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我国世界上古史研究近况述评(上)(20070217)

21世纪初的5年,我国世界上古史研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04年8月,我国共出版各类世界上古史图书100余册,发表论文近400篇。如果考虑到世界上古史只是我国世界史的一个小分支学科,从业人员不足200人,而国内刊发世界上古史成果的期刊又非常有限,这样的成果数量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它超过了建国初l7年世界上古史研究成果计量的总和,也超过了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个5年成果之和。在整个非西方国家当中,只有很少国家(如日本)能达到这样高的数量水平。这表明,我国世界上古史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基本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现实需求。
    一个学科的发展或发展的快慢与否,不能仅从数量的增多或减少来判断,还要看现有成果的内在质量。近5年成果的类型可以作为质量检查的参数之一。就出版的书籍而言,包括具有自主研究、史料详实、论证精审的学术专著以及反映世界最新研究成果的译著,还有知识普及性的大众读物。这些著作、译著、编著大大充实了世界上古史研究的中文参考书库,为我国世界上古史本科、研究生教育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读物。就发表的论文而论,既有以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为指导的力作,也有借鉴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成果,一些论文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创新精神,其立论的基础不再是近现代国外学者的专著论文,而是古代铭文、泥板文书、典籍等一二手史料,这就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充当二传手的模仿状态,进入了独立研究并平等地与国外学者对话的阶段。此外,我国世界上古史研究的领域得到进一步扩展,无论是学术专著还是学术论文,都继续出现方向性的突破,面世了一批古文字学、年代学、钱币学、军事史、社会史、官制史、音乐史、体育史、伦理史、民族史、交通史等成果;学科队伍的新老交替也在顺利进行,队伍规模有所扩大,受过较系统的世界上古史专业基本功训练(古代死语言、现代外语、古代文献、史学理论思维)的博士生进入高校和研究机构,使专门从事世界上古史教学与研究的史学工作者的总量有所增多,一些新人崭露头角,预示着我国世界上古史学科未来的希望。
    一、古希腊史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古希腊史的研究队伍在我国世界古代史领域人数最多,因此历来成果相对最为丰富。近5年来,在发表的所有世界上古史方面的论文和书籍中,古希腊史的著述几近一半。
     在定性分析方面,我国学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古希腊社会经济的属性问题上。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顺应国外世界古代史学界的认识转向,对古代希腊社会的经济属性进行了重新评估,认为与东方文明一样,古希腊的经济生活也是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为辅的共生性经济。这一观点在新世纪初继续引起人们的关注,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些学者支持这一观点①,但也有学者坚持传统观点,认为农本经济论的证据不足以推翻传统的结论②。
     在宏观研究的同时,我国的古希腊史研究者还对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希腊远古及荷马时代由于受文献资料的限制,历来研究比较薄弱,但近年来,一些学者克服困难,在该领域取得重大成绩。王以欣利用泥版文书、考古实物与《荷马史诗》的材料,对迈锡尼时代的王权加以研究,认为该时代的王权是一种类似于近东国家的高度集权的君主政体。王以欣还尝试用神话材料探讨希腊土地私有制的起源③。晏绍祥则着眼于黑暗状态的荷马时代,指出荷马时代是一个具有特殊逻辑的特殊历史时期,处于原始社会和国家社会之间④。上述论文的基本观点虽然并非新颖,但却在史论结合上做出了新的解释尝试,证明我国学者同西方学者一样,可以进入考据的层次。
    希腊民主是现代民主的先声,上个世纪末苏联东欧古希腊民主政治成为西方史学界的热点研究课题。我国学者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积极地参与了讨论,在上个世纪末推出了由施治生以及郭方主编的力作《古代民主与共和研究》。进入21世纪,这一方向继续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提修斯改革和莱库古改革是希腊政治制度从王政向贵族共和及民主过渡历程中的两个代表性事件,徐松岩对改革提出假设,认为提修斯改革是由于外来人口涌入阿提卡,由外来移民的领袖提修斯发起,其目的是调整由于人口增加而导致的阿提卡地区复杂的社会关系⑤。刘小荣的论文《莱库古改革辨析》指出斯巴达政体的奠基人莱库古确有其人,改革也确有其事,时间大约在公元前830年左右⑥。崔丽娜则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两项重要的制度:五百人会议和陶片放逐法的设置和运作方式进行了阐析⑦。王敦书、刘小荣合著的《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第四章“德拉克宪法直接民主、分权制衡、改革”说辩误》对奉为经典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进行了证伪⑧。刘义工、张为良合作的论文《试论古代雅典的立法和民主政治》则把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归纳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监督制度和法治”⑨;潘桂仙认为雅典民主政治衰败的原因是“经济上的低谷徘徊、公民意识的丧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汪建武、徐海燕:《希腊城邦社会经济性质简析》,《湖北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郝际陶:《论占代雅典的商贸活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②毕会成:《希腊农业特征辨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吴高君:《古希腊城邦经济研究》,《北方论丛》2003年第2期;王瑞聚、邹远修:《从雅典国家的农业看城邦社会的经济特征》,《齐鲁学刊》2002年第5期。
     ③王以欣:《克里特公牛舞——神王周期性登基祭礼的一部分》,《世界历史》2000年第2期;《古希腊神话与土地占有权》,《世界历史》2002年第4期。
     ④ 晏绍祥:《荷马史诗所反映的君主制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荷马史诗中的人民大会及其政治作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荷马史诗中关于政治领袖的术语》,《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荷马时代巴赛列斯的经济活动》,《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荷马时代巴塞勒斯的权力基础》,《史学集刊》2002年第2期;《荷马时代的“polis”》,《历史研究》2004年第2期。
     ⑤徐松岩:《提休斯改革新探》,《安徽史学》2003年第1期。
     ⑥刘小荣:《莱库古改革辨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⑦崔丽娜:《陶片放逐制刍议》,《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雅典五百人议事会的任命和运作》,《历史教学》2003年第12期。
    ⑧王敦书、刘小荣:《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第四章“德拉克宪法改革”说辩误》,王敦书:《贻书堂文集》,中华书局2003年版。
    ⑨刘义工、张为良:《试论古代雅典的直法和民主政治》,《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无休无止的竞争和城邦间冲突”①。
     希腊化研究一直是我国世界上古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一些学者把目光集中到这一重大时段上。陈恒在《希腊化时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中分析了人们忽视希腊化时代的原因,介绍了国内外史学界目前研究的相关问题,总结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②。
     古希腊哲学一直是我国哲学史专家的关注对象。清华大学哲学系组织编写了论文集《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收集了建国以来特别是现当代学者对该问题的最新探索,推进了对古希腊哲学史和西方哲学的研究③。陈村富的论文《关于希腊语动词eimi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和杨适的论文《对于巴门尼德残篇的解读意见》对希腊动词eimi作了深人研究,认为该词兼有“是”、“真”和“存在”多重涵义④。
     伦理哲学研究在过去5年得到不少学者的重视,余仕麟对古代中国和希腊中庸思想的主要提倡者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的共同点是都主张任何行为应该“不走极端”、“恰到好处”,其不同点在于:前者更有人情味,致力于实现天下之大道,主张个人服从社会;而后者却更重视知识性,强调中庸的公平特性,弘扬个人意志自由。结果,前者导致中国走上追寻宗法专制下的社会和谐的道路,后者导致西方走上寻求社会公正、建立法制和民主制度社会的道路⑤。
     杨巨平的《古希腊罗马犬儒现象研究》是一部颇具功力的专著,该书聚焦于古希腊罗马的非主流思想流派的深入分析上。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犬儒思想同我国古代非主流的庄子学派的思想进行比较,比较到详细的文本分析层面,体现了我国世界古史研究的水平⑥。
     正义思想是古希腊文化留给后人的重要遗产,祝宏俊的《希腊神话语境的“正义”》一文研究了希腊神话体系中对正义思想的理解,认为西方自然正义和契约正义的思想可以追踪到希腊神话之中⑦。毛丹分析了修昔底德对古典正义思想的批评,他认为修昔底德隐蔽地指出了古典政治正义的困难不仅仅因为它在实践上呈现为一个约定过程,更因为它需要以同等强制为前提,而这两个条件都很难得到充分保证⑧。
    古希腊的神话、宗教历来受到中外学界的注意。王以欣的论文《古希腊神话与土地占有权》用功能主义神话理论为指导,侧重阐明希腊神话在论证土地所有权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认为希腊神话中的“地生人”、移民迁徙、联姻婚配都具有论证土地所有权的功能。他的另一篇论文指出希腊神话明显排斥人格化的图腾动物,呈现出明显的拟人特征,将其原因归结为希腊人的理性、人性、审美情趣和希腊宗教世俗化⑨。吴晓群的专著《古希腊仪式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潘桂仙:《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衰落原因之我见》,《柳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
    ②陈恒:《希腊化时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第3期。
    ③宋继杰主编:《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④陈村富:《关于希腊语动词eimi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复旦学报》2002年第3期;杨适:《对于巴门尼德残篇的解读意见》,《复旦学报》2002年第1期。
    ⑤余仕麟:《孔子“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之比较》,《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
    ⑥杨巨平:《古希腊罗马犬儒现象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⑦祝宏俊:《希腊神话语境的“正义”》,《史学集刊》2004年第1期。
     ⑧毛丹:《修昔底德的正义论: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一种政治思想史读法》,《浙江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⑨王以欣:《古希腊神话与土地占有权》,《世界历史》2002年第4期;《理性、人性和美——希腊神话拟人特征剖析》,《南开学报》2003年第5期。
    化研究》全面研究了古希腊的主要宗教仪式及其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①。朱伟奇、杨锐的论文《古希腊宗教和与希伯来宗教之比较》以希伯来宗教为参照系,对希腊的宗教特性进行了分析,进而研究了理性观念首先产生于希腊文化之中的原因④。
    东西古史比较研究近年来在稳步发展,陈炎对古代希腊、中国、印度早期文明形成的途径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希腊、中国、印度都经过了“图腾崇拜”阶段,在轴心时代开始之际,世界主要的古文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在人类自我意识觉醒时,这三大文明产生了分歧,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自然条件,古希腊抑制了“图腾崇拜”中的血缘因素,而将其中的自然因素神秘化,从而导致了西方式的宗教文化;中国文化抑制了“图腾崇拜”中的自然因素,而将其中的血缘因素世俗化,从而导致了儒家式的伦理文化;而在“雅利安人入侵”这一特殊的文明变故中,印度人同时利用了“图腾崇拜”中的两大因素,从而形成了印度特有的种姓制度。正是这些不同的文明路径,使得西方、中国、印度在其后漫长的民族心理和社会结构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文化表征③。裔昭印著的《古希腊的妇女:文化视域中的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古希腊妇女史研究的专著,全面考察了自荷马时代至希腊化时代的希腊妇女观的演变,妇女在城邦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妇女与宗教的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④。郭小凌的论文《被误读的希罗多德》属史学史范畴,文中分析了希罗多德自古代以来被人误解的原因,并借用古代史学批评的失误说明史学批评需实事求是,有话好好说,不能像普鲁塔克那样意气行事,将批评对象一棍子打死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吴晓群:《古希腊仪式文化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②朱伟奇、杨锐:《古希腊宗教和希伯来宗教之比较》,《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③陈炎:《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人类早期文明的三种路径》,《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冬之卷。
    ④裔昭印:《古希腊的妇女:文化视域中的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⑤郭小凌:《被误读的希罗多德》,《西学研究》第1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二、古罗马史
    二、古罗马史
    古罗马史是世界上古史学科另一深受国内学者关注的领域,在过去5年里,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编著、译著约40部。与古希腊史比较,此间学者们的研究旨趣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领域,对罗马文化的研究明显偏少。从研究队伍的构成成分看,鉴于古罗马史本身的局限,研究者主要是历史学学科内部人员,文学、哲学等领域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很少。这种情况与长期以来学界认为罗马人不擅长文化建设有关。
    罗马共和国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斗争和对外扩张两个方面。早期平民的起源是老大难问题,胡玉娟敢于碰这个难题,并予以较有新意的解释⑥。兰奇光的论文《论罗马共和国的制度建设》以政治学理论为指导,指出权力平衡是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政治原则,以执政官为中心的行政长官制,以政治精英为基础的元老院制,以全体公民为成员的公民大会制,三大权力机构三足鼎立,同时辅以高级行政官员的选举制、短任期制,同僚间的协议制,这些构成了罗马共和国基本的制度设置⑦。罗马共和国在内部斗争趋于缓和的同时,对外实施了成功的征服,较快地统一了意大利,随后开始了亚平宁半岛之外的扩张,在短短的100多年的时间中,迅速从台伯河畔的小邦成长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水兼四海的大帝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古代就引起人们的重视,它同样也是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宫秀华从经济、社会、军事、城邦与行省制度角度入手,深入探讨了从共和制到元首制演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胡玉娟:《古罗马早期平民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⑦兰奇光:《论罗马共和国的制度建设》,《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1期。
    各种历史原因①。杨共乐则对罗马行省初期的管理进行了研究,认为直至元首制建立,罗马行省制度的运行并非非常有效,行省管理腐败不堪,奥古斯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做事,才使行省管理走上正轨②。
     相对于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的研究在我国明显薄弱,但也有些成果可圈可点。宫秀华对此前不为人们注意的人口普查制度进行了研究③。张晓校的论文《罗马帝国3世纪危机时期军队蛮族化问题》对罗马军队何以蛮族化进行了分析④。王晓朝的专著《罗马帝国文化转型论》揭示了罗马帝国时期文化发展的轨迹和特点。
    罗马法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之一。过去5年有数篇论文对此进行研究。吕廷君的分析了罗马法律产生的精神文化基础,它们包括:服从、妥协、自由、平等、民主;其实,观念不是抽象的,它就存在于人们的行为之中,吕文实际上将对罗马法律的研究引向日常生活和道德习惯领域,深化了对罗马法律的研究⑤。
    叶民的《最后的古典:阿米安与他笔下的晚期罗马帝国》是一部颇具功力的罗马史学史专著。作者对不大被人注意的晚期罗马帝国最后一位卓越的古典史家阿米安及其史学思想进行了慎密的解读,澄清了许多被后人误解的史实,说明古典文化在公元4世纪的罗马帝国依然根深蒂固⑥。
     此外,朱龙华的《罗马文化》、张晓校的《罗马建筑》、刘文孝主编的《罗马文学史》、刘文明著的《文化变迁中的罗马女性》、金海的《罗马军团》等专著、编著虽然在相关选题的研究程度上深浅不一,却改变了我国学者在这些方向上的缺位现象⑦。
    张绪山对3世纪以前希腊—罗马与中国在欧亚草原上的交流进行研究,指出最早了解中国的希腊人是阿里斯铁。在3世纪之前,中国与欧洲之间在欧亚草原上存在一条商业通道,途经黑海、里海北岸,从现在的中国新疆地区或蒙古草原进人中国。在这条商路上,中国最初处于主导地位。张绪山还对阻止甘英到达罗马的“海上神话”进行了考证,认为这个神话故事应该是希腊神话中的海妖塞壬。对“公元100年罗马商团抵达洛阳”一事,张绪山进行了分析,认为实际上罗马商团只到达了西域,并没有到达中原地区。中国和罗马在古代有没有海上联系?张绪山在《罗马帝国沿海向对方的探索》一文中明确指出有认为这条海上商路是罗马开辟的,它途经红海、阿拉伯海、到达印度、中南半岛,最后与中国发生贸易往来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宫秀华:《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论罗马征服和统治意大利的政策》,《史学集刊》2001年第1期;《罗马行省建立的历史动因》,《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4期。
    ②杨共乐:《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③宫秀华:《奥古斯都与罗马帝国初期的人口普查制度》,《世界历史》2001年第3期。
     ④张晓校:《罗马帝国3世纪危机时期军队蛮族化问题》,《史学集刊》2003年第1期。
    ⑤吕廷君:《论罗马法律制度的观念基础》,《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⑥叶民:《最后的古典:阿米安和他笔下的晚期罗马帝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⑦朱龙华:《罗马文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张晓校:《罗马建筑》,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刘文孝主编:《罗马文学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刘文明:《文化变迁中的罗马女性》,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金海编著:《罗马军团》、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⑧张绪山:《三世纪以前希腊一罗马世界与中国在欧亚草原之路上的交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甘英西使大秦获闻希腊神话传说考》,《史学月刊》2003年第12期;《关于“公元100年罗马商团到达中国”问题的一点思考》,《世界历史》2004年第2期;《罗马帝国沿海向对方的探索》,《史学月刊》2001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