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漫画艺术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6:11:58 军事史林 倪学德 参加讨论
漫画作为一种通俗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民众中有着广泛的基础,而且由于一般用于宣传目的的漫画看似不需要高深的绘画技术,所以比较广泛地被各个阶层的人所采用,也同时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欣赏,这也是漫画得以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漫画艺术最明显的特征有两个,一是构图简洁、线条夸张,具有直观的视觉艺术效果。二是具有滑稽幽默和讽刺的特征。漫画作者通过巧妙的构图,辅以机智幽默而又简要的文字,能够明确地表达出他的思想和观点。虽然世界上第一张漫画出自何人之手,创作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是漫画最早流行于英国却是事实。19世纪初,在英国这个看似古板的国家中,轻松幽默的漫画却逐渐开始流行起来,似乎越是严肃的人越需要这种自己边看边偷着乐的艺术形式。漫画对于生性乐观的美国人来说,更具有吸引力。到了19世纪下半叶,欧洲移民把德国和英国的画页小报带进美国。漫画这种艺术形式,迅速在美国这片沃土茁壮成长起来。20世纪初期,漫画已经成为被世界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通俗绘画艺术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漫画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反法西斯战斗中。这些战地画家和战地记者一样,及时地反映了战争前线的情况和战争时局的变化,并能以艺术的手法记录和渲染很多感人的细节。他们以手中的画笔,号召国民购买国债以增加战争的财力,动员人民节约资源以补充前线的供给,发动人民为了前线的将士努力生产,鼓舞战士们为了祖国、母亲、妻子和孩子而战。他们还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敌人的险恶用心,用漫画家特有的调侃笔调讽刺法西斯内部的尔虞我诈,用漫画家独具的幽默手法劝导轴心国集团的官兵不要为法西斯卖命。在这些漫画家的影响下,同盟国的阵营越来越牢固,而轴心国的链条却是越来越松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战场上,中国和苏联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把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师团几乎全部困在了地域辽阔的中国战场。而纳粹德国的精锐部队也在苏联广袤的大地上被消耗殆尽,德国元帅和将军们与希特勒之间的矛盾也因苏德战争中的战略和战术问题而进一步加深。英勇的苏联红军从战场东线一直打到柏林城中。在浴血奋战的广大将士身后,中国和苏联两国的漫画家们用手中的画笔,开辟了一块没有硝烟的战场,对法西斯展开了毫不留情的口诛笔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轴心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作为西线和东线的主要法西斯力量,对世界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在他们发动的这场反人类、反文明的非正义战争中,却也有不少狂热追随纳粹和军国主义的漫画家们为之效力。在宣传战中,这些人带着对希特勒的崇拜、对日本天皇的忠诚,用手中的画笔肆意歪曲事实,诋毁同盟国,为侵略行为进行百般辩解。 从二战漫画的形式上看,漫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经常运用一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口语、俗语或俏皮话来表达他们的思想,这也是漫画家与大众沟通的一条重要渠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像“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名言被盟军巧妙地加以变通后用来讽刺注定失败的希特勒。另外,漫画创作中也常采用比拟的表现手法,它使人们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事物、现象,以及民间传说、童话、小说里的人物或情节。漫画创作中还经常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任何稍有特点的东西经过漫画家的夸张表现后,立刻就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二战漫画中,比拟和夸张这两种表现手法更是被运用到了极致。例如,美国漫画家在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政府的孤立主义态度时,曾把美国人比拟成一只呆头呆脑的大鸵鸟,它自己把头往沙子里一钻,就以为可以天下太平了。这只鸵鸟当时在美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明星,美国人从漫画中看到了自己的模样,这也为日后美国的积极参战作了极为厚实的铺垫和有力的动员准备。当珍珠港事件终于点燃了美国人心中那潜在的斗志时,漫画家笔下蠢笨的大鸵鸟也被展翅高飞的白头鹰和挥舞着强有力臂膀的山姆大叔所替代。在其他国家的战争漫画中,比拟的表现手法也经常能看到,比如坚忍不拔而又英勇无比的苏联经常被描绘成凶猛的北极熊,而希特勒常常被画成邪恶的吃人魔鬼。在漫画家笔下,希特勒的贼眉鼠眼和那一小撮黑胡子、墨索里尼酒囊饭袋的大肚子、日本天皇戴着眼镜满口大龅牙的形象等,都是被极尽夸张的素材。还有,二战初期,英法的绥靖政策纵容了希特勒侵略扩张的野心,在这时的漫画中,人们会看到持观望态度的英法士兵的枪托上竟然长出了枝叶。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能源和物资短缺的状况也被反映到漫画中,缺少油料的坦克经常会与蜗牛和乌龟相比较。这些引人发笑的表现手法,把那些令人深思的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的艺术家们以战争漫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鼓舞自己,打击敌人,使战争漫画这一漫画艺术分支,开出了最绚丽的花朵,将人类的智慧、幽默发挥到了极致。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善于思考的艺术家们也开始扪心自问,为什么要让属于全人类的漫画艺术服务于血腥的战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的战争漫画开始有了新的动向,这些漫画虽然以战争的紧张画面来吸引读者,却不试图歌颂战争,它们最终要表达的是战争的可怕和带给人类的灾难。到了80年代后,漫画家们开始更直接地在战争漫画中表达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反战的心愿和要求。他们用手中的画笔描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探讨民族与民族的和睦共存与交往,痛斥战争的荒谬和无情。 面对这一幅幅创作于60年前的战争漫画,我们看过了,哭过也笑过了,但愿不要忘记吧! 中 国 漫 画 中国悠久而漫长的历史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绘画艺术流派。尽管中国艺术家的绘画技法高超,经典的传世之作也不胜枚举,但由于中国近代封建王朝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的绘画艺术很少能与国外各种不同的绘画艺术流派进行交流。直到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封闭的国门,西方的画种、画风才传入中国,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绘画技巧和创作理念影响了很多思维活跃的中国艺术家。漫画起源于西方,中国漫画是中国传统画法与西方创作理念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画派。由于漫画具有脱离了阳春白雪的通俗性,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漫画成为与社会时政及普通民众结合最为紧密的画种之一。早在清朝末年的义和团爱国运动中,中国民间就有了号召民众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射猪斩羊圈》这样寓意深刻的漫画宣传作品,1903年上海《俄事警闻》刊登的《时局图》,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报刊漫画。五四运动中,出现了一些革命群众绘制的漫画传单。1925年,随着丰子恺的“子恺漫画”在《文学周报》上刊出,中国美术界正式开始使用“漫画”这一名称。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北伐革命军中的群众漫画宣传活动蓬勃开展起来。中国漫画开始了战斗性十足的创作和发展历程,共产党人借鉴了苏联饱含革命战斗精神的画风,特别是苏联的《鳄鱼》杂志对中国革命漫画家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被漫画创作的现代理念激发出来,中国的漫画创作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据统计,至1937年,仅在上海出版发行的漫画类刊物就有《时代漫画》、《漫画生活》、《电影漫画》、《新时代漫画》、《独立漫画》、《漫画界》、《牛头漫画》等19种之多。 抗日战争爆发后,血与火的考验使整个中华民族觉醒了,那些一直信奉儒家中庸学说的艺术家们深埋心底的战斗性被激发了出来,漫画家们也纷纷投身于抗日战争行列。为了揭露日寇的侵略行径,动员全民抗战,漫画家们以画笔作武器,绘制出大量生动感人的漫画。蔡若虹的《以新芽来纪念旧种》、张文元的《杀人放火》、汪子美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李可染的《健壮坚强与焦头烂额》、张仃的《收复失土》、艾言的《娘子关大捷》、沈同衡的《武运岂能长久》、张乐平的《幻想中的无敌空军》、华君武的《榜样》等,都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经典之作。抗战后期,漫画家们的革命宣传工作由于受到国民党当局的压迫和限制,漫画家们则通过举办漫画展览的方式揭露国民党统治下“大后方”的社会黑暗,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如叶浅予、丁聪等人的“八人漫画联展”,张光宇的“西游漫记”和廖冰兄的“猫国春秋”等专题展览,都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黑暗统治,令当权者坐立不安。 可以说,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兴起和发展的中国漫画,始终贯穿着一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斗主线。中国的漫画发展史真正是一部漫画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历史,那些进步的漫画工作者,在与“民族的”和“阶级的”敌人的斗争中,不愧为以笔作武器的英勇战士。 苏 联 漫 画 苏联自十月革命胜利后,在苏联美术的初创阶段,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就给予了充分的关怀。与英美漫画的发展相比,苏联的漫画起步较晚。苏联革命最初的宣传手段是以带有漫画性质的宣传画为主,这在苏维埃政权初创阶段起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的宣传画与沙俄时代的招贴画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时代特色,主要表现为正面人物在宣传画中占有重要地位。д·C·莫尔于1920年创作的宣传画《你参加志愿军了吗?》在国内战争时期生产了广泛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漫画逐渐发展起来。1922年漫画杂志《鳄鱼》创刊,它成了漫画家们向帝国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时期国内落后现象进行斗争的阵地。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了。在这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大批美术家和艺术院校的学生作为普通士兵奔赴前线,这些一直追随苏联红军打到柏林的艺术家们,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创作了一幅幅经典的作品。苏联的战争漫画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和英美战争漫画相比,苏联的战争漫画少了些幽默、调侃,多了些一针见血的讽刺和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这些法西斯头目在苏联漫画作家的笔下永远都是愚蠢和邪恶的化身。在苏联漫画中希特勒被描绘成了一只癞皮狗;戈培尔只不过是一个满嘴谎言和大话的木偶;希特勒的褐衫党党徒不过就是被灌输了希特勒思想的猪……尖锐、讽刺的笔调让人们对纳粹德国的丑恶嘴脸一目了然,在另一方面,苏联红军的勇敢、坚强,在漫画家的笔下得到了充分的宣扬。从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红军的巨大铁钳,到在希特勒青年团冲击下巍峨不动的高山,从在法西斯后方坚持战斗的游击队员到奥德河畔威武的红军战士,坚定的胜利信心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的漫画家们大多是苏联卫国战争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切身体验着战争,艺术手法大多以纪实和叙事为主。1944年7月20日,德国军队内部出现了刺杀希特勒的事件,苏联漫画家用写实的笔调,刻画了“7·20事件”后作为希特勒左膀右臂的希姆莱和戈培尔的残暴嘴脸,一方面揭露了敌人内部的混乱,告诉英勇战斗的红军将士胜利即将到来;另一方面,让在前线作困兽犹斗的德国官兵看清楚,他们只是希特勒实现自己野心的工具而已,可以随时被扔掉。这几幅作品正是战争漫画“鼓舞士气,瓦解敌军”作用的最好表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漫画家们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回到了百废待兴的祖国。充裕的时间与和平的环境使美术创作更加繁荣,以军事题材为主题的漫画作品的内容更加广泛了,既有表现欢庆胜利的,又有表现战时生活的,还有深刻揭露法西斯丑恶嘴脸的……漫画家们把自己亲历战场的感悟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向人们展示了更加丰富的战争记忆。 美 国 漫 画 说着英语的美国人与英国人有着斩不断、理不清的历史渊源,美国在文化上更是深深地受着英国的影响。漫画在英国开始流行后,便跨过大西洋蔓延到了美国,这种艺术形式经过美国人自由思想的催化,得以迅速地发展。同时,美国多元化的大熔炉也融和了世界各地各民族的艺术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美国特色的漫画艺术风格。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人总是幻想着能闭守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北美大陆上,享受如世外桃源般的宁静。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开始时,美国民众多持事不关己的观望态度。除了通过与交战双方大做买卖、大量积累资本之外,他们对战事的发展一直不是很在意。因此,在美国漫画艺术刚刚发展起来的那段时间,很少有漫画家致力于战争漫画的创作,只有少量有关战争的漫画偶尔出现在报纸上,但大多数都是对欧洲战事的一些无关痛痒的评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参战,战争的天平立刻发生了严重的失衡,美国的漫画家们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在战争方面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20世纪30年代末期,大西洋彼岸的纳粹德国和远东的日本再次点燃了令世人不安的战火。而此时,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后的美国,在经历了全球经济大萧条后,国民经济正在缓慢回升,美国人自然不愿被搅入远离本土的战争。但此时,美国国内以罗斯福总统为首的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已清醒地预感到战火已迫近美国国门,一些敏感的漫画家也为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担忧,并开始用犀利的笔锋抨击美国的政策。比如,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漫画家西奥多·塞克斯先生笔下把头深埋在沙子中的大鸵鸟,就是对当时孤立主义政策极好的讽刺。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些美国漫画家的漫画主题在这一期间已经触及战争,更有一些漫画家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漫画对美国国民进行战争动员,以提倡增加税收、加快生产、反对浪费、支持反法西斯战争为主题的漫画开始频频见诸报端,《确保你家反对希特勒!》、《你也能击沉潜艇!》等漫画成了那一时期家喻户晓的作品。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对日宣战,加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一时间,从美国总统到美国大兵,很快成为了漫画中挽救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英雄。在一幅名为《赶造诺亚方舟》的漫画中,风雨飘摇的太平洋战场上,只有美国正在加紧赶造诺亚方舟,才是挽救一切弱小国家的希望。美国的漫画家们不遗余力地用手中的画笔做武器,宣扬美国加入战争的正义性,揭露法西斯的邪恶、无耻。在这些天才漫画家们的笔下,山姆大叔挽起袖子冲锋陷阵,盟国士兵个个斗志昂扬,而希特勒则气急败坏,墨索里尼胆战心惊,日本天皇在抱头鼠窜。《拿着帐单向希特勒讨账的盟军士兵》、《丧钟为希特勒而鸣》、《种弹得弹》、《腹背受敌》等一幅幅经典的战争漫画诞生后,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世界各个角落,给自己人看,也给敌人看。在美国,一直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漫画,瞬间成了战争宣传机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了宣传战和心理战的进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以超级英雄为主角的漫画书非常受人欢迎,《超人》和《蝙蝠侠》等一系列至今仍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经典传世之作就是在那个时期诞生的。以一个美国大兵形象为主角的英雄漫画《美国上尉》也一度成为美国民众的宠儿。这些经典作品的画风影响了单幅战争漫画的创作方式,使战争漫画构图简明,主题明确,寓意鲜明的风格愈加突出。同时,战争漫画歌颂英雄主义的手法,也影响了美国一个时代的青年人,使他们幻想有朝一日成为叱咤疆场的风云人物。可以说,美国大兵能够在异国他乡与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的军民并肩作战,战争漫画的宣传和鼓舞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除了“超人”“蝙蝠侠” 和“美国上尉”这些直接与敌人战斗的英雄之外,美国漫画家还推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叫“罗宾”的小伙子,他高举美国国旗到处飞行,号召人们购买国债,支援前线。 英 国 漫 画 英国作为漫画的发源地之一,那里的人们,特别是孩子们一直享受着漫画带给他们的快乐。自从进入20世纪,欧洲大陆就开始战乱不断。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英国就卷入了战争。但在那个时候,英国人心中的观念是,战争是战争,生活是生活。很少有漫画家愿意参与无聊的政治和可恶的战争,加上当时漫画的发展还相对不够成熟,所以以战争为主题的漫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并不多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相对和平的时期,英国漫画有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公认的英国漫画发展的黄金阶段,漫画又回归了它诞生时的初衷,这一时期的漫画大都针对7—11岁的儿童,从故事内容、人物性格到创作手法都体现出了这一特点,漫画几乎成了儿童的专利。这一时期也培养出了大量水平较高的职业漫画家,这些技法娴熟的漫画家中有很多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便投身反法西斯斗争的行列。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时,一直以儿童漫画为主体的英国漫画业的生存也受到了战争灾难的严峻挑战。许多漫画家不得不改行,但也有很多酷爱漫画艺术的画家开始创作战争漫画。他们开始用手中的笔反映成年人对战争和法西斯的看法。“雅典娜号”邮轮被德国海军击沉,激起全体英国人民的愤慨,漫画家们以悲愤的笔调揭露希特勒、纳粹德国邪恶的嘴脸。漫画《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更是一针见血地揭穿了希特勒的野心和暴行。但是,英国漫画界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使最初的战争漫画风格依然带有儿童漫画的影子,漫画人物造型仍然以幽默滑稽为主。随着战争的深入,漫画家的思想也开始变得深刻起来,他们的漫画风格也越来越犀利,漫画逐渐成为英国宣传战武器库中的一件利器。英国人一向高傲、自信、不畏强敌的精神在漫画中多有体现。一幅名为《很好!我一个人战斗到底》的漫画作品,就反映了战争初期英国孤身奋战的大无畏精神。 由于美国和英国的特殊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无所不在的美国兵为主题的英国漫画一直跟踪着美国人的一举一动。二战初期,英国作为欧洲最后一个桥头堡独自抵抗着德国法西斯的疯狂进攻。这时,许多美国志愿者来到英国参加战斗,英国漫画界立即表现出了对这些可敬的反法西斯斗士的欢迎和尊敬:“美国人说他们是来战斗和开火的,他们真的是来战斗的,当我们身处困境,他们从海的那边来到这里,勇敢地和我们并肩作战”。后来,当英国的战局有所缓解时,自由散漫的美国人开始显露出他们无拘无束的天性,而很多循规蹈矩的英国人则看不惯他们放纵的行为。这时,某些英国漫画家认为,美国大兵似乎对赢得一个女人的芳心比对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更感兴趣。如此看来,从战争漫画的内容、主题和风格,人们往往能辩识出战争的历史进程和不同阶段。《1941年12月,全球大捷!》用高度浓缩的手法,表现了那一时期的全球局势。《破落的手风琴师》用诙谐、讽刺的笔调,描绘了希特勒最后的下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二战为主题的战争漫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漫画家们把在战争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应用到绘制儿童漫画中。这方面显著的变化是漫画中的战争英雄人物逐渐多了起来,经历了战火洗礼的英国著名漫画出版公司—AP公司出版了《雄狮》和《猛虎》漫画杂志,其中的明星人物秃鹰上尉是位勇敢的飞行员。由于他能让人们回想起二战中那些直冲云霄、英勇抗击来犯的纳粹德国空军的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所以这个人物在英国大受欢迎。由此可见,战争漫画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战后英国的漫画流行趋势。 (载《军事史林》2007年第1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