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经济史的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7:11:45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6-10 王日根 肖丽红 参加讨论
经济史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与历史学家关于世界大事、思想与记述进行对话的平台。经济史研究可以是立足经济学的经济史,也可以是立足历史学的经济史,本文对立足于历史学的经济史——社会经济史近年发展的新特征做一梳理。 以现实为基点的逆向思维思考 史学研究离不开现实的感悟,体现一种人文关怀。近年来,不少学者以现实为基点进行逆向思考,出现了一批新的学术增长点。 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灾害史与生态环境史的研究日渐成为经济史领域的热点。近年来涌现出了大批文章、系列丛书,如邹逸麟主编的“500年来环境变迁与社会应对丛书”、王社教主编的《黄土高原地区乡村地理研究(1368--1949)》等,个人专著如钱杭著的《库域型水利社会研究》,王培华的《元明清华北西北水利三论》等。李根蟠指出,环境视野中观察经济史,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如自然对经济活动的参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应对,加深和刷新我们的认识。夏明方即希望通过环境史的视角,深入探讨人口压力、环境变化、市场变迁等因素,进一步揭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演化和转变,努力建立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社会转型的研究亦是如此。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年,2009年又是新中国成立60年,经济史学界亦积极参与了重要历史时刻的纪念活动。近年来,关于社会转型问题等的讨论重新受到关注。如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举办了“近世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笔谈”栏目,约请和组织刊发了一些文章。 慈善救济、海洋社会经济史、农村社会经济史等领域的研究均离不开现实世界的关注。如慈善史研究的兴起是鉴于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而慈善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慈善组织和民间参与等方面与国际上还有差距。在中国发展慈善事业,不能照搬西方的福利慈善理念,应从传统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周秋光、王卫平等有相关著作出版。海洋社会经济史研究亦是鉴于海洋在21世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力图重新审视中国海洋社会与海洋人文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与学术意义,如杨国桢教授的《瀛海方程——中国海洋发展理论和历史文化》。农村社会经济史的如火如荼开展与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紧密相关,池子华、王先明、行龙等的研究值得关注。 多学科交叉、多方位思考 经济史学科属于新兴学科,目前又恰逢学科交叉趋势逐渐加强之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或挖掘了不少新资料,或借鉴了经济学、人类学乃至传播学的新方法,或涌现了诸如疾病与治疗、饮食与健康、寿命等新问题,从而诞生了许多新观点。 首先是对史料搜集整理工作的重视。清史研究工程正在进行之中,《农业志》、《工业志》、《商业志》、《财政志》等均有相关领域杰出学者负责,史料整理工作往往方便了后续研究的拓展。在史料搜集上,民间文书、碑刻、契约、民俗调查乃至口述史获得的访谈资料等民间文献的不懈搜集,扩大了经济史研究的史料范围。 其次是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在多学科交叉的大背景下,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内容与方法影响了经济史。多学科的交叉丰富了经济史课题。以慈善救济为例,不管是赈济、义仓,还是育婴、义冢等问题的思考,均离不开其运营管理过程中资金的来源及府县财政状况的思考。法律社会史视野下的商业纠纷、土地诉讼案件亦能更好展现时人日常的经济、生活状况与问题。图像社会经济史是近年来颇受学者关注也颇能引起读者兴趣的领域,相关的著作有王振忠的《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微》、王尔敏的《明清社会文化生态》等。在与不同学科的对话中,经济史往往可拓宽研究视角,改变研究范式,加深对历史各个层面的研究。 反思中前进:区域社会经济史的实践 近年来,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仍如火如荼,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反思与纠错十分必要。近年来学者重视区域社会中国家的作用,思考区域社会中体现出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避免眼光一味向下,走向另一极端。面对官方文献和民间文献,许多学者都注重引入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加强对史料形成过程的追究,从史料形成过程考察历史的发展变迁。如今,区域社会经济史正在避免成为国家的注脚。 区域社会经济史的开展,与整个国际学术潮流的演化关系甚为密切,譬如美国,关于中国史的研究偏重于明清以来,他们深感全面驾驭中国各地史料之难,于是采取了分地区各个击破的办法,较为显著的是关于华北、江南的研究,许多在美获得博士学位或访学归来的学者,或带进来这种研究方法,或将美国学界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史的成功之作翻译介绍进来,进一步推进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历史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