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马帝国灭亡看中国人口问题和世界未来(下)(20070201)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2:11:21 凯迪网络 易富贤 参加讨论
二、中国正在走欧洲的老路 东西方历史有些相似。与西方强大的罗马帝国同期的是中国强大的汉朝。汉末、魏晋时期,往往被今人形容为一个人性觉醒、思想解放的时代。魏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淫乱的时代,士族饮酒服药(五石散等毒品),放浪形骸,尽情享受声色,崇尚空谈和阴柔美,玄学兴起。好男色,“狎昵娈童”成为一种时尚,且公然予以歌咏。美男子潘岳每次乘车出游,女人们不但围追堵截他,还争相向他丢水果,每每满载而归。“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儒家东晋史家干宝《搜神记》卷七:“元康中,贵游子弟相与为散发倮身之饮,对弄婢妾。逆之者伤好,非之者负讥”。干宝评价“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故观阮籍之行,而觉礼教崩弛之所由”。干宝将这些现象与一系列其他怪异等量齐观,视为西晋败亡之兆,“胡狄侵中国之萌”。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内地迁徙,逐渐盘踞中国北部地区,势力不断壮大。西晋元康九年(299年)江统著《徙戎论》,文中提到“关中之八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在很多地方人口超过汉族。 西晋王朝爆发八王之乱(从公元291年开始到公元306年,共持续16年),各派皇室宗亲和军阀们为了争夺权利,竞相雇佣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军队,大批蛮族部族潮涌般冲入华夏文明的中心中原地带。一方面是淫乱、礼崩乐坏的西晋王朝,一方面是剽悍的胡风。在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从永嘉五年(311年)开始,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少数民族趁机起兵作乱,开始了对汉人社会的大肆杀戮和抢劫,《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游牧民族在人口上占有绝对多数。整个中原地区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长达130多年的分裂割据、互相混战的动荡时期,史称“五胡乱华”。 干宝《晋纪总论》谴责西晋:“朝寡纯德之人,乡乏不贰之老,风俗淫僻,耻尚失所,学者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俭,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是以目三公以萧杌之称,标上议以虚谈之名。……礼法刑政,於此大坏,如室斯构而去其凿契,如水斯积而决其堤防,如火斯畜而离其薪燎也。国之将亡,本必先颠,其此之谓乎!” 应詹在给元帝上疏总结西晋灭亡的原因:“元康以来,贱经尚道,以玄虚宏放为夷达,以儒术清俭为鄙俗。望白署空,显以台衡之望;寻文谨案,目以兰薰之器。永嘉之弊,未必不由此也”。 “五胡乱华”导致文明逆淘汰,但是庆幸的是大量汉人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东晋偏安江南,保存了文明。《晋书.王导传》说:“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而五胡互相残杀,人口减少(有些民族甚至从此消亡),北方的汉族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并最终控制了局面。 罗马帝国的灭亡导致基督教在欧洲的兴起;“五胡乱华”导致佛教在中国的兴起。佛教提出普渡众生、禁欲思想。佛教能顺利传入,实应乱世心灵之所需。费正清说“(佛教)优美的宗教艺术、充满美感的仪式、对乱世充满吸引力的宁静的寺院生活,在人们无路可走时给予的解脱承诺”。 罗马灭亡约三个世纪以后,查理曼成功地重新统一了西欧的一个广大地区。在汉王朝灭亡约三个半世纪以后,隋朝结束了自西晋以来270年的分裂,隋文帝成功地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科举考试制度,创造了辉煌的隋唐文明。而查理曼的帝国不久就四分五裂,从未再次获得统一,而查理曼王朝的文明复兴也随着查理曼王朝的灭亡和他的帝国的崩溃而夭折。在此后,一直到文艺复兴,东方文明一直占有优势。 中国的人口优势避免了罗马帝国的历史在中国重演: 1、汉朝由于人口优势,能够驱逐部分匈奴,否则后面五胡乱华的结局可能要改写。 2、西晋五胡乱华时候,中国有大量的人口南渡建立东晋,保留文明,北方也还有相当的汉人进行抵抗;而罗马帝国由于人口太少而不能抵御大量涌入的日耳曼人。 3、隋文帝凭借汉族人口优势重新统一中国。 日耳曼蛮族灭亡罗马帝国,五胡乱华,蒙古灭宋,满族灭明,都是文明的逆淘汰。印第安人的玛雅文明在公元9世纪也是突然走向败落的。就是说文明并不总是向前发展的,有时候可以突然倒退,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后都难以恢复昔日的辉煌。 中世纪时期,欧洲禁欲思想占主流。中国东晋以来佛教的禁欲主义兴起,尤其是宋朝兴起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思想,影响元明清三代。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性解放。尤其是工业革命后因为家庭模式的改变,欧洲大陆生育率开始降低,但是只有英国(尤其是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却仍然禁欲,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两不误,从而在后面的历史上扮演主角。 中国五四运动有点类似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毛泽东时代却又类似于维多利亚时代,一方面建立起工业基础,一方面繁衍了人口,物质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两不误。毛泽东时代连妓女都没有,生活作风问题是大问题,有利于人口再生产。俄罗斯、罗马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在1960年代堕胎与出生比高达4:1,而中国却几乎没有堕胎。但是由于当时城市人口开始增加,经济因素使得城市人口自发减少生育,抵消了妓女消失所引起的生育增加,因此整体上毛泽东时代生育率仍然与1949年之前没有差别。人口增加主要归功于死亡率的降低,儿童夭折率降低,提高人口再生产的效率。毛泽东时代繁衍的人口是中国现在的经济起飞的重要原因。 饱暖思淫欲,自古如此,中外皆然。1979年之后,西方国家的性解放又变本加厉地在中国重演。女人的裤子是文化的国防,中国现在对性的控制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低。魏晋时代毕竟还有一些礼教的束缚,只是束缚有所松动,并且缺乏避孕措施使得不敢过度纵欲,并且当时淫乱主要发生在上层,老百姓受影响比较少。现在的性革命已经是全国化,各个阶层都受到影响,扩展之广,传播之快令人惊讶。与此相对应的是令学者和官员都不敢相信的超低生育率。 三、各民族的博弈归根到底是生育文化的博弈 欲望“是万恶之首”,同时也是“万物之源”。凡事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理想的“度”是既能压制“恶”,又不妨碍“源”,但这是一个难题。从古罗马(魏晋)的淫乱,到清教徒的出现、中世纪的黑暗(中国佛教和宋明理学),又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复苏(中国的五四运动),维多利亚时代(毛泽东时代)的禁欲,到20世纪又来个“性革命”、“性解放”,纵欲和禁欲总是这么反反复复。这个过程也伴随着文明的更替。就古代来说,中国是最大的收益者,因为人口众多,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独领风骚上千年。就近代来说,最大的受益者应该要算16世纪的400万埋头生孩子的英国人,现在已经繁衍成2亿多人口,主导全球历史长达两百多年,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主导世界历史。 文明中心总是随着人口的变动而变动。20世纪之前是英国主导世界,随着英国人口移民美国,20世纪后随着美国人口的激增,美国开始主导世界格局。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北宋以前河南人文荟萃,因为河南是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之一,是人口大省,政治中心,当然出人才;宋元明三代,江西人才辈出,科举考试中及第的人数名列全国前三名之内,曾有“才子不出三江”的说法,那是因为江西是中原人士南下移民开发的重点地区,是人口大省,位居全国前三名之内,其人口数量比湖南、湖北、广东等省的总和还要多;湖南晚清之后才人才济济,独领风骚,但是此前出人才不多,那是因为湖南到清朝初年都还是人口稀少,并在明初、清初还两次大量移民到四川,出什么人才?江浙一直是中国人口大省,也就一直是人才荟萃。随着人口的中原填江西,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文脉也在变动。 边界是暂时的,人口是长久的。人是世界的主人,哪个民族能够在人口上占主导地位,就能主导世界的未来。在缺乏经济激励的情况下,生育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刺激人口增长的必要因素。各民族的博弈归根到底是生育文化的博弈。 菲利普·朗曼预测:美国基督教福音派将统治世界。朗曼认为是现代性正走向自我毁灭。越来越多的世俗论者出于经济因素逃避生育和抚养孩子的责任,而与此同时各种原教旨主义者维持高生育率。那些拒绝现代化的人,不管他们是安分守己的摩门教徒还是仍然忠于大家庭的穆斯林,似乎拥有进化优势。 北美有一个特殊的民族--阿米什人(Amish),是德裔瑞士移民后裔,基督新教再洗礼派门诺会信徒,大约在1720-1730年间,他们的祖先因为宗教迫害来到美洲拓荒定居,从那时起已没有一个阿米什人留在欧洲。目前人口20万,都是当初 数百名拓荒者的后裔。主要分布在美国的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 印第安纳州和威斯康星州,其余的百分之一居住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他们不从军,不使用电力,远离汽车、电视、照相、电影、时装等等现代化的充满技术机巧的东西,不接受社会福利,或接受任何形式的政府帮助。阿米什人并不视技术为邪恶。例如,电力被视为与“世俗世界”的联系。使用电力会导致使用家用电器,令阿米什人简朴的生活方式复杂化,引发为了物质生活的个人竞争,进而摧毁整个社区。阿米什人与非阿米什人保持最低限度的接触。青年人从16开始恋爱,到20岁时结婚,结婚仪式很复杂。米什人与阿米什人结婚,不许离婚,严格一夫一妻制。不采取任何节育措施,包括安全期避孕法,每个妇女平均生育6、7个孩子。人口每20年增加1倍,只要再过两三代人,其人口就相当于美国一些小州的人口。他们不为现代文明做出贡献,也不享受现代文明成果。随着土地价格的高涨,他们的一部分已经开始脱离土地。谁能保证今后的美国不是他们的? 生育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核心的文化,我们的先祖曾经建立起世界上最为顽强的生育文化,使得我们民族傲视世界上千年。但是中华生育文化的两个支柱:祖宗文化(“孝”文化)和礼教文化(控制“性”)都已经消失几尽,而又没有建立起新型的生育文化。扪心自问,在生育上面,我们还算是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