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西方的没落》读后(注释)

[1] Oswald Spengle,又译作“斯本格勒”、“斯宾格勒”,1880~1936,德国历史哲学家,其理论被称为“历史形态学”。
    [2] 表现在亚当·史密斯的自由主义经济学、马克思的唯物辨证法、现代人对功利主义与应用科学的崇拜、对宗教的科学理性怀疑态度——非宗教心态等等。
    [3] 文化的老年期
    [4] 文化的壮年期
    [5] 文化的童蒙期
    [6]
    这里的“蛮族”必须加以注释。按照以前的历史观,所谓“蛮族”,实际上指的是所有“非我族类”的外族。所以,希腊人把古埃及人、波斯人、罗马人统统叫做“蛮族”,罗马人把希腊人、东方人、日耳曼人统统叫做“蛮族”,19世纪的西方人把中国人、印度人、非洲土著统统叫做“蛮族”,古中国人则把蒙古人、日本人、越南人、西藏人统统叫做“蛮族”。换句话说,只要是我看不顺眼的外族,我都可以把“蛮族”一词送给他,用来表达我族中心的优越感。可是如果我们用史宾格勒的历史观来观察历史现象,“蛮族”一词开始有了客观的定义。对已经进入文明时代的人们而言,所谓“蛮族”,指的是文化发展尚未达到“文明”程度的外族。比如:古中国人眼中的匈奴、突厥、契丹、女真、吐藩、蒙古、满洲,古印度人眼中的大月氏人、白匈奴人等,古罗马人眼中的北方日耳曼蛮族和东方波斯蛮族,中世纪回教徒眼中的西方十字军与东方蒙古兵团,16世纪玛雅人眼中的西班牙侵略者,20世纪西方人眼中的苏联共产党,16世纪日本人眼中的西洋人——他们称之为“南蛮人”。在这些例子中,正是因为前者处于已开发的文明阶段而后者处于开发中的文化阶段,所以前者眼中的后者是这样的不文明,理所当然的要视对方为“蛮族”了。
    [7] 不是文化优势。
    [8] 而非历史研究者。
    [9] 文化早期
    [10] 文化晚期
    [11] 以“欧洲的自由”相对于“亚洲的奴役”。
    [12] 以“欧洲的精神成熟”相对于“亚洲的精神幼稚”。
    [13] 以“欧洲进化生产方式古典→封建→资产→共产”相对于“亚细亚原始奴隶制生产方式”。
    [14] 至少在史宾格勒那个时代是如此。
    [15] 基本象征,关键字眼。
    [16] 文学、戏剧、艺术、宗教、哲学、科学、数学、建筑等。
    [17] 包括电脑与网路在内。
    [18] 东亚、南亚、中东、欧洲。
    [19] 成长过程
    [20] 所谓“混合着希腊与基督教的文明”,他指的当然是西方文明。
    [21] 有点像印度与中国这两个有同化和承传关系但本质上完全不同的文明。
    [22] 其实只是狭义的北欧“新教”。
    [23] 特别是原始基督教。
    [24] 中古时代
    [25] 以上两者都是在东方社会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
    [26]
    其实,直到今天,日本——中国文明、印度——泰国文明、阿拉伯——伊朗文明、日耳曼——拉丁文明仍是互不相识的四大文明圈,其他三大文明圈的历史学家对日本——中国的历史名人所知甚少,反之亦然。日本人和中国人对“道”所具有的方向感,印度人和泰国人对“涅槃”所具有的超脱感,希腊人和罗马人对“实体”所具有的那种雕像式的静态秩序感,阿拉伯人和伊朗人对“洞穴”所具有的那种类似回教圆顶清真寺的神祐感——圣宠观念,德国人和法国人对“空间”所具有动态机械感,都不能借着翻译来准确传达,在某种程度上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
    [27] 原始封建阶段
    [28] 地方分权的骑士封建阶段
    [29] 中央集权的贵族封建时期
    [30] 像马克思主义就是对西方文化的反动。
    [31] 涅槃
    [32] 比如尧舜。
    [33] 比如桀纣。
    [34] 天皇御用的儒者
    [35] 如司马迁、班固。
    [36] 如孔子、司马光之流。
    [37] 西元前330年左右。
    [38] 东罗马
    [39] 西元1453年
    [40] 基督教
    [41] 西元476年
    [42] 十字军东征。
    [43] 民主政治、自由经济、帝国扩张、众生平等、祖国之爱等等。
    [44] 诸如强调个人主义、动态的进化观、机械化的技术思想、征服广漠的自然世界与宇宙空间、征服遥远的地平线与世界最高峰、狂热追求世俗财富等等。
    [45] 17世纪
    [46] 14世纪
    [47] 15世纪
    [48]
    西元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派大军侵略朝鲜,朝鲜国王向中国求援,中国明王朝神宗皇帝派军协防朝鲜。那个时候,朝鲜的表现值得注意。他向中国自称“藩邦”,又轻蔑的称日本为“蛮邦”。朝鲜自己不过是中国文明的卫星国,和日本的历史地位完全一样,为什么他认为自己和日本比起来是“文明”、日本相对于自己是“野蛮”呢?因为:当时的朝鲜已到达文明阶段,日本还没到达文明阶段!这样看来,日本的战国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的历史地位差不多,都是“文化”与“文明”间的过渡阶段。
    [49] 从第6世纪到13世纪。
    [50] 不过,他们的笔划仍是图绘式的,根本不便于书写。
    [51] 西方文明
    [52] 尤其是法国。
    [53] 尤其是英、美各国。
    [54] 犹太教、基督教、回教。
    [55] 以儒家为代表。
    [56] 以佛教为代表。
    [57] 可能染有波斯、希腊的思想成分。
    [58] 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主张无神论的“宗教”。
    [59] 像十字军东征、回教的圣战、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之类。
    [60] 孟加拉、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尼。
    [61] 包括基督教与回教。
    [62] 印度、中国、日本、俄国、非洲黑人、美洲印第安人等等。
    [63] 以及中东文化。
    [64] 耶路撒冷的传统祭司阶级
    [65] 圣彼得派
    [66] 圣若望派
    [67] 圣保禄派
    [68] 这令我们联想到佛教在印度本土逐渐被印度教同化的情形。
    [69] 他眼中的异端
    [70]
    其实早在基督教诞生之前,罗马帝国早已是中东文化的俘虏了。亚历山大大帝一死,希腊化列强继续利用希腊式神庙与雅典式城邦征服中东,中东人自然不服气,就利用中东各教派“反攻”地中海世界。
    [71] 犹太教、拜火教、占星学派。
    [72] 而保罗的想法恰恰相反,他认为,自己是把基督教那一套带进希腊罗马文明世界去。
    [73] 这些教派不免染有古希腊的色彩,罩上古希腊的外壳。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保罗派基督教和约翰派基督教早就混杂在一起,很难分得一清二楚。
    [74] 后者又叫“誓反派”、“抗议派”、“新教”。
    [75] 如果不是他,基督教不会变成国际性宗教。
    [76] 希腊正教
    [77] 虽然仍能隐约看出其独特的色彩,但无法展现其纯粹的一面。
    [78] 挣脱西方文明的外壳以完成本国文化的独立,同时对西方文明的优越表示不服气。
    [79] 他们承认西方终究是比较进步的,西方来的理论总是值得实验的。
    [80] 西式政治制度
    [81]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
    [82] 英国、美国、德国。
    [83] 文化晚期
    [84] 比方说,毛泽东是哪一类的人物啊?像秦始皇那类的人物。你们中国文化中的秦始皇是怎么样的人?就像你们西方历史学家心目中的罗马“奥古斯都”的同类人物。
    [85] 死板板的自然
    [86] 活生生的历史
    [87] 甚至是强迫推销。
    [88] 歌德心目中文艺的、形上观念的上帝。
    [89] 东亚、南亚、中东、欧洲。
    [90] 东亚、南亚、欧洲。
    [91] anglosajones
    [92] germanos
    [93] vikingos
    [94] neerlandes
    [95] galos
    [96] francos
    [97] iberos
    [98] visigodos
    [99] romanos
    [100] 英、德、荷、瑞。
    [101] 法、义、西、葡。
    [102] 因为他们的血统已经混浊。
    [103] 所以,他们一方面有强烈的西方文化倾向,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复古——崇拜已经逝去的希腊罗马文明倾向,后者集中表现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
    [104] 已死亡的希腊罗马文明。
    [105] 还在发展中的中古西方哥德式文化。
    [106] 哥德式
    [107] 巴洛克
    [108] 19世纪以后
    [109] 主流历史
    [110] 以及文明兴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