早。但影响内地者,还是一般说法,分为南北两路传入。其中,南路也分为两个来源,一为吕宋,二为交趾。17世纪初(明朝万历年代,具体年份似不可考),福建水手从吕宋(菲律宾)将烟草种子带回,传进漳泉二州。明末浙江山阴名医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在其《景岳全书》中较早提到烟草说:“烟草自古所未闻,近自我明万历时,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地土皆种植之。”与此同时,烟草由交趾(越南)传入广东。《高要县志》载:“烟叶出自交趾,今所在有之,茎高三四尺,叶多细毛,采叶晒干如金丝色,性最酷烈”,时称金丝烟。不久,南路二途,波及闽广,而后迅速推进到长江流域。烟草从北路传入的情况大致是,1620年由日本传入朝鲜。不久,大约在1625年由朝鲜商人传进沈阳。因为1625年,满人后金政权从辽阳迁都沈阳(盛京),想必有朝鲜商人将烟草作为方物进献金主,或者前去开辟烟草销售市场。随后,烟草随着清军入关,南北两路汇合,扩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从此,中国人在传统的饮酒品茶的待客之道以外,又增添了装烟敬烟的客套。 17世纪,“尼古丁大王”已经征服了大半个世界。随后到18世纪,从马德里到马尼拉,从摩洛哥到印度尼西亚,从伦敦到北京,亚欧大陆和非洲几乎所有国家,上至王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都在吸烟、嗅烟或者嚼烟了。 三 早期禁烟的流产 17世纪,当烟草在旧大陆传开,吸烟蔚成风气时,人们就发现了吸烟有损健康的危害。因而在17世纪前期,亚欧大陆各国政府普遍掀起了一个禁烟运动。 当烟草传入欧洲以后,欧洲宗教界——无论新教或者旧教,均从宗教偏见出发,将烟草贬为“魔鬼的创造物”,认为“吸烟者灵魂无法拯救”,始终持反对态度。1642年,罗马教皇乌尔班八世在教皇国发布敕令,将吸烟者开除教籍。与此同时,欧洲各国政府则认为,烟草是一种外来的“恶臭植物”,有损健康而严加禁止。17世纪初,在欧洲世俗政府中,最早起而反对吸烟的是英王詹姆斯一世,他连续撰写两篇论文反对吸烟,认为吸烟伤目、刺鼻、害脑、戕肺,如同坠入地狱的黑暗深渊一般,造成舆论压力,引起伦敦大街小巷对吸烟者进行侮辱和虐待。1640年詹姆斯一世发布禁烟命令,将被证实犯有吸烟这种致命罪过的贵族逐出伦敦,流放外地。在德意志,各个诸侯邦国政府则认为,吸烟亵渎神灵,课以高额罚金。在瑞士,对吸烟者予以虐待,至于烈日下暴晒。在俄国,1634年发布禁烟令,对吸烟者处以棍刑,并认为只有割去鼻子才能使嗅烟者幡然悔悟。1635年,法国在天主教会敦促下,法王路易十三亦下令禁止出售烟草。欧洲其他国家发布禁烟令的还有,1623年的瑞典和丹麦,1637年的那不勒斯王国,1640年的西西里王国等。但在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最早在旧大陆传播烟草的国家,似乎缺乏应有的禁烟行动。 在亚洲国家,最先起而禁烟的是日本,日本天皇1605年颁布了禁烟令。以后天皇又不断重申禁烟,开展“嫌烟运动”,“不许种植和消费烟草”。随后,在伊斯兰世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于1611年,印度莫卧儿帝国于1617年,伊朗萨菲王朝于1628年先后禁烟。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遇到吸烟者,即用其烟管在其鼻子上扎出一个窟窿来,以示惩罚。在朝鲜,最初称烟草为“南灵草”。朝鲜《李朝仁宗实录》说,南灵草虽然号称治痰消食,但“久服者知其有害无利,欲罢而终不能焉,世称妖草”。因而,朝鲜李朝在1668年下令禁之。 在中国,烟草传入不久,明代学者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中,即尖锐地指出烟草的危害:吸烟“服久则肺焦,诸药多不效,其症,为吐黄水而死”。明末内忧外患频仍,崇祯皇帝认为,吸烟致人昏晕,必误国事,1642年(崇祯十五年)敕令严加禁止。满清入关前,皇太极1634年在沈阳(盛京)禁烟:“诸贝勒大臣吸食自若”,不加理睬。皇太极责之无效,后在1641年重申禁烟,但只好“禁众人,不禁诸贝勒”。清初,满人大贵族多尔衮和代善等诸王爷吸烟成癖,片刻不离。所以,当代影视制作者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细节:即在满清王朝的朝堂上,总是烟雾缭绕,乌烟瘴气;大臣上表陈事,总是咳嗽不止,气喘吁吁。 上述亚欧大陆诸国的禁烟令,从东方到西方,几乎绕地球转了大半个圈子。然而,不过是徒具空文而已。唯有中国和朝鲜的禁烟令较为持久,延续到十八世纪。直到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中国还发布了“禁水烟令”。但是,烟叶这种“妖草”似乎具有一种攫取人心的魔力。吸烟风习洪水般泛滥起来,最终席卷了全球,使东西方国家所有的禁烟令变成了一堆废纸,陷于流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