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史学理论研究热点问题述评(二)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1:11:34 史学评论网 李 振 宏 参加讨论
[上接(一)] 二 关于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方向的思考 21世纪史学是20世纪史学的发展和延续,因此,对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方向的思考,是和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总结联系在一起。两者的研究,也有着大体相同的学术群体。所不同的是,对21世纪的待望,除了同样具有理论的严肃性之外,更多了几分激情的涌动。 1、关于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整体趋势 《史学月刊》2001年第1期发表编辑部文章,阐述对21世纪中国史学的美好期待。文章说,21世纪新史学,应该在史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上有重大的发展和突破,提倡大胆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实现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丰富、充实和改造;应该拓展研究视野,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打破传统的选题思路,将史学研究的触角延伸到历史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应该以博大的胸怀,欢迎非专业的学者加入到史学研究中来;应该不再拘泥于著作形式的传统模式,使其在体例、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变得更活泼,更生动,更具有文采;应该提倡宽容精神,欢迎不同学派的对立和争鸣;要充分利用史学批评的武器,让新史学在积极而健康的史学评论中发展和调整,不断开辟新的发展途径。[13] 2001年4月,《史学月刊》编辑部召开"21世纪中国史学学术研讨会",专题讨论21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问题。有关的会议报道和会议纪要中,周祥森对与会学者关于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趋势的看法做出三点归纳:第一,多元化和个性化统一发展的趋势;第二,中外史学互动发展的趋势;第三,考实性研究和求真精神将更加受到重视。[14]李晓英对与会学者关于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趋势的看法归纳为四点:(一)史学理论研究将更加受到重视;(二)史学研究的多元化发展将成为潮流;(三)中外史学将成互动发展之趋势;(四)史学研究将越来越向学术化的方向复归。[15] 王思治先生说,新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应关注几个问题:第一,中国史学应努力形成学派。学派的形成需要有学术造诣精深的代表人物,中国历史学也呼唤新的大师,他们应该是学贯中西,具有高度的理论修养,既有专精的研究领域,又是博学的通识学者,是学派的奠基人。第二,科学的根本要求是创新。我们应该努力探索,以期使中国各族先民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丰富多彩的活动所构铸的中国历史,从形式到内容同样丰富多彩地彪炳于史册。第三,研究及普及并重。在新世纪,中国史学应开拓创新,务实求真,迎来更辉煌的发展。[16] 李振宏撰文谈21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趋势问题,认为21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将呈现三种趋势:第一,仍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个坚持决不是教条的和僵化的,而是要做到两个统一,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用不断发展更新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历史研究的指导性理论。第二,史学理论和中国通史研究将更加受到重视。第三,史学研究的多样性发展将成为潮流。史学研究多样性发展的根据在于:首先,21世纪的社会实践将会更加丰富多彩,历史学家沟通历史与现实的思路将变得空前活跃,选题的多样性首先表现出来。其次,随着历史的发展,思想解放的深入,历史学家主体性的解放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使整个史学研究呈现多样性发展的态势。再次,从20世纪最后十年开始呈现的学术下移趋势将更加发展,历史学家将走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学术思想的多样性就不可避免。最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将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历史研究的思维和方法,造成理论和方法的多样性发展。[17] 侯云灏先生认为,21世纪史学将呈现这样的发展趋势:第一,就历史学自身的发展而言,历史研究仍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史学仍然是中国历史学的主流;第二,以马克思主义史学为主流的中国历史学必将出现百花齐放的多元发展态势;第三,历史学将摆脱实证模式向当代新史学方向迈进;第四,历史研究的领域将进一步拓宽,史学将会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第五,学科化趋势,史学必将不断摆脱附加的各种神秘和神圣的光环,摆脱"文以载道"、文以宣道的资鉴模式,真正按照学科自身的规范和规律发展;第六,史学研究的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18] 钱茂伟先生认为,中国史学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将表现为:1、历史观的一主多辅;2、研究视角的多样化;3、课题选择的市场化;4、通俗史学的长足发展;5、学科发展的综合化;6、研究手段的电脑化。针对这样的发展趋势,他提出史学改革的设想:1、开展史学评论,加大史学理论的引导力度;2、加强史学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3、提倡执着与灵活相结合,突破"课题终身制"(即历史学家一辈子钉在一个专业方向上);4、建立一套适用的学术规范,使中国史学界更好地与国际史坛接轨;5、培植不同学派,繁荣史学研究;6、加强宏观调控,提高集体攻关力量。[19] 陈虎先生认为,21世纪中国史学(一)应认真梳理近20年中国史学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历程,并针对一系列史学问题继续展开讨论,不断克服种种错误倾向;(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以使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健康发展;(三)要善于吸收外国史学研究的先进成果、理论和方法,不断地丰富、改善和发展中国的史学研究,使之更加科学化、多样化;(四)史学研究要跳出过去的老框框,破除旧观念,不断拓宽和丰富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和内容;(五)加强史学理论发展史的研究:(六)加强史学理论研究与具体历史研究实践的密切结合;(七)提倡史学研究工作者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满怀热情地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将历史研究与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八)加强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20] 2、关于21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前景 蒋大椿先生、于沛先生等,对21世纪史学理论的发展态势进行了描述。蒋大椿先生说,其一,各种史学理论主张的系统化。20世纪最后20年已经零星地提出来的,包括在21世纪提出来的各种整体的或分域的史学理论主张,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酝酿,在21世纪将以更加系统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二,史学理论的多样化。多样化有一元多样化和多元多样化。由于历史客体、历史研究主体的认识方式以及史学方法的复杂多样,史学理论的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其三,史学理论多样化统一的整合追求。史学理论的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有的历史观却可以对多样化的史学理论(包括其他派别的具体理论)加以整合,以寻求多样化统一的整体主张。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便具有这样的能力和潜力;其四,史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历史研究的结合得到加强。[21] 于沛先生说,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的实践证明,理论是基础,任何一次史学实践的重大发展,都是以史学理论的进步为前导;史学理论的发展,是历史学永葆青春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因。因此,21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前景,首先在于史学理论研究要有所建树。展望21世纪史学理论研究的进步和发展,可以相信其研究的内容将不断深化;史学理论研究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感将不断加强;史学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实践将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历史研究的理论水平;史学思维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将极大地提高科研效率。[22] 时殷弘先生强调21世纪中国史学要重视对于当代史的研究。他说,当代史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同我们现今所处世界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大体相同,在它延续期间发生的头等历史大事态仍直接地非常有力地规定或影响着我们现今的大环境和我们社会现今的生存方式。同关于先前时代的研究相比,当代史研究得出的种种道理一般有更大的实践适切性和现实社会价值。尤其是人民大众,特别需要当代史,而且是既恢宏深刻又贴切易懂的当代史,因为他们的心灵关切、感情投向和思想兴趣非常合理地近乎完全集中于现今和较近的未来。历史研究的基本目的,特别是经世致用,以及人民大众的需要,决定了当代史研究具有特别的重大的意义。[23] 3、关于文风和学风 瞿林东先生对21世纪的学风建设问题发表了意见。他说,21世纪中国史学的进步,将始终伴随着学风建设所提出的种种任务。首先是指导思想方面的问题;其次是讲求史德。讲求史德,一是要尊重历史事实,恪守信史原则,一是要尊重他人研究所得;再次是讲求创新,提倡进行开拓性、创造性研究。学风建设还表现在其他一些方面,如对于文风的重平实不尚浮华,对于克服治学上的浮躁情绪等等。所有学风上的问题,都直接同提高史学工作者队伍的素质有关,都同21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方向、发展水平有关,应当引起各方面的关注。[24] 陈铁健先生对新世纪里史学刊物提出两点希望:一、更多关注人文思想,发表一些具有前瞻性和震撼力的思想札记、史学随笔。在这类文字中,要努力做到:敢于思考带根本性的理论问题;敢于思考有定论、有争议的人和事,依据事实重作评价。二、刊物的生机和灵魂,系之于学术争鸣。学术争鸣可以营造众声喧哗的氛围,传播自由探索精神和平等交流意识的民主空气,引导读者拓展思索空间,调整思维角度,跳出非此即彼,非白即黑,非美即丑,非友即敌的简单化思维定势。[25] 王子今、宋超先生撰文,期待21世纪中国史学实证研究的前景。他们说,在20世纪的最后十数年,史学的自立意识逐渐上扬,史学实际上成为政治的附庸的情形,已经被看作一种非正常的非科学的现象。于是,史学实证研究的发展获得了新的条件。推想21世纪史学实证研究的前景,学界还会因更多考古新资料的面世而表示乐观。21世纪的史学实证研究,很有可能借助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以及若干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取得突出的进展。而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是可以直接对史学实证研究有所助益的。现在很难预料,在未来的100年中将会出现何等样的新新史学家和新新史学流派,他们在理论上的标新立异和方法上的标新立异,将会给史学实证研究带来怎样的别开生面的历史性进步。[26] 综上所述,人们对21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思考,提出了不少富有启发性的见解,有些见解是直接针对20世纪史学的弊端而提出来的,接触到了一些史学发展的实质性问题。但笔者仍然感到,关于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方向的思考,人们饱含着热情和期待,而理性精神则略嫌不足。实际上,对21世纪中国史学的期待,应该是关于当前史学走向的深层理论研究,是每一个中国历史学家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当然,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方向,是从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反思中引申出来的,应该把两者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前边我们提出对于20世纪中国史学,应该重点反思它和社会、和政治的关系问题,而对21世纪史学的思考,也应该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历史学本身的学科属性问题。它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它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和使命,它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或方式去实现这样的任务和使命,从这些基本问题的研究出发,去规定21世纪史学的发展方向,从而把学科的发展建筑在更加理性的基础上。而这些,则是目前的研究中所缺乏的东西。对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方向的研究应该深入,应该在基本的理论问题上展开争鸣。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下一篇:近五年来史学理论研究热点问题述评(三)