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历史背景(1)(20060520)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0:11:53 未知 wok 参加讨论
为什么一个游戏专题要把背景也放出来?哈哈.因为游戏都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懂了历史玩游戏也就爽了.我上学时从没有听过历史课.没有听过英文课,为什么还能考试过关,我想这就得益于这些英文版的历史游戏! 古罗马人是古希腊人的优秀学生,古希腊文明正是由他们发扬光大的。 “罗马”原为意大利第伯河畔上一个小城的名称,后发展为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自然环境 意大利是伸入地中海的一个靴形半岛,北背阿尔卑斯山,三面环海,境内河流纵横,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农业条件比古希腊优越。资源也比较丰富,但航海条件不及古希腊。 居民 意大利半岛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居民活动,公元前 5000年代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2000年代初,属于印欧语系的诸部落从北方进入意大利半岛,创造了青铜器文化,并成为半岛的主要居民,主体在半岛的中部,分两大部族:翁布里亚—萨伯利族和拉丁族,罗马人就是拉丁人中的一支。公元前1000年代,半岛进入铁器时代。公元前8世纪,伊达拉里亚人进入半岛北部。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人进入半岛南部。公元前5世纪,高卢人又进入半岛的北部。所以,意大利居民成份也比较复杂。 古罗马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一是王政时代(公元前 753—509年);二是共和时代(公元前509—30年);三是前期帝国时代(公元前30—公元284年);四是后期帝国时代(284—476年)。其历史进程也是由城邦到帝国,由帝国到衰亡。 一、意大利早期文明与落后的罗马人 罗马人最初也是默默无闻的落后的野蛮人,当他处在王政时代,即军事民主制时代时,意大利已有两个文明中心:一个是北意的伊达拉里亚文明;一个是南意的古希腊人的文明。 伊达拉里亚文明 伊达拉里亚人从哪里来,学界无定论,一般倾向于来自小亚。公元前 8—7世纪,伊达拉里亚人过渡到阶级社会,出现数以十计的小国。农业已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手工业方面的制陶和金属加工技术也相当进步;海上贸易十分活跃,与埃及和迦太基有频繁的商业往来。政治上是贵族政体,阶级关系盛行保护制,有大量的依附农,也有大量的奴隶,但多用于家庭仆役。公元前6世纪,伊达拉里亚达到鼎盛,其势力范围南达坎佩尼亚,所以落后罗马人也受其统治。伊达拉里亚人在当时创造了较高的文明,墓葬中有很多金银珠宝,还有补假牙的架子,墓中绘画有斗牛、投掷标枪和铁饼、竞走、摔跤、拳击格斗、甚至还有撑竿跳高等情景。也有挥舞哑铃、掷骰子、吹笛、跳舞、饮酒狂欢、醉后交谈等场面。绘画技艺虽一般,但颜色的水平有些比较高明,居然历经2000多年的时光,仍光彩夺人。绘画所反映的妇女地位也很高,她们衣着华丽,充满青春气息。有一对夫妻在静静的小溪中,悠闲地划着小船,充满诗情画意;还有一对男女靠在一张长椅上,男子正举起一杯酒向女士海誓山盟,女士则笑着,可能她已知道男的是在撒谎。从出土文物看,是典型的青铜器文明,有剑、头盔、胸甲、矛和盾、餐具、硬币、锁、镜、床、蚀台等。金银、象牙和宝石等工艺品有埃及和古希腊的风格,城市和神庙建筑有巴比仑的拱门和圆顶等特点,也有古希腊柱廊等模式。总之,伊达拉里亚文明是古代东方和古希腊的混合文明,并对古罗马文明有深远影响,古罗马执政官的服饰和仪仗,凯旋式和角斗等,都来自伊达拉里亚。伊达拉里亚文字现仍未释读通,但这种文字显然借用的是古希腊字母,然后又传给古罗马人,由此产生拉丁字母,成为后来欧洲多种文字的基础。 大希腊文明 意大利南部和古希腊的联系可追溯到克里特和迈锡尼时代,迈锡尼人在南意大利建有许多殖民点。公元前 8—6世纪古希腊进行大殖民运动时,又在南意大利建有不少殖民点,这些殖民点又向外扩张,建立子邦,所以南意大利遍布着古希腊人的城邦,故有“大希腊”之称。这些城邦与古希腊的母邦保持着联系,具有古希腊文明的特征。这些先进的城邦对古罗马文明同样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字母就是由他们传入伊达拉里亚的,再传到罗马发展为拉丁文字。这样,落后的罗马人就处在南北先进文明的夹击之中,这显然有利于罗马人的兴起,当然,这只是客观条件,要成为后起之秀,还要靠罗马人的主观努力。 落后的罗马人 根据罗马人自己流行的一个神话传说,他们是特洛伊人的后代,也是战神马斯的后代,罗马城的建立者和罗马人的第一个王则是母狼养大的罗慕路斯。据古罗马历史学家瓦罗推算,罗马城的建立应在公元前753年。这当然是一个神话杜撰,学者们认为,罗马人编造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大概是想和古希腊人“攀亲”,即他们也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特洛伊人许多年前败给了古希腊人,而现在古希腊人又受特洛伊人的后代──罗马人统治了。 从考古学来看,我们已知道罗马人是拉丁人中的一支,约公元前 2000年代初移居第伯河畔帕拉丁等山岗。直到公元前7世纪,以帕拉丁为中心的拉丁部落才建“七丘同盟”,后又有萨宾部落的加入。大约公元前7世纪末叶起,大批伊达拉里亚人迁居罗马,带来先进文明,落后的罗马人才出现城市,到公元前6世纪,罗马才发展成为真正的城市,所以瓦罗推算的那个日期显然是超前了,当时至多是建村落,谈不上建城。 王政时代 瓦罗推算的日期可视为王政时代的开端,相传王政时代有七个王,前四个是罗马人和萨宾人,即王政前期,后三个是伊达拉里亚人,即王政后期。从社会组织看,有 300个氏族,每10个氏族构成一个胞族,即30个胞族,又称库里亚,每10个胞族又构成一个部落,即3个部落,称特里布斯。这种整齐的划分显然是人为的。从管理机构看,有“王”,称“勒克斯”,是军事首长、最高祭司和审判官,无行政权,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王;元老院由300个氏族长组成,是实权机关;库里亚会议是名义上的最高机关。王政时代是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代,即军事民主制时代。在王政后期,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加剧了氏族内部的分化,而平民阶层和奴隶的出现又加剧了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加上伊达拉里亚人的统治,伊达拉里亚人和罗马人的矛盾也在加剧。于是在第六王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统治时代(公元前578—534年)实行改革,主要内容有: 一是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划分为五个等级,并规定每个等级出数目不同的军事百人队;二是建立百人队会议,以取代库里亚会议的权力,表决时每一个百人队有一票表决权,所以前两个等级的百人队占优势,或者说这是富人占优势的机关;三是把 3个血缘部落划分为四个地域部落。 塞尔维乌斯的改革破坏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制度,建立起以财产和地域划分居民的制度,这表明王的权力扩大了。这种变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改革家为适应社会需要所采取的措施,是进入国家的明显标志。 相传,王政时代最后一王厉行苛政,激起罗马人不满,于公元前 509年被罗马人推翻,王政时代至此结束,罗马进入了共和国时代。 二、共和时代 共和国的建立 罗马人推翻伊达拉里亚人的统治后,建立了共和政体。其机构为:最高统治者是二执政官,从百人队会议中选出,一年一任,二执政官权力平等,如遇非常时期,设独裁官(又称狄克推多)代替二执政官,任期仅为半年,独裁官有 24名扈从,肩苛插战斧的棒一束,此权标就是法西斯的来源。元老院、百人队会议、库里亚会议继续保留,但库里亚会议形同虚设,百人队会议仍是富人占优势,所提议案要经元老院批准,所以元老院是实权机关,300名终身职的元老是贵族势力的堡垒。 罗马人所以不设君主政体,有人认为是从希腊人那里学来的,因为此时正值克里斯提尼改革。不过,建立共和国的罗马人仍然是落后的,仍从属于伊达拉里亚人,尤其是在经济文化方面,这已被考古学证明。大约从公元前 5世纪中叶起,罗马人才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同时,因共和国是贵族的共和国,贵族在政治生活中享有特权,在经济上占绝对优势,平民则缺少土地,生活困苦,常常负债破产,沦为奴隶,这必然使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化。在共和国建立不久,平民就为土地和债务问题与贵族展开激烈的斗争。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持续了两个世纪之久,在斗争过程中,平民联合起来,屡次采取“撤离运动”,迫使贵族让步,结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主要有: 一是于公元前 494年设立一年一任的保民官,初为两名,后增到10名,此官职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设的,凡是不利于平民利益的行为、法令等,保民官都有权力予以否决,保民官的人身不可侵犯,其权利以后又进一步扩大。 二是于公元前 474年设立平民会议,其好处是平民自己的官员今后应在此会议中选出,这使贵族不能再利用其被保护人来操纵保民官的选举。到公元前449年前后,又增设特里布斯大会为新的公民大会,贵族也被允许参加这个新的民众立法会议,并规定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平民决议。 三是于公元前 452年通过了“十二铜表法”,保民官的作用只限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而当时习惯的解释权还操纵在贵族的法官手里,贵族法官在判案时可以任意曲断,加害平民。所以通过此法的目的就是调整过去的习惯法,并使其条文化。尽管这个法实质上是维护贵族利益的,但以后在审判和量刑定罪时,须依据法律条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使其不能任意曲解法律而滥用权力。 四是于公元前 367年通过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法案,此法规定:欠债平民已负债息可折为本金,所欠本金可分三年还清;公民都有权占用和使用公有地,占有公地的最高限额为500犹格;二执政官之一必须由平民担任。此法案的通过,被视为平民与贵族斗争的里程碑,因为,既然最高官职之一必须由平民担任,其它官职向平民开放就更不成问题了。 五是于公元前 326年通过了波提利阿法案,禁止将负债的公民变成奴隶,以后,当奴隶的只是外人了。 六是于公元前 287年通过了霍腾西阿法案,规定平民会议的决议,不必经过元老院的批准就对全体公民具有法律效力。此法案的通过标志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在世界各文明古国中都有过,但大都已失败告终。古罗马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能斗争出如此多的成果,这对古罗马的发展当然有重要意义:首先,平民取得了充任各种官职的权利,并可与贵族通婚,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打破了,贵族所维系的血缘关系被冲破了,氏族制度被炸毁了,自由民的关系得到了调整,这就扩大了共和国统治的社会基础;其次,债务奴隶制的废除使广大平民彻底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命运,促进了公民集团的巩固,强化了公民兵制度,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罗马从此走上奴役外族的道路,这对罗马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再次,新法令的颁布、新官职和新机构的设立,使罗马的上层建筑更加完善,这标志着罗马国家的最后形成。当然,罗马的官职无薪水,普通平民让当也当不起,土地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也不可能彻底解决,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但无论如何,在斗争中胜利的平民,其处境比其它文明古国中失败的平民要好得多。所以,他们对共和国的发展不仅有积极性,同时也在共和国后来的对外扩张中起了关键作用。 罗马的崛起 罗马立国之初的生存环境十分严峻,不论是先进的邻邦,还是落后的蛮邦,都经常入侵这个第伯河畔上的小邦。但这个蕞尔小邦后来一跃而成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它是如何兴起的,有必要简述其征服霸业。 征服意大利 大体经历了三个征服战争: 第一个是维爱战争(公元前 406—396年)。处在北意的伊达拉里亚人经常侵扰罗马,罗马先与拉丁城市结盟自卫。公元前5世纪中叶,伊达拉里亚人的势力衰落,给罗马带来某些转机。公元前406年,罗马开始征服伊达拉里亚的维爱城,经过艰苦的征服战争,终于在公元前396年攻陷维爱城,罗马的领土于是扩大了几乎一倍。但公元前390年,野蛮的高卢人入侵罗马,罗马可能因粮尽而降服,后高卢人苦于疫病流行,接受1000磅黄金后扬长而去,这使罗马人元气大伤,伊达拉里亚人乘机发难,邻邦乘机侵犯,一些拉丁城市也倒向敌人一边,罗马人革新军事,经过半个多世纪努力才恢复在拉丁姆的领导地位。 第二个是萨莫奈战争(公元前 343—290年)。战场在中意,共进行了三次,此战打的非常艰难。第一次因拉丁同盟乘机起事,罗马被迫议和;第二次罗马屡遭失败,并受轭门下通过之侮辱;第三次是萨莫奈、伊达拉里亚、高卢组成反罗马同盟,但罗马人终于取胜,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恶战,取得了对中意大利的统治权。之后,战神的后代便图谋南意大利了。 第三个是希腊战争(公元前 282—275年)。罗马为了向南意大利扩展势力,派舰队驶向他林敦湾,战争于是爆发,他林敦自知战不过罗马,向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求援,此人野心大,一心想学亚历山大。但他与罗马作战代价太大,以致留下“皮洛士的胜利”的典故,皮洛士无力再战,于公元前275年率残部返回希腊,孤立无援的他林敦只好向罗马投降。至此,罗马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全部意大利。不过,罗马未把被征服地区组成统一国家,而是采用“分而治之”的统治形式,即不同地区给予不同待遇,使被征服地区难以联合起来反对罗马,这可谓是一个对付被征服地区的狡猾办法。现在,强大起来的母狼后代又考虑西地中海的霸权了。 征服西地中海 这是与迦太基争夺霸权,史称“布匿战争”,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而得名的。迦太基是腓尼基在公元前 9世纪建立的殖民地,也是当时西地中海的霸主,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共进行了三次: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 264—241年,战争因争夺西西里引起。罗马为了对付迦太基的海军优势,扩建海军,并在舰首安装接弦吊桥,变海战为陆战,最后结果是迦太基被迫求和,赔款3200塔兰特,西西里变成罗马第一个行省。 第二次是在公元前 218—201年,迦太基为弥补战败损失,派军侵入西班牙,准备反击罗马,罗马得知其备战,准备兵分两路进攻迦太基和西班牙,但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先发制人,于公元前218年率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直捣意大利。同年11月,汉尼拔在波河南支流的特列比亚河击溃前来拦截的罗马4万大军,罗马仅有1万人逃亡。公元前217年,罗马大军又在特拉西美诺湖遭汉尼拔伏击,3万大军有一半阵亡,包括罗马主帅,其余都被俘。 特拉西美诺湖战役震撼了罗马,元老院宣布紧接状态,并任命费边为独裁官,但他的拖延战术引起罗马人的不满。公元前 216年,罗马选主张速决战的瓦罗为主帅,集8万步兵、6千骑兵,与汉尼拔在坎尼会战,汉尼拔采用月形阵和两翼包抄战术,歼灭罗马54000人,18000人则成了俘虏,汉尼拔的4万大军仅损失6000人,这是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坎尼战役后,形势对罗马十分严峻,其损失惨重几乎与家家有关。但罗马人没有丧失信心,他们征召 17岁以上的公民入伍,并接受教训,采用费边的拖延战术,消耗汉尼拔的有生力量,这使劳师远征、缺乏给养的汉尼拔逐步失去优势。公元前209年,罗马派大军攻克西班牙,切断汉尼拔的后方支援。公元前204年,罗马在北非登陆,进逼迦太基城,迦太基政府急召汉尼拔,在意大利蹂躏了15年的汉尼拔被迫率大军回师。公元前202年,罗马与汉尼拔在扎玛决战,结果是汉尼拔失败,这是被西方誉为“战略之父”的汉尼拔一生中的第一次败仗,也是他最后一次败仗。失败的原因是汉尼拔的雇佣军军纪不严,同时,正如史家所言,罗马的将领在战争中也学会了汉尼拔的许多战术。迦太基战败后,向罗马赔款1万塔兰特,放弃非洲以外的全部领土,从此,迦太基失去独立地位,罗马成为西地中海的霸主。 第三次是公元前 149—146年,战败的迦太基虽然在军事上无力与罗马竞争,但经济上还有发展潜力,过了半个世纪后,迦太基经济又呈繁荣景象。罗马唯恐其再强大起来,便制造借口,挑动战争,迦太基对罗马所提的苛刻条件一再退让,但罗马指令其毁掉城市,迦太基当然拒绝了这个难以接受的苛刻条件。于是,全城不分男女老少,都与罗马进行顽强斗争,致使罗马围城两年未有结果,第三年因城内发生饥馑,力尽粮绝的迦太基被罗马攻陷,罗马将此城焚烧16天,夷为平地,再撒盐犁耕,所剩5万居民全部卖为奴隶,迦太基从此成为罗马的阿非利加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