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罗马废墟沉思录(上)(20060220)


    朝 圣 罗 马
    ----“真正的美是很难言传的,那是征服一颗心的事情”
     孔 令 刚
    
    一、天堂罗马的梦
    挥挥衣袖,作别翡冷翠。继续我们在意大利的漫游。
    8月16日20:00,我们入住罗马Hotel Piñata Palace ,陪同说,可以译成棕榈天堂大酒店。来到罗马,我们就住在了“天堂”。大家都很兴奋。到“天堂”之前,已经在罗马大区的外围转了一圈。并且在一个叫做“仙都酒店”的中餐馆吃了晚餐。这个餐馆的老板来自中国浙江仙居。那是中国神话中居住神仙的美丽地方。老板说,到了罗马,这又是西方众神之都。所以餐馆就叫“仙都”了。多么奇妙善良的想法!
    罗马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是古罗马帝国(公元前30年至公元476年)的发祥地和首都,自古以来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绚丽的风光名扬天下。早就听说罗马是当今世界上一国首都内完美保存古城建筑结构的典范。位于罗马市奥勒利安城墙内的老城区(亦称罗马老城), 1983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所以,一直对罗马充满了敬畏,充满了崇拜,梦中曾经多次虔诚地前来朝拜。我知道在以后的不到三天的时间里,无论如何也看不清罗马的全貌的。
    陪同在车上还告诉我们,我们住的酒店离梵蒂冈很近,站在酒店楼顶或附近的一个空旷遗址上,就可以俯视梵蒂冈。这对我们来说,更是兴奋的消息。所以,放下行李,就和袁、朱、陈三位教授兴冲冲的去寻找观望梵蒂冈灯火的最佳位置。
    果然,有一个杂草丛生的废墟。可能是已经成为一个遗址公园了。有三三两两的当地人在散步,溜狗,儿童在嬉戏。向西南方向,是一个长满巨大树木的河谷。河谷的那头,有一个穹顶建筑,朦胧的灯光下,非常圣洁。那就是梵蒂冈的标志性建筑——坐落于罗马西北部、泰伯河西岸的梵蒂冈城的圣彼得大教堂!
    河谷里吹来徐徐凉风。落日余辉映衬下的云朵,像中国画的大写意,又像一杯清水里,滴入了几滴彩色墨水;半圆的月,就在眼前,似乎伸手可捉。我们就这么静静地看着。
     二、肃穆与苍凉
    如果说把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包括在内,梵蒂冈就是我们这次欧洲之旅的第8个国家了。8月17日清晨,我们起程,在换乘了罗马市内的46路公交汽车后,在梵蒂冈的大门不远处下车。照例分不清国界在哪里。陪同说,刚才我们通过的地下通道的中点线,就是意大利与梵蒂冈的国界线!只有一座土黄色的城墙高高耸立,将梵蒂冈这个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与罗马的城区隔离开来。
    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过去经常在一些媒体或书籍中见到的画面,现在我们真的就站在这里了!圣彼得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教堂,可容纳6万人。教皇在这里主政,圣彼得教堂与广场也是天主教会举行盛大活动的地方。广场可容纳50万人,是罗马教廷用来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成为罗马和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三百多万人参观与朝拜。教堂里还埋葬着各代教皇的遗骨。一个只有0.44平方公里的国家,却影响了世界10多亿的教民!
    圣彼得广场集中体现了巴洛克艺术的精华,被认为是世界上是最壮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地面是用黑色小石头铺成,再以放射开的方式将白色大理石一条一条地嵌在其中构成的。从高处向下看,广场的地面像一个巨形车轮,显得既美观又整洁。长340米,宽240米的椭圆形空间和两旁的柱廊是贝尔尼尼设计的。陶立克式的柱廊由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形成对称的环形,分四列组成三条走廊,通向圣彼得教堂,像是用一双巨手托起了圣彼得教堂。柱廊是广场的装饰,从设计到建成,花费了贝尔尼尼11年的时光。广场内侧140根石柱顶端的平台上,屹立着140尊神态各异的殉道者的大理石雕像。据说这些作品是由贝尔尼尼和他的学生们共同雕刻的,现在已经分不清那一件是贝尔尼尼亲手所为。广场的中间是由整块巨大的方柱石雕成的方尖碑。这座直插云霄的方尖碑高41米(包括基石在内),碑尖上的造型是钉死耶稣的十字架,碑的底座上还卧着4只铜狮子。方尖碑的两侧,各有一个雕塑喷泉,其中的一个,也出自贝尔尼尼之手。方尖碑是太阳和永恒的象征。在欧洲的很多广场的都有方尖碑,有些方尖碑还雕有象形文字。方尖碑是古埃及的文化产物。据说欧洲的很多方尖碑是从埃及掠夺来的。巴黎的协和广场上就有一个世界上最漂亮的方尖碑。圣彼得广场的这个方尖碑是公元37年从古埃及运来罗马的。两座巨形喷泉,衬托着教堂,构成的景色极为壮丽。在两个喷泉中间,有一块圆形的大理石,站在其上向四周眺望,有一种意想不到的透视效果:四排石柱只能见到最里边的一排,刚刚行走在通道间那种交错感转化为对称和整齐。由此可以看到贝尔尼尼匠心独运的设计理念。环形的柱廊是广场的装饰,而广场又是教堂的装饰,也是教堂的有机组成部分。空旷的广场和高大的教堂,给人以肃穆和苍凉感,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与生命的脆弱,需要上帝的指引!
    三、与上帝对话
    教堂因圣彼得而得名。彼得是耶稣12个弟子中的一个,曾以捕鱼为生,受耶稣的教诲,随耶稣传教,并成为耶稣最喜爱的门徒。耶稣受难后,彼得成了首领。受耶稣之托,他继续传教。他偕众教徒从巴勒斯坦启程,西行万里,来到当时对传教活动严加禁止的罗马。公元64年,罗马发生了一起连烧9天的大火,整个城市几乎化为灰烬。。为了转嫁群众的激愤,当时的罗马皇帝尼禄硬说大火是彼得放的,将彼得抓起来活活烧死。313年,人们在圣彼得初至罗马时的传教地修建了一座陵墓,纪念这位殉难的圣徒。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天主教后,于公元325年在墓地上建立了圣彼得小教堂。随着基督教势力日趋昌盛,到公元1506年,罗马教皇朱里亚二世再次开始在原址上将彼得简陋的陵墓和教堂推倒并开始重建教堂,这就是现在的圣彼得大教堂。而这也正是文艺复兴时期英雄辈出的年代,教堂的设计和建设云集了当时顶尖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可以说是教堂的总体设计师,他设计的大穹隆已经成为梵蒂冈的象征。布拉曼特、拉斐尔、桑加洛、封塔纳、马德尔诺、贝尔尼尼等10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艺术大师先后担任过教堂的设计师。因此,这座教堂被认为是现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整个修建工程历时120余年,到1626年最后完工,由当时的罗马教皇乌尔班主持落成典礼。
    随着长长的人流,我们排队进入教堂。在门前长廊檐下,有文艺复兴初期的名画家乔托所作的镶嵌画《小帆》,画面上描绘耶酥门徒在小船上遭遇风浪,小船颠簸前进的情景,象征着早期基督教传道事业的艰辛。教堂长约200米,最宽处130米,平面呈十字架形。从地面到教堂正中的穹隆大圆顶上的十字架的高度达137米,圆顶直径42.34米,上有一个金光耀目的圆球。从教堂底乘电梯升至堡顶,或登上320级台阶到堡顶,罗马城尽收眼底。最后几十级台阶没有设计扶手,只有一条很粗的绳索在非常旋转的楼梯中间垂着,看起来就让人心惊胆跳。我想这样的安排肯定别有深意——与上帝对话是需要爬过千难万险的!教堂有5座大门,居中正门只在重大宗教节日时,由教皇亲自开启。其他4门,全部开放。门口有安检系统,如机场登机前的检查。工作人员也不时提醒参观者不要停留。进入里面,那些涌动的人头好像一下子都不见了。这才知道里面空间的巨大,容纳6万人不是虚的!,大家都静静的移动,听不到声音。
    四、慈爱与悲哀
    圣彼得教堂汇集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以来建筑、绘画和雕刻的精品。教堂内部本身就是一座艺术博物馆。高大的大理石柱上、墙壁上、天花板上、门扉上、玻璃上,无处不是精美的雕刻、壁画和嵌镶画;由彩色大理石交错镶嵌,形成各种图案的地面;沿四周墙壁,布满小教堂、小祭坛和圣徒们的坟墓。灯光摇曳,布幕低垂,更增加整个中殿的神秘而安静的宗教气氛。每个片段都足以让你流连半天。其内部精巧的设计更多地体现了贝尔尼尼的艺术创造。不论是彼得坟墓上的青铜华盖和宝座,还是《圣小钵》的雕塑,都显示出这位艺术大师超人的才华和唯美的艺术追求。
    根据一些研究者对贝尔尼尼在罗马的众多作品的分析结果,宏伟与大气的设计是贝尔尼尼艺术的突出特征,别出心裁也是贝尔尼尼区别于众多艺术家的显著特点。在献身宗教艺术创作的同时,在罗马的大街小巷,也很容易看到贝尔尼尼体现人世欢愉和热情平民化的作品。在圣彼得教堂内,穹隆大圆顶的内壁上有色泽鲜艳的镶嵌画和玻璃窗,抬着仰望,仿佛独立于天穹之下,有高旷肃穆,神圣庄严之感。贝尔尼尼将一位主教的家族墓室礼拜堂,设计为一座剧场,舞台是祭坛,两边墙壁上的壁龛是包厢,而主教家族成员似乎在聚精会神地观看舞台上的演出。这样既大胆又别致的创意确实惊世骇俗!大殿正中偏后,有一金色华盖,这是贝尔尼尼花了9年的心血建造而成。华盖高29米,由四根螺旋形描金铜柱支撑,铜柱也高达11米。铜柱上以金色葡萄枝和桂枝装饰,枝叶间攀附着无数个神态可爱的小天使,并有许多金蜂点缀其间。华盖四周金叶垂挂,波纹起伏,似迎风招展。华盖之内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金鸽,光芒四射,耀人眼目。这是巴罗克式装饰性建筑的代表之作。华盖之下,是祭坛,点缀以大理石雕琢和黄金饰物,这是教皇做弥撤之处。祭坛前面,有一地窖,这是圣彼得的陵墓。在陵墓前面栏杆上点着数十盏长明灯,昼夜不灭。
    如果说圣彼得大教堂的精巧内部设计更多地体现了贝尔尼尼的艺术创造,那么作为总设计师的米开朗琪罗贡献在于他对教堂设计的整体把握。那个大穹顶已经早已成为梵蒂冈的象征了。而米开朗琪罗的贡献还远远不止于此。走进圣彼得大教堂,米开朗琪罗的大理石雕像《母爱》,是圣彼得大教堂的“镇山”之宝 。这是年轻而才华横溢的米开朗琪罗25岁时的作品。那是耶稣被钉十字架以后,目睹一切的圣母玛丽亚强忍悲痛把他从裹尸布中横着抱起,右手搂着受难后的耶稣,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垂首凝睇,悲痛欲绝。米开朗琪罗赋予圣母以凡胎肉体的人间母亲的形象和感情。那阴阳相隔的一瞬间,所有的慈爱与悲哀,所有的绝望与希望都定格在她的脸上、她柔美的无助的左手里。那一种静谧而又圣洁的完美足以把人击倒!
     五、静谧与神圣
    米开朗琪罗的其他作品还有圣彼得铜像。在教堂入口和每一个拐角,你会看到“西斯廷”的箭头,一个又一个大厅、小厅、偏厅,走完7公里的通道,已经被那种艺术气氛,那种基督的静谧和神圣震得说不出话的时候,你来到了“西斯廷”。猛一抬头,真的体会到了“真正的美是很难言传的,那是征服一颗心的事情” !“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壁画《创世纪》就在你的头顶上!据说这就是油画中的“潮湿画”,是趁着石灰墙未干时画上去,一干就永不脱落。这也只有天才的米开朗琪罗才能做得出来的。据说当时米开朗琪罗独自一人关门四年,终于完成了这个今天看来似有神助的旷世杰作。当西斯廷开门的那一天,整个罗马惊呆了。从此“西斯廷”也就成了美的代名词。来梵蒂冈如果没有在这里驻足,也是白来了!
    对于一个如我这般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来到梵蒂冈,是带着对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这些旷古奇人和他们所创造的文化瑰宝的崇拜心情而来,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朝拜。但在梵蒂冈,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艺术品的色彩绚丽,人物造型鲜明,享受的并不仅仅是强烈的视觉盛宴。因为在不经意间也时时有虔诚和敬畏之心。这一方面是那空旷的广场、巍峨高大的建筑天然给人带来的不由自主的顶礼膜拜。还有另一方面,宗教教义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广泛影响也在我们心理产生极大的震动。宗教的影响以及社会功能,过去看过很多这方面的书。但那也仅是一个对宗教一知半解的东方人的理解。到了欧洲,看到了技术高度进步,社会高度发达,可是宗教依然无处不在。每天所住的宾馆的每一个房间都有一本装订精美的圣经。而回想起,在威尼斯水巷深处的一个教堂的情形,让我更加深对宗教的理解。神甫在带大家做祈祷。而教堂的门厅里,一直跪着三个人,我猜想是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大一点的孩子一直头低着,小一点的除了对我们这些老外张望一下外,也很快地低下头。我和陪同探讨,他说,可能的情况是,这两个女孩犯了过错,是母亲带来忏悔的。在各地的教堂,那种过去我们在电影中常见到的忏悔室也有,但陪同说,忏悔方式有了一些变化。比如像这母女,孩子还少不更事时,母亲就培养其敬畏之心。我们在梵蒂冈时,新教皇去德国科隆主持全球青年大会了。回国后,从网络上了解到,在科隆联欢的世界青年近100多万。又听说,上一届世界青年大会是在罗马举行的,是由去年去世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发起并主持的。来到罗马的各种肤色、各种宗教信仰,但都倡导世界和平的青年有200多万。也就是这位教皇在世时,使梵蒂冈的影响大大的扩大了。他病重期间,正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时候。教皇多次发明声明,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并呼吁从伊拉克撤军。当布什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不能不去梵蒂冈拜会教皇时,教皇当面要求布什从伊拉克撤兵,并拒绝接受布什赠送的礼物,让布什非常尴尬。这种人格之美,也是“真正的美是很难言传的,那是征服一颗心的事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